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突行为预后及心理护理探讨

2014-09-04 08:34:31李元春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暴力精神分裂症

李元春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51)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突行为预后及心理护理探讨

李元春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51)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突行为的心理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后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在BPRS总分、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思维障碍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率。

精神分裂症,暴力冲突行为,影响因素,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主要具有病因不明、慢性复发、暴力行为常发等特点,其表现主要是患者情感认知、意志行为等与周围环境存在冲突、不协调[1]。暴力冲突行为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是因为憎恨、不满等不良情绪,而对自身、他人采取暴力行为[2],具有突发性强、攻击性强、表现形式多等特点,会对自身、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3]。笔者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后及心理护理干预,旨在降低患者暴力冲突行为,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分类:青春型14例,紧张型12例,偏执型30例,其他8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9~60岁,平均34.5±6.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9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8例;工人10例,农民14例,其他8例;已婚15例,未婚17例(包括离婚)。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58岁,平均35.2±6.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8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9例;工人11例,农民12例,其他9例;已婚14例,未婚18例(包括离婚)。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病情等基本信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及精神科护理,患者入院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并加强与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精神分裂症严重是否、有无暴力冲突行为等,结合患者生活方式、家庭背景等对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及暴力冲突行为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等[4]。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后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精神状况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利用BPRS(精神病判定量表)对患者精神分裂症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因子包括焦虑抑郁、思维障碍、敌对猜疑、缺乏活力等几个方面。采取7级评分法:①没有暴力冲突行为等症状为1级;②患者症状稍微或者可疑为2级;③症状轻度为3级;④中度为4级;⑤向重度偏倚为5级;⑥重度为6级;⑦极重为7级。对各因子分数进行统计,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此外,对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率、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PR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BPRS总分为(57.19±10.35)分,出院时为(25.10±6.25)分;对照组入院时BPRS总分为(56.14±11.25)分,出院时为(40.37±9.44)分。两组出院时BPRS总分均小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BPRS 总分情况

2.2 两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入院时30例,发生率为93.75%;出院时2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入院30例,发生率93.75%;出院时13例,发生率40.63%。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情况比较[n(%)]

2.3 患者发生暴力冲突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BPRS评分法对患者各因子分数进行统计发现,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因子分数为(6.11±0.81)分,干预后为(2.19±1.49)分;敌对猜疑干预前后分数分别为(5.91±1.81)分、(1.39±1.11)分;思维障碍干预前后分数分别为(6.01±0.91)分、(1.59±1.61)分,上述因子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或危害社会的报道不断,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采取积极的预后及护理措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冲突行为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患者精神症状影响。很多学者认为患者出现暴力冲突行为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况,包括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被害妄想症等[4]。本研究中精神分裂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思维障碍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可见本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②环境因素刺激。相关试验表明患者在无事可做、过度拥挤时易发生暴力行为,同时对住院环境陌生,有种被监禁的感觉等,都会刺激到患者,从而做出一些暴力行为。③社会因素。如护理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爱理不理,态度恶劣;家人失去耐心等都会刺激到患者,让患者失去理智[6]。

3.2 心理护理在降低患者暴力冲突行为中的价值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本研究心理护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2.1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之时,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去迎接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其亲切和温暖,并及时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的暴力冲突行为、精神分裂症病程等基本信息,同时还要了解患者性格、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宗教信仰等个人信息,并录入建档,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专人负责 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取专业护理干预,通过专业的指导、互动等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让患者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采取鼓励、暗示等方式增强患者认知、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等能力[7]。

3.2.3一对一护理 对有暴力冲突行为史或者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采取一对一护理方式,向患者详细的介绍病情的治疗方法、成功案例等,指导或帮助患者分析其内心世界,找寻致病原因,并对症下药,各个击破。同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自信、自尊,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改变。

3.2.4心理支持 通过鼓励、倾诉、交谈、互动等方式让患者说出内心的苦闷,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讲述中帮助患者分析其行为,让患者深入的了解自我,协助患者重塑人格,追溯根源,针对性的去除患者心理障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避免或减少暴力冲突行为的发生[8]。本研究采取上述心理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暴力冲突行为从93.75%下降到6.2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暴力冲突行为发生率。

总而言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冲突行为主要因素有患者精神压力、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等,要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特别是心理护理。

[1]陈威,洛传明.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6(11):81.

[2]陈淑娟,张燕红,郑宪萍,等.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5):79.

[3]潘世丽,刘效锋,张红霞.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暴力行为调查与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6):451.

[4]向爱华,米长爱.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20(11):100.

[5]李光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1,24(11):1376.

[6]张伟,吴燕芳.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7(1):65.

[7]周醇,张荣飞.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12.

[8]全映波.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原因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5(22):2778.

(责任编辑宁梵西)

2014-1-8

李元春,hd770609@qq.com。

R 473.74

B

1674-9545(2014)02-0080-(04)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暴力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反性别暴力
环球时报(2022-03-09)2022-03-09 22:44:18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戏剧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3:01:01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妇女生活(2015年6期)2015-07-13 06:17:20
向暴力宣战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