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看规范教学

2014-09-04 23:33朱哲崧
考试周刊 2014年56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图式答题

朱哲崧

摘 要: 在高考复习中,地理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文科综合成绩的“瓶颈”。文章联系高三教学实际,结合高考“文综”地理规范化命题和规范化答题等问题,探讨了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学生高考“文综”地理答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考 文科综合 地理能力 规范化

考试是检验课程实施水平的一种非常重要手段。在高三备考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点已经很熟悉,但在答题上存在较大失误,究其原因是学生主要遇到三方面障碍:一是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题意;二是不知道切入以后要扩展到多大范围;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以后不知道要从多深的角度回答问题。高考答题的规范教学指教师在高考备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能准确运用地理术语回答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地理内在逻辑关系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规范教学能够增强教师教学备考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备考的适应性,提高学生成绩。

要做到教学规范,广大地理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也就是要做到:知识规范、能力规范和技巧规范,“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保证,技巧使“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应用。

一、知识规范

受考场时间的影响,我们通过备考知识规范,尽量能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很强的方向感,让学生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然后让学生很清楚从哪些方面展开,在展开以后深入到一定程度及时退出。因此,老师在平时备考教学过程中要做大量工作,比如将与考点有关的知识通过规范整理,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碰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找到问题切入点,了解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最后掌握应该答到什么层次。例如,在答题中我们经常碰到有关地理要素特征的问题,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回答地形特征时,学生必须根据图示地区的材料,熟练回答图示地区有什么地形,在这些图示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在这幅图所在地区,哪些地方地势高,哪些地方地势低,或者地势高低倾斜的情况,进而在图示地区材料中判断这个地区有关的特殊地貌。例如:西北内陆地区,要注意观察,有没有沙漠、隔壁;沿海地区,有没有海岸地貌;西欧有无冰川地貌;湿润地区的山区,有无流水的地貌,等等。要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就要进行总结归纳,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知识结构,达到知识规范。面对数量巨大的地理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把考点归纳成两大类,即专题类、要素类。

1.专题类

高考复习的早期阶段必须侧重用专题,例如,地理原理类、地理规律类、地理过程类。首先是地理原理类,高中地理中有五个最重要的原理:必修1中有热力环流的原理,必修2中有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城市区位原理、交通区位原理。这五个原理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例如:讲到农业区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掌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区位:主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等等。

其次,地理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运动的规律、地质作用的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的规律和地域分异的规律。这些规律对高三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

再次,地理过程类。例如人口增长和迁移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资源和产业的转移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必须让学生在知识规范中建立起来的。

2.要素类

在专题类复习的基础上,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地理要素类上。例如: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水文、农业、工业、交通八大要素。在知识规范方面,新课程与旧课程对比,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增加,能力在不同知识中的迁移难度也在增加。我们从高一开始到高三:一定要在八大要素中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地形特征,在地图上没有,课标没有,课程上也没有,这些需要我们补充建立的知识结构,初中课程有,但不详尽,而高中复习中需要进行整理、归纳。

学生答题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教师教学、学生内化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建构知识时必须考虑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归结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概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内容。这些概念本身都比较抽象。简单来说,图式就是我们对原有事物的认识,比如说你对于狗的图式就是它四条腿、会叫等。等到下次你碰到一只羊,你会立即与你心中狗的图式比较,当你发现在某些特征一样的同时,它们的叫声不一样,那你就要建立新的关于羊的图式,这个过程就是顺应。如果你碰到的是狗,特征都一样,那你的认识过程就叫做同化。平衡就是这种当你碰到羊时,与你之前的图式有冲突,你很快顺应它建立新的关于羊的图式,以后你再见到山羊、绵羊等时也会同化到羊的图式中,这种同化、顺应的发展过程就叫做平衡,平衡不是绝对的,是不断发展的。运用这种认知理论可使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能力规范

在知识规范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地理基本能力,即能力规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力规范上。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考考察得很具体、很细腻。要达到能力规范,教师教学要规范,要做到教师的思路对,学生才能答得对。下面是一道能力规范经典地理高考综合题的备考启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并根据题意寻找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问题的知识结构,才懂得寻找题目中给的信息。获取信息后还必须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例如第1题,学生必须先掌握气候的特征的知识结构,然后才能根据气候特征的知识结构去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答案。有的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看有一两句话相同,就把过去答过的题目答案生搬硬套进去,因为不同题目的答案有很大不同,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是答题常见的误区,要特别提醒。在知识规范时更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及能力的培养。

