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2014-09-04 19:21姚洁
考试周刊 2014年56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电影女性主义

姚洁

摘 要: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浪潮,分析了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三位女性的形象,指出了女性的独立不是与男性社会的对立,而是一种依据内心的意愿独立选择人生的能力。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自我意识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背景

2004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以1953年作为背景,讲述了独立自主的主人公凯瑟琳来到保守的卫斯理执教,勇敢地向保守、传统的文化宣战,传播自己独立、自主的思想,唤醒女性自我意识的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

经历了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后,女性拥有了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影片中卫斯理学院是一所女子学院,学生在开学仪式上的宣誓:“通过辛勤努力,唤醒我的心灵并将生命贡献给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女性解放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大量男性应征入伍,女性走进社会,走上了原来男性占据的工作岗位。但是二战结束后,男性回归到自己原有的岗位,于是社会又劝说女性回归家庭,承担贤妻良母的职责,卫斯理学院正是这种传统思想的传播者。学院的女孩子们大多来自优越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学院并没有传播先进知识,培养会独立思考、自强自立的人,而是教育她们如何相夫教子,日后嫁一个好人家。礼仪教师在课堂上道出了该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一位好妻子应该让她的丈夫觉得每件事都是出自他的想法,甚至当不是的时候。”“几年后你们唯一的职责便是照顾你们的丈夫和孩子。可能在这里你们只是为了取得A,但是真正至关重要的分数是由他给你打的,而不是我。”

当人们意识到女性争取到表面上的平等,而实际上的不平等依旧存在时,引发了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对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起到了推动作用。她最著名的观点是: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为女性主义反抗社会压迫提供了思想基础。主人公凯瑟琳正是这样一位有着自我意识的女性。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传播者——凯瑟琳

凯瑟琳是从具有革新意识的伯克利大学毕业,接受新思想、新主张,反对传统的女性该相夫教子的思想。因此,她来到卫斯理学院是对传统文化和男权社会宣战,试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

凯瑟琳在教学中对男性权威做出挑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到见解。第一课时,学生对全部画作进行了评述,但是都是些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凯瑟琳通过课本上没有展示的《屠宰后的牲畜》,让她们不考虑权威人士的观点表达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并且通过自己的画作让学生意识到权威观点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凯瑟琳在第二堂课对艺术进行诠释时说:“是否可称为艺术需由某些人来决定。这就是艺术。”这里的某些人就是指男性主义的强权制度。社会处于男性的掌控之下,男性有权利支配女性。在教学过程中,凯瑟琳逐渐弱化权威性的观点,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她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和传统作品差距较大的抽象派艺术作品,让学生敞开心灵,自主地欣赏作品。当有学生抱怨她时,她说:“你不必喜欢它,你所要做的是思考它。”凯瑟琳正是用这种教育方法使学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鲜的事物。

凯瑟琳独立的个性也决定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当她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参加珍珠港战争后感情发生了变化,男朋友抛弃了她,她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读了研究生。战争改变了男人也改变了女人,妻子们留守空房、照顾孩子,男人们却在外面寻欢作乐。凯瑟琳觉得女人不应该是牺牲品,应该像男人一样选择事业和生活方式。她认为婚姻和家庭是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当琼收到耶鲁大学的通知书时而选择放弃上大学时,我们意识到凯瑟琳思想的局限性。她以强势的姿态反抗男权社会,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正是二元对立造成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女性造成了压迫。只有解构二元对立模式才能推翻男性对世界的统治,打破父权制的统治,建立多元的思维方式。

三、挣脱传统束缚的觉醒者——贝蒂

贝蒂是传统观念的典型代表,她坚信社会和学校灌输的关于婚姻和家庭的一切是正确的。当学院护士为学生提供避孕药时,贝蒂将这件事通报给院方,护士因为此事而被开除。她还在校报社论公开发表文章,一边鼓励女生重返家庭,抚养孩子,让他们继承传统,一边批评凯瑟琳的女性思想是向神圣的婚姻宣战,鼓励女生抛弃与生俱来的传统角色。当因为结婚而缺课时贝蒂讽刺凯瑟琳:“不要仅仅因为你的颠覆就漠视我们的传统。”

当丈夫有了外遇,夜不归宿,冒着夜雨想在母亲家过夜时,母亲却劝说她回家,等待丈夫的归来。当母亲要求她满足于现实的美好生活而忽视内心痛苦的时候,她的性格甚至发生扭曲,阻止康妮寻求真爱。经历了这些痛苦折磨后,贝蒂意识到凯瑟琳是正确的,表面上完美的婚姻恰恰是她的不幸。她不顾母亲的劝住,提出离婚诉讼,脱离那个保守的家庭,来到格林威治画家村居住。

现实的生活打破了贝蒂的信仰,让贝蒂摆脱了男性主义权威对女性的束缚,寻找迷失的自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女性主义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贝蒂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女性主义的实践者——琼

和其他女学生相比,琼更理性。当她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入学权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选择结婚时,她跟凯瑟琳争辩说:“不去读法律是我的决定……我必须做出选择,我想要一个家,我想要孩子,这些东西是我不可能牺牲的。你觉得有一天我会一觉醒来后悔自己没有成为律师吗?但是我会更后悔没有成家,或者有了孩子却没有在那里照看他们长大。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并没有使我变得不再聪明……是你站在课堂上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可是你没有。对你而言,家庭主妇是一个把自己灵魂出卖给自家大房子的人,没有思想深度,没有智慧,没有情趣。是你教导我,我可以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琼选择结婚并不是屈服于传统,也没有被凯瑟琳的偏激的女性主义所束缚,而是听从自我内心的声音,是对女性主义自我意识觉醒的完美诠释。

五、结语

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指在传统社会制度下女性的微笑,她们表面微笑,事实上并不快乐。它号召女性向腐朽的男性主义挑战,女性的独立不是与男性社会的对立,而是一种依据内心的意愿独立选择人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女性主体意识发展进程解析[J].现代女性主体意识与社会性别,2010(12).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崔娟娟.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性意识的研究.电影文学,2013(20)

[5]张菊芳.浅析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电影文学,2013(22).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电影女性主义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