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学衔接学生适应性障碍解决途径探究

2014-09-04 06:12郸复
考试周刊 2014年56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解决途径

郸复

摘 要: 就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学生小学学习结束后,要全部进入初中学校继续学习,由于对初中各项要求的不适应,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初中生活的厌烦和恐惧,出现诸多方面的适应性障碍。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教学衔接 适应性障碍 解决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研究他们的学习适应性障碍的解决途径显得格外有意义。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学生产生适应性障碍的关键时期。本课题重在调查研究,寻求一条解决这种障碍的途径,为学生打造生命课堂、持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合理的方式。

二、中小学教学衔接现状及学生适应性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现状。

目前各部门对中小学衔接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致,大多只关注生源的对接,没有长远的目标计划。从我校所处乡镇部分中小学师生座谈及我校召开的关于中小学衔接小学校长论坛反馈的情况看,中小学衔接工作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衔接方式,致使学生进入初中后产生诸多学习障碍,使小学和初中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出现脱节。

(二)中小学教学衔接学生适应性障碍产生的原因。

1.小学生有明显的仿师性,这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他们认为小学生活是愉快的,和老师的关系也是融洽的,即使进入初中还经常留恋小学生活。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就会使学生产生适应性障碍。

2.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老师的要求增多。一部分学生进入七年级就跟不上,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会一落千丈,逐步形成厌学情绪,并发展为个别学生会离开学校。

3.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中考的沉重压力,在七年级就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请家长,部分学生的爱好得不到有效发挥,引起适应性障碍,导致部分学生流失。

4.现阶段,我县课程设置差异大,小学语文、数学使用北师大版,中学语文、数学使用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使用陕西旅游版,中学英语使用冀教版,这就造成中小学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衔接不顺畅,使学生形成适应性障碍。

5.在我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70%以上的学生住校,离开了家长,生活需要自理,由于现在孩子娇生惯养,一旦离开父母生活就不能自理,形成适应性障碍。

三、中小学教学衔接学生适应性障碍解决途径

(一)注重七年级新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解决适应性障碍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七年级新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后,我们才能充分调整初中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特别初中教师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要求上不要随意高估,这样才有利于七年级新生的顺利过渡。

(二)重视养成教育。

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完成初中学习任务,实现全面达标的培养目标。

(三)推行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迫切要求。

初中学校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排名次、要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自觉性。要把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发展学生作为基本要求。

1.思考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小学和初中学习的科目及教学时间的分配都有很大不同。小学课程设置少,每堂课的知识点比较少,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中学因为科目比较多,一些学生有些应接不暇。中学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结合相应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体验,为持续学习做好铺垫。

2.思考有关教学方式的呈现形式。现在部分教师仍把学生当成“灌注知识的容器”,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课堂成为“一言堂”,甚至自己高高在上,忽视学生才能的发挥。

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来我县时讲过,“表现欲、成就感、认同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热情。要重视学生的三个“表”:让学生学习的表现、表演、表达充分展示,充分挖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表现自我的主体。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开发、启发、引发、诱发,老师就是激发者、开发者、启发者、引发者、诱发者,应该激发学生的欲望、动力。我们要在课堂上传承这样的理念:“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发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这是课堂的规则和要求,更是一种理念:以生为本。

3.思考有关教师的思维方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机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呆板、机械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恰恰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思想和意识。

(四)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班主任。班主任就像家长一样,要发挥影响力,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尤其初一新生对班主任依赖最明显。班主任要加强对七年级新生学生习惯、方法的引导,促成新生逐步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很快适应新环境的生活。

总之,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还有许多好的方式与方法值得大家探索实践。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共同走出一条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光明之路。

课题结题论文。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2012】GSG575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解决途径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书院文化对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