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晓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70-01
所谓“死去活来”,即将客观的知识主观化,让主观的知识客观化,或者说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活”的知识“死”去,美名日“死去活来”。
客观的知识需要从早积累,让他尽早“死”在脑海里。因此尽量从高一进校起就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哪些知识应“死”去?
一、基础知识
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必须具备两本字典:一是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能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能认识的字或不能理解的字词都能马上查来掌握,扫除障碍。每天都要记字音、字形、字义,循环着来,反复强化,直到“死”在脑中,谁也偷不去。经常翻检,培养了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名篇、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片段等
好的东西应该记忆的还是要记忆。为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应该积累背诵中国古代诗文,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典故、故事、精彩篇段。试想:一个肚中空空如也的人如何能走过默写这一难关?一个肚中空空如也的之人如何能写出优美文章?一个肚中空空如也的人如何能成为一位高素质高品位的人?宋代的苏轼说:“腹有读书气自华。”腹中的读书如何而来?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舌如利刃的辩才;博古通今、学贯中外、才高八斗的智慧;温文尔雅、谦和恭谨、文质彬彬的气质;这些从何而来呢?从书中来。课文要求背诵的就必须背诵。平时觅到的好的诗句也要摘抄下来,以便以后灵活运用。
三、考点理论知识
不管哪一学科,掌握考点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博大精深,语言科的考点知识比较多,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如修辞手法你必须掌握修辞手法有哪些,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只有掌握了这些“死”的,你才能活起来。当然语言科的考点多,你可以分类掌握。语文科而要掌握的具体的理论知识可以参考专题复习书,也可以网上查阅。
四、各类题型的答题内容和答题思路
掌握了考点的理论知识,还要针对具体的题型掌握答题思路和答题内容。如赏析诗歌的手法:第一步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要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是运用这种手法的效果。只有掌握了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你在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五、典型例题例句
不管是字音还是字形,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也不管是病句还是阅读,都有一些典型的题需要我们记住,以此为例,举一反三。
学习语文,有了“死去”还要“活来”,“活”是一种能力,那怎样“活”呢?
一、在让知识“死去”的过程中多想多思
我在前面强调了“死去”,其实就是多读多记。但读不能死读,记不能死记,还要思考。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他人的看法,这样才能有所长进,水平才能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才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才会提高,眼界才会更广。当我们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不能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查不到,或者是查了以后还不太明白的,就多问老师,及时地理解领悟,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留下疑惑,如果日积月累,会使自己的疑惑越来越多,这是无法学好语文的。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二、在掌握识记的知识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语文学科特别是一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学科,学生应该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迁移,做到活学活用,能够举一反三。
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要有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我们相信同学们确定好学习目标,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广发阅读,让必须积累的知识“死”在脑子里,再让脑子里“死”去的知识随时“活”过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相信以日积月累之功,定会饮水到渠成之绩。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