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论中西文化差异

2014-09-04 05:11农时华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电影

【摘 要】从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来看,其与中国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包括消费文化的差异、投资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道德标准的差异;也体现在文化取向的差异如颜色取向的差异、典故引用的差异等。观众了解文化差异,更能对影片语言文化美进行欣赏。

【关键词】电影 《一个购物卡的自白》 中西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03-02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社会人文学博士G.霍夫斯坦特教授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由于世界各国有着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种族制度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因而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也会有差异,表现在认知角度、思维方式、审美、消费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继而产生文化差异。

2009年发行的由英国畅销书作家索菲·金塞拉“购物狂”系列小说改编、澳大利亚导演P.J.霍根执导的《一个购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 取材于当今年轻女性常常面临的问题:热爱时尚,不遗余力购买时尚用品甚至是刷爆信用卡的问题。本影片通过幽默又深刻的语言,活泼可爱的购物狂丽贝卡(Rebecca)成为无数女性读者喜爱的角色。丽贝卡由于追求时尚购物成瘾欠下大量信用卡债而编造大量谎言欺骗追债人、男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最终在一次国家电视台做节目时被揭露而失去友情、爱情。经过沉痛的反思,她醒悟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并最终做出了改正。这使她重新赢回了友情、爱情和信任。该影片取材现代,体现出了西方社会生活文化的特色。就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所体现的西方文化来看,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两个方面。

一、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们道德的标准、行为的准则和思维的形式。

(一)消费文化的差异。女主人公Rebecca以刷信用卡购物来使自己获得快乐和满足。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花未来的钱刷信用卡这种消费的意识和消费观念是很普遍的,人们对于举债过好当下日子的态度都没有什么异议。

作为消费大国的美国,政府鼓励人们消费房地产、豪华汽车、游艇、私人飞机、奢侈品和大量消费物品等。“消费的民主化”变成美国经济政策不言而喻的目标,消费甚至被渲染成一种爱国责任。就算没钱,也可以借助于分期付款或借贷抵押的办法来消费。美国人争先恐后地消费,消费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时尚,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就国家而言,美国大量发行国债,2013还因为国债上限的问题引起国家行政部门的财政短缺,大量关闭国家财政补贴的公共场所。

在中国,人们往往是将今天的钱存起来,以备将来急需时使用。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具有强烈集体主义特征和储蓄先行的消费倾向,这种文化的差异使得两国消费行为模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在消费上,形成了重礼厚福、黜奢崇俭、敬老爱幼等传统价值观,并且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消费行为,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行为依照,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数不断攀高而出现“超储蓄”的现象来看,中国整体上依然还是一个储蓄先行消费滞后的国家。

(二)投资文化的差异。影片中Rebecca作为《成功储蓄》(Successful Saving)杂志的专栏作者提出一个在美国很普遍的理财建议:将你的钱投资在你最喜欢的事物中去。她的父母因此将毕生的积蓄购买了她父亲一直向往与渴望的大型房车。而影片中男主人公的一句话“Cost and worth are very different things.”(只要得到想要的,成本不必考虑。)更为体现出美国人对投资的一种态度。而在中国的投资理财文化中,投资理财就是将你的资金投入到金银、金融、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可以增值的方面,并力争手上资金的不贬值,追求的是利润或财富的增长,忽视了人们对情感的需求,并有些观念认为如果将金钱投资到你个人的兴趣爱好中去,那是一种玩物丧志的行为,是不提倡也是不可取的。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Rebecca为了公司接受电视台采访需要购买衣物,无意中将衣物放到戒购物瘾导师的车上,最终导师将衣物拿到福利合作社出售。Rebecca最后只能自己再次掏钱购买。这符合美国人的思维和处事习惯,物品一经捐献就不能再取回。这在很多中国人的思维中是一件比较难以接受的事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1)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美国人偏好抽象思维。(2)中国人较多曲线式思维,美国人较多直线式思维。(3)中国人较多整体思维,而美国人则侧重分析思维。(4)中国人擅长感知,关注人们外表,对非语言行为要比美国人更为敏感。中国人在行动更多地依赖(整体)直觉来做出选择。美国人更多地依赖数字和语言信息等可测的、局部的、具体的、量化的事实,他们通常关心的是如何使事情得到解决。这种对人的行为所持的技术性态度,有些被称为技术主义,深深植根于大多数美国人的意识之中。

