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现状调查

2014-09-03 02:37钱仁汉侯瑞
西部金融 2014年7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钱仁汉+++侯瑞

摘 要: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镇江辖内8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调查发现,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利率定价管理机制,定价能力逐步提升,但在定价方式、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应用、定价效果评估、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内部资金定价机制等方面仍较为薄弱,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7)-0084-04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开展利率定价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利率定价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在内的广大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利率自主定价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利率定价变得更加微妙,预测和把握利率变动趋势,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是农村法人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推进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提出新要求

(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影响。一是存款成本上升,存贷利差收窄。据统计,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的平均存贷利差减少54 个BP,日本银行业的平均存贷利差减少82 个BP,台湾地区存贷款平均利差减少100 个BP 左右。二是业务转型加快。利差收益的缩小推动商业银行向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投行业务等非利息收入业务转型,业务创新的加快促进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型。三是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加大,例如部分银行贷款可能更多转向高风险的客户,信贷风险加大;存款利率的差异引起存款的转移加速,未来流动性风险的加大;伴随市场利率波动性的增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上升,导致对利率风险防范工具的需求增加;利率定价多样化带来操作风险的增加等等。四是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适应市场的利率定价机制,不断提升利率定价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对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小型银行在利率定价能力方面提出考验。利率市场化是一场利率定价方式的革命,最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表现为银行定价能力将受到考验,定价技术和定价人才的缺失、风险测度与评价工具欠缺与生疏、风险定价经验不足将影响市场主体的定价能力,定价能力则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据统计,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期间相继有1000 多家储贷机构倒闭,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期间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中小金融机构生存危机,而这进一步影响和制约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为此,迫切需要商业银行构建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利率定价机制。就国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总体现状而言,无论是定价方法、定价模型还是系统建设方面,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小型银行处于定价能力最为薄弱的一环。因而,完善和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镇江市8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的建设现状

(一)以决策、授权、执行为主线的定价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利率定价决策、授权和执行的组织架构是定价机制建设的组织基础。从对镇江4家农商行和4家村镇银行的调查情况来看,为保证全行目标效益的实现,金融机构都建立了统一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利率定价机制,对本行利率定价组织架构、决策程序、管理办法、定价流程、授权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等进行详细规定,以决策、授权、执行为主线的定价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在利率定价决策方面,基本都由本行信贷审批委员会、专设机构或行长负责。在利率定价授权方面,大都对资产业务进行利率下限管理,并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内控制度,以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如镇江农商行利率定价管理体系由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总行贷款审查委员会、有权审批人三级组成,对日常受市场利率影响变动较为频繁的票据贴现利率,由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会计核算部三个部门负责调整、确定。在利率定价执行上,一般都建立了以效益为中心,牵头部门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定价机制。

(二)标准化定价与综合定价相结合的定价策略初步成型。辖内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时,更加注重考虑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产品需求、合作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而实施不同的定价策略。对利润贡献度小、服务成本高的一般客户,实施标准化的定价策略,即根据现金流、风险、成本等各项指标特性确定价格。对利润贡献度大、合作前景广的优质客户,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产品价格。同时,还会考虑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进行综合定价。在具体定价方式上,传统的基准利率浮动或加点法在贷款定价中处于主导地位。实际操作中,主要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限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若干个贷款定价影响因素并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加权计算得出浮动系数。在计算浮动系数时,参考的因素各有不同,大体包括客户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方式、客户综合贡献情况,贷款客户所处的行业类型以及所在地区的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市场利率水平,此外还有银行考虑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贷款品种、贷款金额等因素。

(三)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利率风险定价基础信息系统。综合业务系统的使用使得利率定价更为严谨,辖内四家农村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均由省联社统一开发、管理,存贷款计结息规则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标准由系统自动计结利息,国家调息时利率由省联社统一调整。四家村镇银行则主要依托发起行建立、完善利率定价基础信息系统,并利用利率上报系统及时提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保障利率监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此外,四家农村商业银行在依靠省联社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利率管理的同时还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自行设计开发了资金管理系统,主要承载贴现业务和资金业务。贴现业务从支行发起办理,到各有权审批人审批,形成了流程化操作,计划财务部根据贴现利率例会及时调整利率水平,通过系统保证贴现业务定价的合规性;资金业务从会计核算部发起办理,计划财务部审核,再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后,形成资金交易授权,会计核算部根据授权办理资金交易。endprint

三、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未得到有效利用。调查显示,尽管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都针对贷款客户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级方式,对客户按信用等级进行分类,分类方法不同,等级级别不同,但仅有部分银行将信用评级运用在贷款利率定价系统中(信用等级占利率上浮幅度20%-30%的权重),其中信用评级高的利率上浮幅度较低,信用评级低的利率上浮幅度较高。这种对客户信用评级的运用方式简单易行,但无法准确计量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和体现最低风险报酬要求,风险计量和定价仍处于定性层面,定价较为粗放,难以满足利率定价精细化的要求。

