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教系统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

2014-09-04 06:12孙志伟宣征南何照荣
考试周刊 2014年56期
关键词:合理性指标体系有效性

孙志伟 宣征南 何照荣

摘 要: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以学生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各高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评教为核心的教学评估机制之不足渐露端倪,完善、改革现有的评估机制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实例对现行评教指标体系在实际评教中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评教体系建立的原则,对构建有效合理的评教体系及指标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评教系统 指标体系 有效性 合理性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为督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都构建和运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与传统同行专家评教、督导组评教方式相比,由于学生与教师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对教师有着最全面的接触和了解,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会者和受益者,因而学生评教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具说服力且最能客观体现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同时,评教工作可以使学生不再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单向评价,而以学习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并通过评教工作的开展提高自身辩证看问题的水平,在评教实践中确定并提高自己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2]。因此,学生评教工作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以学生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各高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评教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不足渐露端倪,完善、改革现有的评估机制势在必行。

1.现行评教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价的主要依据,它由一系列具体可测并密切相连的目标构成,以学生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效果的直接体会者和受益者直接全面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组织是否严密,教学态度是否端正,作业布置量是否适度,辅导和答疑效果是否良好[3]。因此,基于上述要求的评教体系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3-5]。

1.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评价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感情,这一方面要求评价者公正无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不将自己的感情色彩带入评价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求选取的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反映客观情况,且与被评对象的关系紧密,不能为了避免主观感情色彩而选择与评价对象毫不相关的评价标准。

1.2全面性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和综合平衡的思想,评价指标的建立要全面才能使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但在保证整体效应的同时,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评价要有主次,各种因素在全面评价时应有所侧重。

1.3可测量性

可测量性是指评教体系的建立必须从实际出发,评价标准切实可行且具体可测,只有评价指标量化才能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在此基础上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据此获得的结论才是有效可靠的。

1.4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由于高等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如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英语课程、体育课程等),教师根据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条件及自己的知识准备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合理地反映客观情况。

1.5易操作性

易操作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应简明,易于操作,过多或过复杂的问题设置或者大量的主观性问题都会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会增加工作人员的统计难度,因此,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使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收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做到以上几点,就无法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那么据此获得的评教结果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实际的教学成果,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改革更是无从谈起。

2.现行评教指标体系在实际评教中的不足

2.1评教实例

下面以某校2013~2014学年全校719位教师的评教分数为例进行分析,在该校评价体系中,学生只需要输入自己的学号信息,在网上回答10道选择题即可对自己的任课老师完成评价,十分方便快捷,问题的设置也很全面合理,基本满足以上几个原则,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表为该校全部教师评教分数的汇总统计表。

表1 评教分数的汇总统计表

由表1可看出,全体教师的评教分数均值为93.83分,中值为94.27分,标准差为2.79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为24.56分,说明该校教师的分数普遍较高,且彼此间分数差值很小。

2.2不足之处

对该校教师评教分数以5分为间隔做各分数段累计人数分布表,如表2:

表2 各分数段累计人数分布表

由表2可以明显看出,90分以上的教师人数占总教师人数的92.35%,已达到教师总人数的九成以上,而80分以上的教师人数则占总教师人数的99.86%,几乎是全体教师的人数,事实上,低于80分的教师只有一人。由统计结果可知,该校教师都集中在80分以上的高分段,甚至主要集中在(94±3)分的狭窄区间内,教师间分数的排名不得不依靠小数点后两位进行区分,如排名第100位的教师得分为96.5分,而得分95.51分的教师排名只有204位,得分94.5分的教师排名甚至只有325位,2分的差距并不足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明显差异,但在排名上产生了极大差距。这样必然导致个别异常分数造成的影响加剧,尤其是个别低分并不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体现,也不会对教师分数造成过大的影响,但会使教师的排名急剧下滑。个别异常分数导致教师排名的大幅度变化,这显然违背了评教排名的初衷,是非常不合理的。

好的评价体系应该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取该校排名前25%的教师平均分数作为高分段平均分数,排名后25%的教师平均分数作为低段平均分数,可得高分段与低分段平均分的差值为96.76-90.17=6.59分,这是一个极低的差值,显然依靠这样的区分度区分教师的教师效果是很不科学的,这与上文的情况是完全一致的,该系统区分度极低,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评价体系。

图1 2009—2013学年各专业年度评教分数前5名平均分数趋势图

图2 2009—2013学年各专业年度评教分数后3名平均分数趋势图

图1、图2为对该校各专业年度评教分数前5名和后3名的平均分数进行统计后的趋势图,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

2.2.1两部分分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整体分数逐年向高分区间移动,这主要是由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导致的,是对多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肯定。

2.2.2高分段平均分的增长幅度比低分段平均分的增长幅度要低,这将导致高分段和低分段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小,使教学评价体系的区分度越来越低,对个别异常分数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最终结果就是评教分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3.总结和建议措施

通过上文的例子,结合评教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有效合理的评教体系及指标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一套合理的调查问卷必须具备两个功能,即能将问题传达给被问的人和使被问者乐于回答,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拟题,提问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符合应答者的思维程序,对敏感性问题采取一定的技巧调查,使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可答性,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答案失真,尽量使用选择题,但需要提供开放问题,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且问卷内容应根据统计结果不断修正。

3.2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在评教工作开展之前,学校应对师生进行评教相关工作的培训和宣传,在对师生宣传评教知识和评教意义上下工夫,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评教活动并对评教工作有充分而正确的认识。防止学生抱着事不关己、敷衍了事的心态随便评分,或者将评教系统当做发泄报复的工具,故意给和自己关系不好或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师极低的分数,同时要防止一些教师为了追求高分一味迎合学生甚至以分数威胁学生。只有学生公正客观地进行评教,用分数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正确对待评教结果,根据评教结果认真反思,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评教系统的存在才是积极有效的,否则起到的只能是反作用。

3.3评教的时间的选择

学生评教时间应选在每学期末段,期末考试之前,此时课程基本接近尾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同时防止期末考试成绩影响学生评价的公正性,但评教分数应在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再行公布,防止学生由于顾虑评教分数影响考试成绩而无法客观地打分。

3.4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的统计和处理

因为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得以完善,网上评价操作过程得以日趋严谨,评价结果的数据统计准确,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残差分析,去掉部分明显异常的分数,使得最后统计结果更合理,防止个别异常分数影响评价结果,提高学生评教的可信度。

3.5积极收集师生对评教系统的反馈意见

教师和学生是评教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对系统的体会是最直接和深刻的,他们的意见也是最宝贵和有效的,只有积极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包括师生对评教指标设置、评价方法等的意见,并筛选出其中合理的意见,据此才能及时有效地修改评教系统,使之不断完善,否则一成不变的评教系统只能越来越脱离实际,最终变得毫无意义。

3.6对评教系统本身进行评价

评教系统的好坏对评教结果是否合理有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每次评教结束后应根据统计结果从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对评教系统本身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评教系统进行改进。其中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可通过重复检验法、交错法、折半法等方法检验;而问卷的效度是指问卷正确测量研究者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可通过表面效度、准则效度、架构效度等指标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刘祥学.关于高校教师水平评估考核机制的再探讨[J].教学研究,2003(3):14-18.

[2]冷革华.对学生评教若干问题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1.

[3]薛风英,任永奎.学生网上评教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91-92.

[4]安世全,关媛媛.“学生评教”的研究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3(1):89.

[5]闫志明,张光旭,张立新.影响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3):45.

猜你喜欢
合理性指标体系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