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部分校长和老师对推进高效课堂工作认识上有偏差,从而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进一步抓好落实。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关键词:高效课堂;方向;不容质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6-02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何谓高效课堂。严格说,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是为了高效而高效的课堂那就错了。高效课堂,首先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自主地学;其次,重视和放大每个学生的自学体验;再其次是培养和强化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高效课堂之所以能够被一线教师广泛认同和接受,我想原因大概就在这里。“高效课堂”的理念是“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导学案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进而提高成绩,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最近听到一些对高效课堂质疑的声音,怀疑高效课堂到底能不能提高学校的质量。我个人的观点是,高效课堂的方向不容质疑。高效课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永远是正确的。高效课堂改革不仅仅是课堂改革,应该包含教师理念的改变,学生学习和管理的变化,更应该还包含学校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改革,效果会更明显。之所以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产生质疑,是错把一些外在的、形式化的、教学方式理解为高效课堂,比如学生一定要围成一圈、上课一定要发导学案、教师上课一定不要讲等等,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是高效课堂,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一种不太全面的理解。所谓高效课堂,首先是结果要好,质量要高。如果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说明课堂教学本身就不是高效的,需要及时反思和调整。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都是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围圈而坐是不是就马上实现了小组学习?是不是学生就一定能做到高效率的合作学习?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同教师不适应高效课堂对他们的新要求一样,学生一下子也不会适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训,没有扎实有效的培训,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无法落实。有些教师面对已经分组围圈而坐的学生,仍然喜欢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分组又有什么作用?导学案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应该成为检验一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洋思中学、永威中学都没有使用导学案,难道他们的课堂不是高效的?魏书生在全国各地做示范课,从来没有发过导学案,谁能说他的课不是高效的?笔者并不反对使用导学案,但是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作用没有认真研究,编写导学案时照抄教材和教辅资料,使导学案成为习题的简单堆砌,那么导学案不但不会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反而会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高质量的导学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导学习的方法,精选学习的内容。没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对许多使用导学案开展高效课堂的学校而言,不妨用以上三个条件评价一下学生所用的导学案,也许可以找出影响课堂效益的一些因素。尽量减少教师课堂上讲授所用的时间,同时提高教师课堂讲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当前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三讲三不讲”可以作为衡量教师讲授是否高效的标准,所谓“三讲”指“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所谓“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看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堂的低效往往在于,学生需要讲的,教师没有讲;学生不需要讲的,教师偏偏要滔滔不绝地讲,比如高三数学复习课,有的教师把学生不需要记忆的求导公式在黑板上完完整整地抄写了一遍,是高效还是低效?以上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不能认为这些问题是高效课堂所造成的,也不能因此而对高效课堂采取质疑、抵触的态度。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我们的做法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或者,是不是把一些不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做法,与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混为一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外地高效课堂名校经验的研究与学习,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全程优化、全面优化,是消除这些质疑,加速推进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推进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学校和教师所做的工作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只能说明我们在推进高效课堂中所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不能由此质疑高效课堂的大方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至少要落实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学习目标,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否则,教和学都是漫无目的的,谈不上高效。二是精选学习内容,要整合教材与教辅资料,节约学生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三是指导学习方法。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常规工作,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读书、如何小结、如何交流、如何复习、如何改错、如何记忆等等多个方面,真正的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视学法指导的课堂,学法指导应该渗透到每一节当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学法指导缺失,或者一学期偶尔做一两次学法指导报告,绝对难以实现高效课堂。四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一节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间怎么分配,就是课堂教学的流程问题。过去习惯于先讲后练、精讲精练,现在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还有一种说法是“不学不教”,也就是说“教必须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之上”。“满堂灌、讲的越多越好”显然都不是高效课堂。我个人的观点,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说实现了高效课堂。
推进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必在形式与模式上过多纠缠。从全国来看,高效课堂有多种流派,多种操作模式,但其理念都是一致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载体,但不是非要导学案不可,蔡林森校长在近期的《人民教育》上发表了题为《高效课堂岂用导学案来支撑》的文章,不赞同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其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从现在情况看,有一些校长、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解,或者说是对高效课堂形式化、简单化的理解。课堂是不是高效不看形式,关键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仅仅做到了“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有时反而效果更差;没有做到“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的课堂,未必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用心设计、课后爱心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笔者想说,“高效”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没有尽头,却只有更高效。
作者简介:叶宝刚,男,陕西宝鸡人,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数学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