(二)定价效果评估系统建设尚不完善。此次调查的8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仅有2家建立定价效果评估系统,另外6家尚未建立定价效果评估系统。少数银行建立的定价效果评估系统,主要采取会议研究、讨论的方式对贷款利率定价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评估方法主要以年底贷款利息收入金额占总收入的比重、贷款余额与等额存款余额的利息支出相比较来确定利率定价效果,并参照定价效果评估结果适时对利率定价做出调整。由此可见,即便是建立了定价效果评估系统的银行,其评估方法仍十分简单粗放,评估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到位。商业银行需要掌握其经营成果是以承受何种风险为代价取得的,通过将这些风险折算成成本,再与其收益作比较,才能科学衡量其业绩,经济资本恰恰是衡量银行用来弥补或缓冲所有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的贷款定价方法的前提。但此次参与调查的大多数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贷款定价中尚未涉及到经济资本及成本的计算,仅有某村镇银行在其发起行的帮助下采用内部系数法建立了经济资本管理制度,用内部系数来计量各类风险所需的经济资本,并逐步完善了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建设有待加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资金在银行不同部门、不同产品、不同分支机构之间流动的价格,它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高层管理人员可以依托内部转移定价对银行各业务单元的经营绩效进行有效评估,还可以使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利率风险,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调查显示,8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中仅有一家农商行建立了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五)利率压力测试系统明显缺乏。调查显示,辖内只有两家农商行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压力测试,其余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尚未形成完善的测试系统。其中,某农商行利率压力测试系统相对正规和完善,其采用了按月开展压力测试的方式,设置轻度、中度、重度三种情景,即针对基准利率上升25个基点、100个基点和200个基点的情况下,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和对资本净额的敏感度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该农商行通过利率压力测试,定量分析自身机构抗击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科学指导贷款利率定价,有效降低了利率定价不合理引起的经营风险。而其他银行尚未构建利率压力测试系统,对利率波动的潜在风险缺乏前瞻性应对。

四、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存在的风险

(一)利率定价缺乏弹性可能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利率定价缺乏弹性可能出现“逆向选择”现象,即好的产业项目因为资金成本提高而退出市场,那些低水平的劣势产业项目因采取变相办法而获取高息资金运转,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缺乏弹性的资金价格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成本,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和政策项目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造成借款人盈利能力低下使蕴藏的信贷风险加大,客观上也助长了民间高利贷活动。

(二)定价机制不健全将导致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缺乏弹性、非市场主导形成高利率将刺激农村法人金融机构有可能通过放宽贷款条件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利润,极可能使资金流入愿付高利息的高风险产业,这样会给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埋下隐患,将导致信用风险。此外,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贷款利率定价不是根据市场、客户等具体情况进行差别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会隐藏利率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不利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获益能力。随着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对客户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不健全的利率定价机制必然产生不合理的资金价格水平,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定价过低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从长远来看,价格水平不合理必然会削弱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获益能力,则可能面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缩小的不良局面。

五、完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内部精细化管理系统,完善与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完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发挥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上的工具作用。二是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健全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使贷款定价覆盖全部成本和风险。三是完善管理会计系统。通过推行全面成本管理,设立成本中心,建立以分产品核算为基点和主线的成本归集和分摊体系,真实评价客户综合贡献和产品盈利能力,为完善定价体系提供支持。四是建立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完善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贷款风险评级、计量体系。逐步积累风险计量所需基本历史数据,在产品定价中更准确地反映出风险差别。五是强化和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地建立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体系,提高贷款定价能力与效力。

(二)进一步健全利率定价机制,完善利率定价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贷款定价管理机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应在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分级授权体制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先进合理的定价管理机制和科学有效的定价方法。一是要在内部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机制。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在内部成立专门的贷款利率浮动定价管理委员会,制定统一利率浮动标准,规范各级定价审批权限,整合改善授信审批决策程序,搞好检查监督,防止个别管理者和经办者利用职权给予客户乱定利率水平或计息方式,酿成道德风险。二是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评级体系。在定价过程中,必须贯彻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坚持防范风险在先。力求通过风险评级体系,在受理每笔贷款申请时,能够全面分析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经营情况、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及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对每笔贷款的风险状况做出全面评估,从而有效地确定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三是建立科学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综合效益是贷款定价的核心。因此,在贷款定价过程中,应通过建立效益评级模型,综合考虑一个客户带来的收益,除了要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即利率风险大小外,还应考虑派生业务带来的收益,以及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问题,以确定客户和产品的基准价格,保证每个客户能对实际收益有所贡献,为做好贷款定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利率定价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及时、准确地对利率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提升定价的差异化与精细化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应该依据宏观市场需求和借款单位自身经营情况来调整利率,以便于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及时、准确地对利率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要改进经营授权方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规模、成本、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利率定价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加快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和功能扩展,综合运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经济资本最低报酬率、现代风险计量方法等,在实现利率定价的差异化与精细化方面下功夫。

(四)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向中间业务要效益。根据市场细分的原则,确立在细分市场中的优势,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应着重占领“三农”、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贷款市场,发挥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城乡、贴近基层的优势,为“三农”经济活动做好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优势,加大对“三农”产业链上相关中小企业的支持,专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相关的金融产品,扶持其做大做强。同时要发展不以存贷利差为利润来源的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降低利差收入在利润中的占比,促进收入结构转型,从而降低利率波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婷.“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银行业影响及策略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2,(4):14-154。

[2]何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城商行贷款定价管理研究—以江苏银行扬州分行为例[J].金融纵横,2010,(12):32-35。

[3]泓博.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18-21。

[4]魏革军.利率定价是银行盈利能力建设的核心[J].中国金融,2013,(4):13-16。

[5]张毅,黄莉,杨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评估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0):57-63。

责任编辑、校对:李东旭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