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9-04 07:51许奕聪林运全郑泽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开颅优良率栓塞

许奕聪 林运全 郑泽洲

介入栓塞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许奕聪 林运全 郑泽洲

目的 研究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 予治疗组以介入栓塞术, 予对照组以开颅手术,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并根据预后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可得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9.66%, 死亡率为3.4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1.85%, 死亡率为25.93%。治疗组术后发生脑梗死、脑积水、再次出血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 预后良好。结论 介入栓塞术具有手术微创、高优良率、低死亡率、少并发症等特点,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介入栓塞术;开颅手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脑动脉瘤为脑动脉管壁局部膨大扩张所形成的一处瘤状突起, 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1]。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 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提出有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 本院对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 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35~79岁, 平均年龄为(46.5±3.9)岁;脑动脉瘤大小在2.2~30.1 mm, 平均8.9 mm;按照HUNT-HESS等级系统进行分类, 可得Ⅰ、Ⅱ、Ⅲ、Ⅳ级分别有13例、23例、12例、8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介入栓塞术:①全麻;②股动脉穿刺后置入6F动脉鞘;③进行颅内血管造影, 找到脑动脉瘤的位置后给予三维扫描, 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④经6F导引导管将预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指引下超选入动脉瘤内;⑤经微导管推送微弹簧圈至瘤体内, 必要时采用支架辅助手段,完全封闭脑动脉瘤, 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检查无异常后撤出手术器械。

开颅手术:①全麻;②逆行或顺行分离解剖外侧裂, 打开颈动脉池、鞍上池等, 沿颈内动脉走向寻找脑动脉瘤并显露脑动脉瘤颈;③用脑动脉瘤夹将脑动脉瘤颈夹闭, 检查瘤颈夹闭妥当、载瘤动脉通畅后, 视病情需要决定回纳骨瓣或去除骨瓣、关颅。

1.2.2 随访 对术后患者展开为期2~18个月的随访, 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根据预后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

1.3 评定标准[2,3]参照GOS评分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分别为优、良、可。依据DSA检查并根据有无显影判定介入栓塞是否有残留。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其进行SPSS15.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评级 根据GOS预后评估标准, 其中治疗组优20例, 良6例, 可3例, 优良率89.66%, 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中,优10例, 良4例, 可13例, 优良率51.85%, 7例死亡。所得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评级[n(%)]

由上表可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除了良所占比例外,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比对照组高, 达89.66%, 而死亡率相对低, 仅3.45%。因此介入栓塞术治疗具有安全、微创、预后良好、死亡率低的优点。

2.2 并发症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情复杂, 术后难免会发生各种并发症, 现将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总结分析如下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总结分析[n, n(%)]

由表2得,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脑梗死、脑积水、再出血、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进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并发症相对轻,且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大出血风险。

3 讨论

3.1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进展 脑动脉瘤发病率高,在压力升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急性破裂出血, 若不及时抢救易引起死亡[4,5]。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上常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 开颅手术成本低, 能有效进行动脉瘤夹闭, 对脑动脉瘤过大或者血管栓塞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但开颅对正常脑组织牵拉造成的创伤大且常引起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6,7], 存在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高的局限性。

3.2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优越性 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 介入栓塞术已逐渐得以推广。从上述可知实施介入治疗手术方式后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比开颅手术高37.81%, 死亡率低至3.45%, 比开颅手术低22.48%。而从并发症的角度上分析, 介入治疗组的术后再次出血率为0, 复发率极低, 其脑梗死、脑积水的并发症患者均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开颅手术创伤大, 术中易造成大出血和脑组织损伤, 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介入栓塞治疗只需进行股动脉穿刺,通过微导管置入弹簧圈即可填充脑动脉瘤腔, 手术创口小且操作相对简单[8]。但介入手术时应尽量避免血管破裂及填充不完全。尽管存在其局限性, 介入栓塞术集微创、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于一身, 依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对于高龄患者及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采用介入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 介入栓塞术的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在临床上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方式, 在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下, 已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手术方式。

[1] 华栋.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29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3):144-145.

[2] 高禄斌, 于浩.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手术时机选择的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3):528.

[3] 孙晖.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附84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6):51-52.

[4] 杨辉.98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7):364-365.

[5] 赖海燕, 卢桂花, 陈亚波.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再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临床护理, 2010, 1(2):35.

[6] 邓其峻, 廖旭兴, 钟伟健, 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广东医学, 2011, 32(1):90-92.

[7] 王洪生, 赵佩林, 杨昭伟, 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 26(6):606-609.

[8] 吴鸣, 罗良生, 张健, 等.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3, 3(3): 207-209.

2014-03-12]

515144 广东省, 汕头潮南民生医院

猜你喜欢
开颅优良率栓塞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