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2014-09-04 09:10:01侯庆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昂丹司琼指针

侯庆梅

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侯庆梅

目的 观察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采用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司琼, 对照组单纯静脉滴注昂丹司琼, 观察两组预防、减轻恶心、呕吐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滴注昂丹司琼。

化疗; 恶心;呕吐; 穴位指针; 昂丹司琼

抗肿瘤药物大多数缺乏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组织细胞(骨髓、胃肠道、上皮、毛囊、生殖细胞等)亦产生毒性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1]。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以氟尿嘧啶或铂类药物最为常见, 严重时可引起患者脱水、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反应, 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有患者因难以忍受恶心、呕吐而拒绝再次化疗, 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 及时、有效的控制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重大作用。2011年06月~2013年06月, 江苏省中医院采用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240例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两组240例, 研究过程中共脱落6例。患者开始化疗时随机分为实验组118例, 其中男76例, 女42例;对照组116例, 其中男70例, 女46例。试验组平均年龄(58.69±13.93)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60.21±9.45)岁。试验组平均体重(57.72±8.91)kg, 对照组平均体重(55.41±8.86) kg。试验组患者KPS评分(72.59±4.42);对照组患者KPS评分(70.18±2.33)。经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KPS评分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由于该方法的操作特殊性,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参照了以下标准:①化疗方案均含铂类或氟尿嘧啶类药物;②患者神志清楚, 能自行完成指掐穴位;③上肢无畸形或外伤;④患者精神状态正常, 语言沟通顺畅;⑤情绪稳定,近期(1月内)未发生过重大个人或家庭事件。

1.3 方法

1.3.1 人员培训 本科一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中医护理学校, 另一部分护士均通过护理部组织的“西学中”学习班的学习、考核, 中医知识培训率达100%。通过业务学习、案例分析、现场指导、随机检查等方式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

1.3.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化疗前15 min及化疗后各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自化疗开始进行穴位指针疗法。操作前洗净双手, 患者肌肉放松,每穴5 min/次左右, 每次间隔4 h, 施穴强度以患者出现酸、麻、重、胀的感觉为标准, 感觉的强弱, 取决于指针的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耐受程度灵活掌握指针力度;患者及家属指导:①书面指导:将穴位的定位方法、取穴手法以书面材料发放给患者及家属。②操作示范:第1次操作时由2名护士进行, 一位为施术者, 另一名为受术者, 逐一示范各腧穴的定位、手法和穴位的治疗。第2次起在患者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 同时了解患者的感受。③反示教:第6次由患者或家属定穴位, 护士确定后进行操作;第8次起定穴和操作均有患者或家属执行, 护士进行考核。化疗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继续指针法3~5 d, 化疗期间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量多餐,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1.3.2.1 取穴:内关、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 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合谷穴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 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足三里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

1.3.2.2 手法[2]:①按压法, 即用拇指指腹按压患者体表穴位, 按压时手指固定于穴位上不动, 着力向下压, 先轻后重。②爪切法: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切按腧穴的手法,爪切时用力要轻慢, 尽量避免指切处剧痛。③点叩法:即屈曲中指中关节端或手指端叩打腧穴的一种指针法, 点叩时腕关用力, 动作轻巧, 有弹性、有节律, 频率100次/min。其中,合谷、内关用爪切法, 足三里用按压法, 同时也可配合点叩法增强或舒缓患者感觉。

1.4 疗效观察 按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NCI标准), NCI标准已经被国际上广泛使用, 分为0~Ⅳ级:0级:无恶心、呕吐。Ⅰ级:能吃, 食欲正常.24 h内呕吐一次。Ⅱ级:食欲明显下降, 但能进食.24 h内呕吐2~5次。Ⅲ:不能明显进食.24 h内呕吐6~10次。Ⅳ 级:24 h呕吐超过10次,需胃肠外支持治疗。于给药当天起5 d内观察疗效, 0级为显效, Ⅰ~Ⅱ级为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阶段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5。

表1 两组治疗1 d后临床证候改善情况[n(%)]

表2 两组治疗2 d后临床证候改善情况[n(%)]

表3 两组治疗3 d后临床证候改善情况[n(%)]

表4 两组治疗4 d后临床证候改善情况[n(%)]

表5 两组治疗5 d后临床证候改善情况[n(%)]

经上述表格可见治疗后第一天因化疗刚开始、第五天患者化疗反应已多数缓解,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别不明显。治疗后第2~4 d, 试验组显效、有效人数均多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化疗过程中试验组采取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在临床证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3]:①化疗药物刺激了化学受体激发区;②直接损伤了胃肠黏膜;③刺激胃肠组织, 释放神经递质;④化疗后患者的味觉和嗅觉发生异常所致。另外, 有部分患者因惧怕化疗, 出现心理反应过度。有研究证明:顺铂静脉使用时致吐风险(不用止吐药时的呕吐发生危险)超过90%, 而氟尿嘧啶静脉使用时最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仍然为恶心、呕吐。

昂丹司琼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拮抗外周迷走神经末梢和中枢化学感受区中的5-HT3受体,从而阻断因化疗和手术等因素促进小肠嗜络细胞释放5-羟色胺。兴奋迷走传入神经而导致的呕吐反射, 本品选择性高,无锥体外系反应、过度镇静等副作用。

内关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篇:“手心主之别, 名曰内关, 去腕2寸出于两筋之间。”内, 指内面;关, 指关口。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 可主治胃痛、恶心、呕吐等[2]。通于任脉, 会于阴维, 是临床常用的要穴。通过按压内关穴使上、中、下三焦气体通畅, 胃气下降, 达到治疗恶心、呕吐的作用。按压的同时患者配合缓慢深呼吸还可以起到转移注意力, 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主穴, 即全身经脉流注汇合的穴位, 主消化系统疾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现代科学研究证实, 按压刺激足三里穴, 能使胃肠蠕动变得有力而规律;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 增加食欲, 帮助消化。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 气能升降, 血能宣通,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土, 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 合谷配三里能调理肠胃, 宽中理气[4]。

本研究显示, 穴位指针法联合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优于单纯静脉滴注昂丹司琼。穴位指针显示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明显的预防、缓解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值得推广使用, 可以成为干预患者化疗时期恶心、呕吐的有效护理措施[5]。

[1] 刘宝瑞, 钱晓萍.临床肿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1-125.

[2] 杨兆明, 郭恩吉.刺法灸法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133.

[3] 李佳邦.中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263.

[4] 郑亚萍, 傅圆圆, 徐晶.穴位按压缓解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18-119.

[5] 李少芳.中医护理技术在恶性肿瘤晚期病人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81.102.

210029 江苏省中医院

猜你喜欢
昂丹司琼指针
偷指针的人
娃娃画报(2019年5期)2019-06-17 16:58:10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基于改进Hough变换和BP网络的指针仪表识别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42
帕洛诺司琼与手术后恶心呕吐
医药导报(2015年9期)2015-02-11 22:11:59
格拉司琼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
ARM Cortex—MO/MO+单片机的指针变量替换方法
昂丹司琼预防和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13
孕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与不良胎儿结局的关系
昂丹司琼对异氟烷催眠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碳酸氢钠注射液与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