三、技术规范

在知法规范、能力规范的基础上,讲技术规范,力求备考答题更有针对性与适应性。技术规范是在复习中总结出的答题的关键点、捷径等。主要分两类:一是选择答题技术规范。二是综合题答题技术规范。

选择题在备考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六个方面。第一,选择与考点有关的知识结构。第二,选择可能呈现的图表数据,图表呈现可以归成几类,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得心应手,如,有一些方向性、层次性的问题,如果出现一些绝对性的字眼,往往就要从错误角度排除,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第三,如果有一些选项是多角度的、组合式的综合式,则可以采取“排除法”或称“优选法”,抓住这些选项中自己最有把握的选项,或抓住一个最有把握的错误选项也可以,这样就一下子排除一半,剩下的就比较容易选择。第四,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分面,分为两层意思,往往前段文字叙述正确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这样才不致受迷惑。第五,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从方面上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第六,有些难题,让你无从下手,可以先分析选项,如果选项中的三个有相似性,那么一般来说另外一个就是正确答案,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兼顾所有选项。

四、结语

知识规范、能力规范、技术规范是从三个方面提出的高考地理复习的要求,这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也是同时进行的。高中地理知识众多,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这三个规范,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多学习总结经验,尽可能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endprint

摘 要: 在高考复习中,地理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文科综合成绩的“瓶颈”。文章联系高三教学实际,结合高考“文综”地理规范化命题和规范化答题等问题,探讨了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学生高考“文综”地理答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考 文科综合 地理能力 规范化

考试是检验课程实施水平的一种非常重要手段。在高三备考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点已经很熟悉,但在答题上存在较大失误,究其原因是学生主要遇到三方面障碍:一是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题意;二是不知道切入以后要扩展到多大范围;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以后不知道要从多深的角度回答问题。高考答题的规范教学指教师在高考备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能准确运用地理术语回答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地理内在逻辑关系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规范教学能够增强教师教学备考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备考的适应性,提高学生成绩。

要做到教学规范,广大地理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也就是要做到:知识规范、能力规范和技巧规范,“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保证,技巧使“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应用。

一、知识规范

受考场时间的影响,我们通过备考知识规范,尽量能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很强的方向感,让学生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然后让学生很清楚从哪些方面展开,在展开以后深入到一定程度及时退出。因此,老师在平时备考教学过程中要做大量工作,比如将与考点有关的知识通过规范整理,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碰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找到问题切入点,了解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最后掌握应该答到什么层次。例如,在答题中我们经常碰到有关地理要素特征的问题,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回答地形特征时,学生必须根据图示地区的材料,熟练回答图示地区有什么地形,在这些图示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在这幅图所在地区,哪些地方地势高,哪些地方地势低,或者地势高低倾斜的情况,进而在图示地区材料中判断这个地区有关的特殊地貌。例如:西北内陆地区,要注意观察,有没有沙漠、隔壁;沿海地区,有没有海岸地貌;西欧有无冰川地貌;湿润地区的山区,有无流水的地貌,等等。要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就要进行总结归纳,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知识结构,达到知识规范。面对数量巨大的地理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把考点归纳成两大类,即专题类、要素类。

1.专题类

高考复习的早期阶段必须侧重用专题,例如,地理原理类、地理规律类、地理过程类。首先是地理原理类,高中地理中有五个最重要的原理:必修1中有热力环流的原理,必修2中有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城市区位原理、交通区位原理。这五个原理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例如:讲到农业区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掌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区位:主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等等。

其次,地理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运动的规律、地质作用的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的规律和地域分异的规律。这些规律对高三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

再次,地理过程类。例如人口增长和迁移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资源和产业的转移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必须让学生在知识规范中建立起来的。

2.要素类

在专题类复习的基础上,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地理要素类上。例如: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水文、农业、工业、交通八大要素。在知识规范方面,新课程与旧课程对比,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增加,能力在不同知识中的迁移难度也在增加。我们从高一开始到高三:一定要在八大要素中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地形特征,在地图上没有,课标没有,课程上也没有,这些需要我们补充建立的知识结构,初中课程有,但不详尽,而高中复习中需要进行整理、归纳。

