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柳成瑞(1988-),男,河北邯郸人。兰州大学201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摘要:在分析与工资相关的社会问题时,需要了解我国工资方面的法律制度及其缺陷。在工资法律制度的框架内,工资方面的各项制度之间是相互配合的,这样能够从多角度地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予以维护,使劳动者获得合理工资,实现公平正义。本文对我国当前的工资法律制度,以及存在于工资分配中的问题,从中找到我国工资法律制度的内在结构,为分析工资法律制度的正义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资;法律制度;收入分配;正义性
一、劳动工资的概述
工资,即劳动报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报酬既包括基于劳动关系获得的收入,还包括从事劳务活动的所得,如加工和承揽的收入、货币收入等,而我国的劳动法上的工资采取狭义的定义,指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簡单来说,对劳资双方,工资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劳动者,工资表现为劳动力价值的货币形式,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对于雇主而言,工资则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可变成本,为了追求资本的积累,则使工资最小化,这必然使劳动关系之间产生矛盾,而工资就是这一矛盾的核心。[1]
二、工资法律制度的内容
(一)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指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在正常劳动前提下,劳动者依法签订合同,用人单位依法支付最低劳动报酬的制度。
(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在企业内部,职工与企业双方代表,就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及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这标志着劳资双方协商决定工资的开始。
(三)工资支付制度
工资支付制度,涉及较多的法律规范。如工资支付形式、支付对象及支付时间。实质上,劳动关系是不平等性的,在雇主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无能力直接解决,这时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辅助劳动者实现其劳动报酬。因此,工资支付制度的功能在于督促其履行工资支付的义务,必要时,依靠国家的力量。
三、工资法律制度正义性的缺陷
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立法较低。由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涉及之外,只有一些部门规章有所规定,如《企业最低工资规定》。但这些部门规章的立法层次不高,因为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法规。所以,有必要将最低工资制度的规定法律化,制度化,从而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推动制度的落实。
(二)我国社会贫富收入差距的拉大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表示收入分配的差距越大,越不公平。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根据有关报告显示,这两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可见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相当严重了。
(三)初次收入分配方面中存在的欠缺公平正义的状况
第一、不同行业的经济利益收入分配方面。从不同行业的经济收入上看,虽然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自改革开放以来工资水平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较之于一些占据垄断地位的行业,如石油、金融、烟草等行业,仍让存在较大的差距。垄断行业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并且没有竞争压力,从而使其行业的职工工资普遍都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非常不合理。
第二、有些行业、单位岗位不同,他们的经济利益收入也有差别。尤其是高管与普通劳动岗位的工资利益分配。如一个垄断性国有企业老总,年薪上百万,甚至更多。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形成巨大的反差,进一步使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拉大了。
第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收入的差别。同样劳动岗位和贡献的普通合同工的收入较之于全民所有制员工的收入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比如在某些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员工每月工资为2000元左右,而在该单位同样工龄、同样工作的合同工的工资只有600元左右。
四、完善工资法律制度正义性
(一)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注重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正义,这样有助于更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一,深化改革有关当前收入分配制度,让所有劳动者劳有所得。[2]一是控制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针对垄断行业的工资管理制度作出相应改革,使其与实现的利润之间不挂钩,并且不允许垄断行业自己规定超高的工资标准。二是基于相当学历、资历,比较公务员与社会其他行业的职工工资,恰当确定公务员各个级别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健全公务员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第二、劳动成果要得到正义交换。在社会主义劳动中,按劳分配是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付出与回报一样,都要遵循比例平等原则。每一个生产者,除各项扣除之外,从社会索取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力量。[3]基于此,现有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必须加以坚持,且对参与分配的各种生产要素须加以明确,让员工的活劳动在收入分配中获得更多实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剥削制度的重要特征。
(二)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最低劳动者的工资,有必要将最低工资制度写入宪法,作为劳动者基本的生存权益保障。并争取早日出台《最低工资法》,制定相关的处罚规则,使用人单位无法律漏洞可钻。
(三)加强收入分配法制建设
第一、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一是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工资的案件;二是对《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依法督促用人单位执行,从而维护好劳动者的平等协商权。因为保障公民的合法劳动权利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4]
第二、加大力度,做好收入分配的调节工作。一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应该加强,调控某些群体和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二是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收入,如行贿受贿、制假贩假、制毒贩毒等,整顿收入分配秩序。
五、结语
如果初次分配改革需要借助法律制度来实现,那么我们必须得有明确的改革思路,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在应得标准的指引下,初次分配秩序首先会获得一种最低限度的形式公正。但要要想分配正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初次分配的过程中民众参与必不可少。整个收入分配秩序的规范,需要建立在初次分配的规范基础之上。(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向前.工资的法律制度及其功能[J].工会博览,2010(4):18-19.
[2]王孝哲.努力实现经济利益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4]王代月.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及现实价值研究[J].思想战线,2010(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