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军(本刊记者)
刘耀华:勇创陕西国企“第一增速”
文/张 军(本刊记者)
陕西建工集团凭借2013年合同签约额850亿元、营业收入512亿元的骄人业绩,第13次荣登“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第4次跻身“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分别名列第231位和第8位,位次两年累计前移了90位和6位。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严峻形势下,陕建集团何以能够持续实现经济逆势强劲增长,创出陕西国企“第一增速”?近日,本刊记者对陕西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耀华进行了专访。
《当代陕西》:作为老牌企业,陕建集团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刘耀华:陕建成立于1950年3月,是我省惟一获得房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及海外经营权的省属大型国有综合企业集团。
64年来,陕建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成为陕西省建筑业的领军企业和西部一流的建筑企业。特别是国资监管体制建立以来,更是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03至2007年,4年时间,营业收入从50亿元增长到100亿元,翻了一番;2008年至2010年,3年时间,营业收入从100亿元增长到200亿元,再翻一番;2011至2012年,仅用2年时间,营业收入从200亿元猛增到400亿元,又翻一番。2013年,承揽任务850亿元,同比增长21.43%;实现营业收入512.19亿元,同比增长27.34%,增长速度列省属企业第一位。
《当代陕西》:陕建连续1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从443位持续跃升至231位,靠什么力量推动企业?
刘耀华:主要得益于陕建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勇于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在“做精做强主营业务,拉长拉大产业链条,拓展拓宽经营领域”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推进了一系列措施的强力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目前省外市场布点已达18个省区,海外业务已发展到非洲、大洋洲、中东地区的20个国家,形成了省内、省外、国外市场多头并进,竞相发展的业态布局。2013年,集团在国外和省外承揽的工程达到了工程总量的32%。今年上半年省外合同签约额达87亿元,同比增长73.03%;海外合同签约额14.76亿元,同比增长29.25%。
二是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拥有建筑产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钢构制作安装、商混生产配送、工程装饰装修、古建园林绿化、锅炉研发生产、科研设计服务、物流配送供应、地产开发建设等多产业格局。2013年,房建以外的专业领域合同额突破163.85亿元,同比增长67%。今年上半年,集团承揽房建以外领域的专业项目531个,金额达98.38亿元。
三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2013年集团对13户企业完成了二级集团的组建工作,增加了注册资本金,为申请特级资质、承接大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房地产、钢结构实现了整合重组,有效增强了企业发展实力和发展后劲。资金集中结算、大宗材料集中采购的全面推行和项目精细化管理日趋完善,为企业集约经营、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是精心构建合作共赢机制。集团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三个陕西”等建设发展的机遇,秉持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发展思路,不断加强与各市政府、省属企业、大企业集团、开发区管委会及部分央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校、劳务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累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3份,新增银行授信510亿元。今年,新签战略合作协议26份,涉及项目金额百亿元,有效缓解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带来的冲击。
《当代陕西》:据了解,实施品牌战略是陕建发展的一张王牌,近年来集团每年获奖工程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建工集团中也是名列前茅。
刘耀华:打造陕建品牌,创建精品工程,是陕建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进程中,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质量创优为目标,有力推动了品牌建设。
集团充分发挥自有的一所建筑科学研究院、三所甲级设计院、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个硕士工作站的研发作用,并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顶级建筑技术研发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一批企业独有、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大型复杂钢结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结构减震隔震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前不久,集团自主编写的《建筑工程创优细部做法工艺标准》,经中建协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已向全国推广。一部企业标准能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国内少有,在陕西尚属首次。
截至目前,集团共获“鲁班奖”35项、“詹天佑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5项、全国建筑钢结构金奖7项、全国和省级科学技术奖88项、国家级工法281项、专利174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90余项。集团被授予中国建筑“十大品牌企业”称号,综合实力、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强有力提升。近日,陕西省优质工程“长安杯”、省级文明工地、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选相继揭晓。陕建集团入选工程数量继续高居榜首,分别占到全省的54%、41%、62%。
《当代陕西》:作为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是应有之义。
刘耀华: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但保护环境,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是任何时候必须坚守的。
作为陕西建筑业的领军企业,陕建在推动文明绿色施工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施工中,集团始终坚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因工程制宜”。在全省建筑工地率先使用了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节能降耗系统、防音降噪系统、雾化喷淋降尘系统等,为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编写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规程》,从垃圾产生总量控制、回收率、利用率设定明确的量化目标,针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9种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措施,有效从源头上控制了垃圾总量。该规程提出的控制目标高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实践检验,收到良好效果。在省科技资源中心项目上,建筑垃圾可控目标达到了20kg/m2,远远低于目前国内40—50kg/m2的实际水平。
截至目前,全国已公布的三批绿色示范工程中,陕建总承包的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工程成为首批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项目;第二批陕西省入选的四项工程出自陕建之手;第三批陕西省入选的18个项目,13个为陕建所建。同时集团还有7项工程被住建部命名为全国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
此外,集团每年为社会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国有骨干企业的作用。
《当代陕西》:借助教育实践活动,怎样为陕建加油加力?
刘耀华: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团坚持把重点放在抓整改、抓解决问题上。
集团董事长刘耀华(左二)、副总经理张义光(右三)在工地检查工作
一是狠抓作风建设。转变会风,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在单位内部开的绝不在外面开;集团与下属单位开通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职工反映较集中的公车配备问题,下发文件重申规定;下属单位买车的权力全部收回集团总公司,打报告时先由纪委审查;明确规定集团领导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得少于12次,调研事前不得打招呼,在职工食堂就餐必须付费,每人10元的标准;集团各项调研检查工作有序合并归纳,减少基层负担;对领导干部出入境、婚丧嫁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二是改善职工生活。近年来,职工收入增幅连年稳定在15%以上,2013年突破6万元;职工上岗率从61%提高到90.1%,2万多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新建住房18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4.7万平方米,一大批职工喜迁新居。去年以来,在全系统开展“美化办公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投入资金4196万元,拆除违章建筑17537m2,硬化道路场地31984m2,绿化面积29779m2,一改昔日脏乱差面貌,广大职工交口称赞,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积极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在办公基地、生活小区和工程项目部设置活动室,配备体育器材,为职工健身锻炼提供方便。组织开展了给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送一份生日蛋糕、做一次体检等“十个一”活动,受到职工欢迎。
同时,集团多年来一直高度关注困难家庭的生活,2013年资助139个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今年将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即将出台政策为系统内符合就业条件的职工子女提供就业机会。
《当代陕西》:当前经济形势仍不乐观,陕建集团如何应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规划?
刘耀华:陕建将抓住国家中西部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我省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城际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机遇,创新商务模式,打好市场开发组合拳,实施“大客户大营销”策略,巩固扩大省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区域经营机构布点,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对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加大开发力度,形成以陕西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经营格局。不断扩大国际经营空间和境外经营份额占比,不断开辟更大的国际市场。
未来陕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集团平台,发挥品牌、人才、技术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抢抓发展机遇,依靠创新驱动,落实“333”战略,即:3大目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占领市场制高点,建设成为稳居国内建筑行业第一方阵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企业集团;3大市场——立足省内市场,稳健拓展省外、国外市场;3大产业——强主体、展两翼,即:做强建筑主体产业,做活建筑投资产业,做优建筑工业化产业。力争2017年建成“千亿建工”,努力向称霸陕西市场、称雄全国市场、驰骋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