摘要:情境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针对情境式教学的特点及当下新课改环境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试从小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入手,提出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情境式教学的四大意义和五项原则。
关键词:小学生认知特点;音乐教育;情境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02-02
自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许多一线小学音乐教师明确意识到情境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尝试与探索,但是由于缺乏对音乐情境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促使许多教学情境的创设无法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融合,使音乐情境教学仅仅留于形式,难于向纵深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分析,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情境式教学方法的意义与原则。
一、小学生音乐学习认知特点分析
小学生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认知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客观事物的能力,即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1]以下笔者结合《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两本著作的研究,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1.感知觉。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自7岁后就已具备较高水平,但在13岁前听觉的敏锐度与成人相比略低。其在音乐感知上的特点是:初听音乐作品时,很难对作品的风格、内容、曲式等进行判断和判断把握,但能感受到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感,且拥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2.注意。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小学生的注意最初仍以无意识记为主。对于学习材料,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因此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材料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
3.记忆。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心理,记忆为学生对音乐感知进行体验、想象提供了途径。小学生在记忆目的上,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增强;在记忆方法上机械记忆占主导,理解记忆日益发挥作用。
4.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向以抽象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具体形象性,仍与直接的感性经验相联系。
5.想象。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具体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情境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与情感相联系,并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小学生乐于学习、主动体验的驱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孔子己经认识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音乐教师设置的活动情境一般都采用比较活跃、自由、有趣的音乐游戏、音乐竞赛或音乐表演等形式,这些活动使小学生体验到“玩”音乐的感受,从而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入到情境活动中来,在唱唱、跳跳、玩玩、比比的过程中感知音乐,遵循了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特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2]小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具有形象思维、爱想象、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情境式教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一需求,为学生的想象、表现、创造提供了舞台,点燃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可见,情境式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自由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音乐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活泼、主动地学习的教学理念。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情境教学以“美”为境界,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其评价过程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蔡元培说过“凡是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最好途径。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美的情感体验,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的人格,达到教学的完美境界。
三、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情境式教学的原则
1.形象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原则。情境式教学首先强调的是形真,形真即形象性与真实性的结合。这一原则要求所创设的情境要形象真实,所谓形象真实,即把歌曲中所写的景、物、人、内容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将旋律中蕴含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以鲜明形象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此外情境的取材不应拘束于书本内容,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鲜活、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适用于创设情境的资源。而形象、真实并不要求所有创设的情境都必须是生活中真实现象的再现,而是要求所创设的情境富有真切感,易让学生产生联想。
2.趣味性与挑战性相并存的原则。情境式教学的趣味性原则指的是“音乐教师运用情境所开展的活动应建立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该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应有利于激发、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音乐学习积极性。”[3]但在坚持、遵循趣味性原则的同时,我们要同时兼顾情境教学的挑战性原则,挑战性原则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富有适当的难度,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趣,太难会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应创设一种富有适度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容易入手但又不太好解决,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endprint
3.创新性与协调性相兼顾的原则。情境式教学的创设类型多种多样,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情境式教学的类型、模式,根据所教学生的学龄特点、教师自身的风格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自行选择、设计、创造情境。情境式教学的协调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关注各种情境类型的优化组合,在一节课中选用、创设的情境不可用得过滥,否则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4.发展性与全程性相融合的原则。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必然经历由前端水平向后端水平的过度,情境式教学将这一规律视为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情境式教学的全程性原则根据小学音乐情境式教学中存在情境的创设只局限于导入部分的现状,要求围绕情境的学习应贯穿于教学旳全过程。教学要着眼全局,用全面的观念来设计情境式教学,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思维活动的不断深入,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5.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情境式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学习主体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固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相适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互动体验的学习机会,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被激发、释放出来。
情境教学是围绕教师、学生、教学情境三者的互动、促进、发展而展开的。“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于立足学生的知识经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加工,寻找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调控情境的展开、深入和深化。”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教学,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娟.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音乐情境教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0:22.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
[3]程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景主题及其开发与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67.
[4]方婷.高一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2:23.
作者简介:沈辰(1988-),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科教学论、音乐乐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