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二)月琴

2014-09-04 09:32贾晓莉
音乐生活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月琴清音豫剧

编/贾晓莉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二)月琴

编/贾晓莉

月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由圆形的音箱和短小的琴脖两部分组成。月琴的全长通常为62厘米,音箱直径则长达36.3厘米。月琴的琴脖和音箱边框所用的材料为红木或紫檀木,面板和背板则采用桐木制成,边框是用六块完全相同的木板胶接而成。月琴的音箱内部有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根弦的音相同,以五度定弦。琴脖和面板上通常设有八个或九个品位。月琴也有二弦、三弦等其它的形制。音域可以达到两个八度。

月琴是由阮发展演变而来的,早在晋代起就开始流传于民间,大约从唐代开始有了月琴这个叫法,因为它的音箱像圆月一般,而声音又似琴音一样动人。在当时月琴和阮十分相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产生了一系列变化,直到清朝,月琴与阮完全区分开来了,它比阮更加简化,琴杆更短,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式样,并在各民族中流传甚广。

在唐代,我国的月琴还传到了日本,并在19世纪30年代左右达到了鼎盛时期,几乎遍及了所有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禁止了月琴在它们国家的应用,这种状况一直到战后才得以恢复。

20世纪50年代,月琴演奏家和制作家们对它进行了改革,它的长度变成了67厘米,琴颈也变成了宽颈,琴弦也开始用尼龙缠钢丝弦。月琴一般为十八到二十四品,定弦为g、d1、g1、d2,音域从g到c4。上世纪80年代又发展成一种长杆月琴,长达80厘米,将缚弦又向下移动,并增加了弦码,音箱内横音梁之间也增设了两条竖音梁。这时的月琴是三十品,定弦为g、c1、g1、c2。

伴着时间的演进,月琴在不断传播中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如月琴传到台湾后,改变了。台湾月琴的琴颈更长,音箱有的呈六角形或八角形。早期的弦为蚕丝的,现在则几乎都进化为了尼龙弦,还非常流行使用钓线。闽南的歌仔说唱和歌仔戏中也有台湾月琴的一席之地。

月琴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应用于独奏、器乐合奏,还能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等艺术形式作伴奏。在评剧、豫剧、京剧、楚剧、锡剧、台湾歌仔戏以及桂剧等曲种中它都是比较主要的伴奏乐器。以京剧、豫剧和四川清音为例:在京剧文场中,它与京胡和二胡并称为“三大件”。在豫剧中,它与二弦和三弦并称为“三大件”,值得特殊介绍的是在豫剧中使用的为大八角无品月琴。四川清音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是一种为四川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月琴也应用于四川清音的伴奏中。过去,艺人多用琵琶或月琴伴奏,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作即兴演出,所以就有了“唱琵琶”和“唱月琴”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四川清音得到了巨大的丰富和发展,伴奏乐器也进行了适当的增加。

月琴在少数民族中也是一件有着重要地位的乐器。在彝族地区,它就是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彝剧也是用它来进行伴奏的。在广西隆林,苗族也常常用月琴进行器乐独奏或合奏的演出。在有“音乐之乡”美称的湖南通道,侗族也把月琴与芦笙等乐器应用于合奏之中。在云南大理,它被称之为“弦子”,是每一位成年男子都必须拥有的重要物品,也是仅次于白族龙头三弦的乐器之一,在白剧的伴奏中应用。云南的月琴就有很多种,其中,“镇南月琴”最为有名。“镇南月琴”的做工非常精良,音色动听清脆,也有非常久远的历史。镇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现在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镇南月琴”有两种,音箱分别呈椭圆形和圆形。它的品位音阶与琵琶类似,通常为四弦,有少数为两弦。它的琴身材质多为楸木板,也有用薄松木材的,考究一点的还会用昂贵的楠木制作而成。“镇南月琴”的图案很有特点,大多雕成龙头的形状并雕饰龙须。琴的正面板上还会雕刻出龙凤的图案,有的还会精巧地在琴面上装上一面小圆镜。男子们在演奏时,龙须会上下浮动,小圆镜也会反射出点点的光芒,龙飞凤舞的景象瞬间就活灵活现了。月琴不光是兄弟民族跳舞时不可或缺的成员,更是男孩子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工具。用它能演奏出轻柔的丝丝细雨,也能演奏出豪迈的万马奔腾。小伙子们常常演奏它,去吸引心上人的注意。在彝族有这样一种说法:“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子的伙伴。”

月琴的演奏,是将琴斜抱于胸前,左手按弦,右手用食指拨音。月琴的拨片通常由竹片、牛角片或骨片制成。用拨片弹奏的月琴,右手奏法有弹、挑、滚等,还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左手的指法有按、颤、滑、吟等。用手指弹奏的月琴,则吸取了柳琴、琵琶等乐器的指法。

比较著名的传统月琴曲目有:《刮地风》《六背腔》《数西调》《一对鹅》《雷波调》《甘洛调》《草皮调》《野马过河》和《嘎木调》《过山调》等。

月琴名家有尚长贵、刘训毅等人。

(责任编辑 姜 楠)

猜你喜欢
月琴清音豫剧
《山水清音》
《园林清音》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山水清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