学生答题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教师教学、学生内化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建构知识时必须考虑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归结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概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内容。这些概念本身都比较抽象。简单来说,图式就是我们对原有事物的认识,比如说你对于狗的图式就是它四条腿、会叫等。等到下次你碰到一只羊,你会立即与你心中狗的图式比较,当你发现在某些特征一样的同时,它们的叫声不一样,那你就要建立新的关于羊的图式,这个过程就是顺应。如果你碰到的是狗,特征都一样,那你的认识过程就叫做同化。平衡就是这种当你碰到羊时,与你之前的图式有冲突,你很快顺应它建立新的关于羊的图式,以后你再见到山羊、绵羊等时也会同化到羊的图式中,这种同化、顺应的发展过程就叫做平衡,平衡不是绝对的,是不断发展的。运用这种认知理论可使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能力规范

在知识规范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地理基本能力,即能力规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力规范上。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考考察得很具体、很细腻。要达到能力规范,教师教学要规范,要做到教师的思路对,学生才能答得对。下面是一道能力规范经典地理高考综合题的备考启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并根据题意寻找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问题的知识结构,才懂得寻找题目中给的信息。获取信息后还必须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例如第1题,学生必须先掌握气候的特征的知识结构,然后才能根据气候特征的知识结构去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答案。有的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看有一两句话相同,就把过去答过的题目答案生搬硬套进去,因为不同题目的答案有很大不同,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是答题常见的误区,要特别提醒。在知识规范时更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及能力的培养。

三、技术规范

在知法规范、能力规范的基础上,讲技术规范,力求备考答题更有针对性与适应性。技术规范是在复习中总结出的答题的关键点、捷径等。主要分两类:一是选择答题技术规范。二是综合题答题技术规范。

选择题在备考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六个方面。第一,选择与考点有关的知识结构。第二,选择可能呈现的图表数据,图表呈现可以归成几类,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得心应手,如,有一些方向性、层次性的问题,如果出现一些绝对性的字眼,往往就要从错误角度排除,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第三,如果有一些选项是多角度的、组合式的综合式,则可以采取“排除法”或称“优选法”,抓住这些选项中自己最有把握的选项,或抓住一个最有把握的错误选项也可以,这样就一下子排除一半,剩下的就比较容易选择。第四,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分面,分为两层意思,往往前段文字叙述正确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这样才不致受迷惑。第五,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从方面上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第六,有些难题,让你无从下手,可以先分析选项,如果选项中的三个有相似性,那么一般来说另外一个就是正确答案,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兼顾所有选项。

四、结语

知识规范、能力规范、技术规范是从三个方面提出的高考地理复习的要求,这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也是同时进行的。高中地理知识众多,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这三个规范,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多学习总结经验,尽可能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endprint

摘 要: 在高考复习中,地理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文科综合成绩的“瓶颈”。文章联系高三教学实际,结合高考“文综”地理规范化命题和规范化答题等问题,探讨了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学生高考“文综”地理答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考 文科综合 地理能力 规范化

考试是检验课程实施水平的一种非常重要手段。在高三备考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点已经很熟悉,但在答题上存在较大失误,究其原因是学生主要遇到三方面障碍:一是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题意;二是不知道切入以后要扩展到多大范围;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以后不知道要从多深的角度回答问题。高考答题的规范教学指教师在高考备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能准确运用地理术语回答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地理内在逻辑关系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规范教学能够增强教师教学备考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备考的适应性,提高学生成绩。

要做到教学规范,广大地理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也就是要做到:知识规范、能力规范和技巧规范,“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保证,技巧使“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应用。

一、知识规范

受考场时间的影响,我们通过备考知识规范,尽量能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很强的方向感,让学生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然后让学生很清楚从哪些方面展开,在展开以后深入到一定程度及时退出。因此,老师在平时备考教学过程中要做大量工作,比如将与考点有关的知识通过规范整理,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碰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找到问题切入点,了解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最后掌握应该答到什么层次。例如,在答题中我们经常碰到有关地理要素特征的问题,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等。回答地形特征时,学生必须根据图示地区的材料,熟练回答图示地区有什么地形,在这些图示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在这幅图所在地区,哪些地方地势高,哪些地方地势低,或者地势高低倾斜的情况,进而在图示地区材料中判断这个地区有关的特殊地貌。例如:西北内陆地区,要注意观察,有没有沙漠、隔壁;沿海地区,有没有海岸地貌;西欧有无冰川地貌;湿润地区的山区,有无流水的地貌,等等。要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就要进行总结归纳,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知识结构,达到知识规范。面对数量巨大的地理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把考点归纳成两大类,即专题类、要素类。

