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丽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魏春丽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运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2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42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和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穿刺成功后注入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 分析三组孕产妇麻醉效果、血压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运用产妇剖宫术中酥麻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存在差异, 0.7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麻醉发生低血压的例数较多,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对产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优良率没有差别。结论 0.25%布比卡因运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较安全, 能较好的降低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布比卡因;剖宫产;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 剖宫产术在产科中已经越来越常见。产科麻醉也因产妇的特殊生理及对新生儿的影响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产科中剖宫产手术麻醉多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其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等特点[1,2]。本文研究126例孕产妇运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麻醉后手术过程中各指标变化, 旨在提出较好的药物麻醉浓度,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12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 年龄在20~32岁之间, 平均年龄(25.3±1.2)岁, 体重59~82kg, 平均体重为(63.5±2.3)kg, 身高在158~168 cm之间,平均身高为(162±0.9)cm。126例孕产妇,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42例, A组采用0.25%布比卡因溶液;B组采用0.5%布比卡因溶液;C组采用0.75%布比卡因溶液;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体重、临床症状、胎儿孕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使用麻醉药物,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及上监测仪测定产妇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用Y型静脉留置针在前臂建立静脉通道, 并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250~500 ml。协助产妇取在侧卧位, 选择L2~3间隙穿刺, 常规消毒铺, 戴手套, 无菌孔巾, 打开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先行硬脊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后, 从硬脊膜外穿刺针中置入腰麻穿刺针, 针孔向头端, 当针孔有脑脊液流出或能抽出脑脊液后, 立即按照不同组分出的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注入, 抽出腰麻针并置入硬脊膜外导管以便根据麻醉效果选择是否继续添加麻醉药, 将产妇转为平卧位,并继续补液。麻醉平面控制在T6及以上。
1.3 麻醉效果评价[3]①麻醉平面阻滞在T6及以上, 产妇在手术时无任何不良反应, 肥肉松驰者为优;②产妇在手术切皮时未感疼痛, 但有轻微的牵拉反应和宫缩痛, 无需药物辅助治疗为良;③手术切皮时产妇感疼痛, 有较强的牵拉反应和宫缩痛, 需药物辅助治疗为差。
1.4 观察指标 对观察指标的观察和测定采用双盲方法。血压变化及麻醉效果分析, 血压变化以产妇进入手术室时为准, 低血压的判决为血压低于90 mmHg或低于产妇入手术室的3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完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产妇经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麻醉后术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三组产妇经不同浓度麻醉药麻醉后麻醉效果比较。见表2。
表1 低血压的情况比较(n, %)
表2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本文就剖宫产术中采用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麻醉后分析对产妇的麻醉效果及血压变化, 发现运用0.25%布比卡因溶液麻醉后与浓度为0.75%、0.5%的布比卡因麻醉后, 前者发生低血压的例数较少, 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麻醉效果上,各个浓度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布比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适用于外周神经阻滞, 硬脊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等, 该药起效较快, 作用时间长, 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在产科运用也较为安全, 对新生儿无明显抑制。对本文研究的孕产妇发生低血压的产妇, 采用麻醉前负荷输液及产妇平卧时右侧抬高及向左侧推移子宫等方式减少对血管的压迫, 进而减轻低血压的程度。此外本文研究的126例产妇在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胸闷及其它并发症, 对患者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产妇剖宫产具有影响,其中0.25%布比卡因运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较安全, 能较好的降低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1] 彰宁,黄科.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对比观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87-88.
[2] 张硕,张文钰,张国刚,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最小有效剂量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学家报, 2007, 28(3): 388.
2014-04-17]
134300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