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同情心培养的有效尝试

2014-09-05 02:57
文教资料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同情心同情关心

王 珍

(宁海县长街镇中心幼儿园,浙江 宁海 315601)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情感,是人的道德感之一。道德感教育是幼儿品德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情心作为道德感的一种,它的发展不仅为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也对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使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使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社会也不断呼吁要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特别强调要教育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同情他人。由此可见,学会关爱他人、同情他人是人的基本道德,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对人的基本要求。幼儿期是情感初步形成的萌芽时期,开始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权益、需要和思想情感。同时,这一阶段幼儿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如能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幼儿加以科学、全面、形象、生动的情感熏陶与指导,将有利于幼儿良好同情心的初步形成,为今后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形成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片面注重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或家长的溺爱等原因而忽视对幼儿的同情心的培养,导致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失。再加上当今社会幼儿基本都为独生子女,使得幼儿间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时间相对减少,缺少了施与别人同情的环境。最终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迫在眉睫,是一个值得幼儿园、家庭、社会重视的重要话题。在此谈谈自己在幼儿园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尝试和体会。

二、有效尝试

1.同情意识的培养是前提。

具有同情意识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我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图片、儿歌、歌曲、动画片等方式向幼儿提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而又感到困难的典型事例,引导幼儿去思考、处理问题,了解别人遇到困难时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增强幼儿对别人的同情意识。在教故事《迷路的小鸭》时,我先以“伤心的小鸭”营造一种忧伤的氛围,继而讲述故事。当讲到小鸭为迷路回不了家找不到妈妈而哭时,我用移情法提问:“如果你迷路了,回不了家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呢?”以此引起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个故事幼儿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从而使幼儿对别人的同情意识逐渐形成。如:哪个小朋友来园哭了,其他小朋友会围在他身边安慰“别哭,妈妈下午会早点来接你的。”

2.教给幼儿表达同情心的行为方式。

幼儿不仅要有同情意识,还要有恰到好处的表达同情心的行为方式。因为方式是表达情感与态度的桥梁,恰到好处的行为方式能使良好的动机如愿以偿,不妥当的行为方式会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例如有一次,刚入园的翔翔小朋友为搭不起积木而哭,然然小朋友看见了,一声不哼地一把夺过他手中的积木来帮助他,翔翔以为然然是抢他的积木,生气地抓起一把积木向然然扔去,然然愣一下,继而委屈地大哭起来。在幼儿交往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幼儿不会用适当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同情心及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在对幼儿进行同情意识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授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适当行为方法。如在平时典型的事例中,我经常让幼儿讨论各种帮助别人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施以讨论,“这样做好不好”、“那样做又会怎么样”等。让幼儿考虑每种方法可能引起的不同后果,然后加以比较。当然这些事例都是幼儿生活中最接近最平常的。

3.以鼓励和启发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同情。

在培养幼儿同情意识、教育幼儿怎样表达同情心的适当行为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呢?那就需要成人积极地给予鼓励和启发。如,慧如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女孩子,胆子特别小,即使是电视换个频道而出现杂音也会害怕,更别说闪电打雷了。每遇到打雷或看电视时,我就对幼儿说:“慧如怕一个人坐着,谁来帮助她?”此时,总有许多幼儿主动要求坐在她的旁边,有的搂着她的肩,有的拉着她的手。又如,小朋友遇到不会扣扣子、拉拉链等困难时,我会说:“哎呀,某某小朋友的拉链拉不上去了,这可怎么办呀?”以此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对别人的同情心,从而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而我总是在幼儿对别人的帮助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幼儿有较强的好胜心,喜欢别人夸奖。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还要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爱护。有一次,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突然发现一只小青蛙的小泥地上跳来跳去,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想用脚踩它,我见状赶紧跑过去说:“哎呀,这只小青蛙肯定迷了路,回不了家,找不到妈妈了,你们看它多着急,多伤心呀。”听了我的话,有的幼儿说:“送它回家吧。”有的说:“让它去找妈妈吧。”最后他们一起把青蛙送到草坪,回到了“家”。

4.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

成人的暗示和引导能激发幼儿的同情心。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却是对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着无穷的力量。因为成人的同情情感和行为能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同情情感,并促使其产生相应的同情行为。因此,我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对支持和配合好的家长总是给予鼓励和感谢,我自己也总是要用行动影响幼儿。有一次我们班的静静小朋友发高烧,我边抱着她边用湿毛巾给她降温,其他幼儿在旁边很仔细地看着,我借机说:“静静发烧了,很不舒服,老师真的很担心,你们在家发烧了,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孩子们听了后,立刻议论起来,有的说:“该送她上医院。”有的说:“该给她多喝水。”有的说:“静静,我给你按毛巾。”我非常感动地表扬了幼儿的做法并说:“别人不舒服或生病了,我们就该这样去关心、去帮助。”

5.营造让幼儿表达情感的环境。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不仅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和树立榜样,还需要给幼儿营造一种氛围,提供一种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交往中增强同情意识,帮助培养同情心。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也体现出同情心的培养,使幼儿在这既满足需要,又尊重天性的愉快气氛中,学会怎样对别人关心和帮助,或把他所看到的事件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去再现。如,我们在游戏区设计了医院、娃娃家等。有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时,我刚巧肚子痛,用手捂着肚子坐在一边。扮演“孩子”的海帆不知什么时候注意到了我,跑过来说:“老师,你不舒服吗?你是不是肚子痛呀?”我点点头,他想了一下说:“那我送你去医院吧,明天我还要带小朋友到医院看你。”多感人的话,如果没有同情心,一个小班的孩子能想到你不舒服吗?如果没有同情心,他会想到要送你去医院吗?在平时,你或许没有机会听到如此感人的话语吧。

三、成效概述

经过持之以恒地探索与实践,我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取得了一些成效。

1.幼儿同情意识明显增强,同伴关系更加融洽。

幼儿逐渐改变了以往的自私、不懂得付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同情他人有了初步意识,在幼儿园里同情其他小朋友的现象明显增多,他们会因为某个小朋友摔伤了而跟着一起难过,会因为某个小朋友完不成任务而帮助他一起完成。幼儿开始进入同情心发育的认知反应阶段,具备了根据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分析问题的能力。幼儿不仅能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有更多觉察和体验,而且会出现大量助人行为,班级里充满友爱快乐的气氛。

2.幼儿良好习惯逐渐养成,促进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使我们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逐步养成了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好品质,促进了他们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在集体环境中可以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也有利于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可以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受到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投入到关爱的环境中,与同伴成为好朋友,具有初步的合作和分享行为,形成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3.幼儿行为意识逐渐转变,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对幼儿同情心的培养,让幼儿在家中也懂得了家长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乐意与家长分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试图减轻家长的负担。在平日里,也更乐于帮助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弟弟妹妹。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更能体贴爸爸妈妈了,也更有爱心了。每次听到家长的这些赞美声,心中不免充满了欣慰和成就感。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是一个长期过程,现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更需要在以后的教育中逐步完善,继续关注和培养。总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暗示和家长的坚持与配合,增强幼儿的同情意识,还需要树立榜样、营造氛围、提供环境,更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诱导。

猜你喜欢
同情心同情关心
滥施同情心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开心与关心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