1.专题类

高考复习的早期阶段必须侧重用专题,例如,地理原理类、地理规律类、地理过程类。首先是地理原理类,高中地理中有五个最重要的原理:必修1中有热力环流的原理,必修2中有农业区位原理、工业区位原理、城市区位原理、交通区位原理。这五个原理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例如:讲到农业区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掌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区位:主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等等。

其次,地理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运动的规律、地质作用的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的规律和地域分异的规律。这些规律对高三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

再次,地理过程类。例如人口增长和迁移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资源和产业的转移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必须让学生在知识规范中建立起来的。

2.要素类

在专题类复习的基础上,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地理要素类上。例如: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水文、农业、工业、交通八大要素。在知识规范方面,新课程与旧课程对比,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增加,能力在不同知识中的迁移难度也在增加。我们从高一开始到高三:一定要在八大要素中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地形特征,在地图上没有,课标没有,课程上也没有,这些需要我们补充建立的知识结构,初中课程有,但不详尽,而高中复习中需要进行整理、归纳。

学生答题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教师教学、学生内化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建构知识时必须考虑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归结起来可以用八个字概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内容。这些概念本身都比较抽象。简单来说,图式就是我们对原有事物的认识,比如说你对于狗的图式就是它四条腿、会叫等。等到下次你碰到一只羊,你会立即与你心中狗的图式比较,当你发现在某些特征一样的同时,它们的叫声不一样,那你就要建立新的关于羊的图式,这个过程就是顺应。如果你碰到的是狗,特征都一样,那你的认识过程就叫做同化。平衡就是这种当你碰到羊时,与你之前的图式有冲突,你很快顺应它建立新的关于羊的图式,以后你再见到山羊、绵羊等时也会同化到羊的图式中,这种同化、顺应的发展过程就叫做平衡,平衡不是绝对的,是不断发展的。运用这种认知理论可使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能力规范

在知识规范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地理基本能力,即能力规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力规范上。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考考察得很具体、很细腻。要达到能力规范,教师教学要规范,要做到教师的思路对,学生才能答得对。下面是一道能力规范经典地理高考综合题的备考启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并根据题意寻找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问题的知识结构,才懂得寻找题目中给的信息。获取信息后还必须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例如第1题,学生必须先掌握气候的特征的知识结构,然后才能根据气候特征的知识结构去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答案。有的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看有一两句话相同,就把过去答过的题目答案生搬硬套进去,因为不同题目的答案有很大不同,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是答题常见的误区,要特别提醒。在知识规范时更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及能力的培养。

三、技术规范

在知法规范、能力规范的基础上,讲技术规范,力求备考答题更有针对性与适应性。技术规范是在复习中总结出的答题的关键点、捷径等。主要分两类:一是选择答题技术规范。二是综合题答题技术规范。

选择题在备考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六个方面。第一,选择与考点有关的知识结构。第二,选择可能呈现的图表数据,图表呈现可以归成几类,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得心应手,如,有一些方向性、层次性的问题,如果出现一些绝对性的字眼,往往就要从错误角度排除,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第三,如果有一些选项是多角度的、组合式的综合式,则可以采取“排除法”或称“优选法”,抓住这些选项中自己最有把握的选项,或抓住一个最有把握的错误选项也可以,这样就一下子排除一半,剩下的就比较容易选择。第四,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分面,分为两层意思,往往前段文字叙述正确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这样才不致受迷惑。第五,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从方面上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能画简图帮助判断,就容易选出正确答案。第六,有些难题,让你无从下手,可以先分析选项,如果选项中的三个有相似性,那么一般来说另外一个就是正确答案,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兼顾所有选项。

四、结语

知识规范、能力规范、技术规范是从三个方面提出的高考地理复习的要求,这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也是同时进行的。高中地理知识众多,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这三个规范,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多学习总结经验,尽可能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图式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邀你来答题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