(四)道德标准的差异。西方的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犯法律,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十分重要。Rebecca由于欠债被追债人在电视台曝光后,黯然离开了工作的单位,离开爱人和朋友。作为一个丧失信用的借债人而颜面扫地,体现了美国对人的诚信和诚实的道德标准要求。经过反思改正后的Rebecca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赢回了爱情和友情,这体现出了美国人对人的宽容和爱护。反之,在中国,欠债不还、诚信缺失比较严重,人们对于犯错能改的人经常戴有色眼镜看人,宽容度和理解不够。

西方的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犯法律,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十分重要。基督教教义“人人都有罪”。在一个人想要抨击别人的罪,首先要想到自己也有罪。“不要评断别人,上帝就不审判你们”。体现在谚语中,Physician, heal thyself.(医生,先治治你自己)。在英语的谚语中,同样的“棍棒”杀伤力骤减,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 (难听的话不会伤筋动骨。)或者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 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棍棒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我),而且,英语文化中把搬弄是非的人看得比贼还坏。Who chatters to you, will chatter of you. (跟你说人坏话的人,背后也说你的坏话。)A tattler is worse than a thief.(对你说是非的人也会说你的是非。)

金钱问题的纠缠,中国不愿看到的另一个原因是怕扯皮,拉不下脸。这就到了面子问题。 这个面子和上面讲到的名誉其实相似。名誉常常与道德连在一起,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就会有好名声,通常也会有好面子。只是不尽然。中国讲的“面子”有受人尊重的意思,衣冠不整,行为不当等小节不影响名誉,可还是会失去面子。

二、文化取向的差异

(一)颜色取向的差异。Rebecca对绿色围巾最后的竞拍获得者说了这样一句话:“Dont wear with yellow.”(绿围巾不要跟黄色衣服搭配),表明了美国人的颜色搭配取向是黄色与绿色不搭。中国人往往认为绿色与红色不搭。另外一句台词是:“The green scarf, the color of money, the lucky color.”了解美国钱币的读者都知道美国的钱币是以绿色作为底色的,因此剧中认为“绿色的头巾,是钱的颜色,幸运的颜色”。这表明了美国人对绿色的喜爱。中国人则会更喜欢红色作为吉祥的颜色,也是代表喜庆的颜色。“红茶”而美国人会说black tea(黑色的茶);“黄色电影”美国人则是blue film(蓝色电影);红眼病在美语为green-eyed。

(二)典故引用的差异。典故往往来源于历史、宗教、名著等,因此在典故引用上中国人与美国人存在明显的差异。

影片中说男主人公是“You are a Sherman”, 中国人则说:“你是个铁公鸡。”来形容某个人的吝啬和抠门。铁公鸡来自于中国民间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而Sherman则是英美文化传统对这样的一类的形容,彼此之间有着相似缺选择了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典故的表达差异性还可以用许多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曹操,曹操到”而英文的表达则为“Speak of the devil” (说恶魔,恶魔到)。中国人借用的是三国的历史人物曹操,而美国人则使用了“devil”这样一个词,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两者皆为令人害怕的人或事物。

(三)慈善文化的差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有“原罪说”和“救赎说”,使人相信人生而有罪,每个人都要用一生的劳作和对他人的博爱为自己赎罪,以求死后灵魂得到安宁和升入天堂,这种慈善心态是强迫性的。影片中出现了Rebecca的衣服在福利社出售的情景,对于人们的捐献,福利社重新售卖,售卖所获将作为福利社的资金。

美国是一个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翁,虽然他们在致富过程中巧取豪夺、冷酷无情,可在捐赠中却热忱慷慨、急公好义,以社会乃至人类的福祉为己任。

中国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这种“仁者爱人”的性善论是人们惩恶扬善的力量基础,人们对于别人的帮助都是靠自律来完成,因此,富翁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社会和其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文化总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影片中也体现了许多相似的表达方式,如:I am doing exactly what you did to me.(以其人之道还至于其人之身);They are getting ant out there. (他们如热锅上的蚂蚁。)等。

作为一部时尚影片,它的表达具有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才能进一步欣赏影片的语言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孟昕.大学英语文化差异教学的现状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叶小军.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基于实证研究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3(8)

[3]周永红.论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农时华(1968-),女,壮族,教育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学习策略,语用学。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电影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导入探讨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