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霞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d,均给予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良肢位摆放、患病一周神经功能不再进展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观察组采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ESS评分观察组(28.4±8.1),对照组(19.5±6.3)。ADL评分观察组(74.8±6.84),对照组(62.7±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明显,ESS评分治疗后(28.4±8.1),ADL评分治疗后(74.8±6.84),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能够显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疏血通;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B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近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大多数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早期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发病72h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2],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mmHg、严重心、肾功能障碍、心源性脑梗死。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28例患者为对照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具体资料做回顾分析如下:观察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岁。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d,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包括吸氧,调控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预防并发症,良肢位摆放,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床边关节活动度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用曲克芦丁4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在30 min内滴完[3]。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疏血通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1.3疗效判定
采用ESS 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在患病1周神经功能不再进展及治疗28天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录入SPSS软件(版本19.0)中进行集中处理,期间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x2检验,在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 、ADL评分比较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以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可持续6h至数天,多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在学流动力学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溃疡,出血,诱发血栓形成。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了内皮下胶原组织,在炎症细胞的趋化下,以及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活化并释放血栓素A2、二磷酸腺苷、凝血酶等,使血小板聚集,与凝血过程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导致血栓形成,最终使动脉管腔狭窄。继而使得血流减速甚至停滞,导致梗死面积不断增大[4]。
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其主要反映机制在于:限制ADP(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法你赢,同时降低糖蛋白GPlIb/HIa复合物的活化水平,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除能够发挥对ADP(二磷酸腺苷)的影响以外,经由ADP释放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趋势也能够在氯吡格雷的干预作用之下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血小板受到其他相关激动剂的因素影响而发生聚集反应,根据这一机制认为,以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在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对于依达拉奉,其作为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药物,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相关药动力学数据显示:本药物在正常给药剂量与给药频率下的血脑屏障穿透率可达到60%左右,对于控制黄嘌呤氧化酶(包括次黄嘌呤氧化酶在内)活性水平有重要价值,从而可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神经细胞的死亡。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或梗死的体积,从而减轻脑水肿,使其恢复正常。此外,静脉给药之后依达拉奉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并不会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溶解或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从而达到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症状和活动障碍的目的。依达拉奉通过调节血液平衡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进展性脑梗塞或早期失去溶栓治疗时机的患者,起到重要的脑保护作用。疏血通在脑缺血后,减轻缺血后的炎症反应,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抑制凝血酶也能减轻白细胞、血小板的聚集[5],还有改善脑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以上三药联合应用,从引起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一方面可抑制血栓继续形成,改善脑循环减轻梗死后脑组织缺血坏死风险,另一方面可抢救缺血半暗带,加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及脑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的发生。同时加强护理,配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显著提高(由12.8±3.5升至28.4±8.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优势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大幅上升(由28.2±10.2上升至74.8±6.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优势显著(P<0.05)。充分证实,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与曲克芦丁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相比,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并且提高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
[2]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欣.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J].医药导报,2009,28(6):750-751.
[4]张丹,李琛琛.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43-44.
[5] Gritti D,Gasparetto C,Malinverno A,et al.Inhibition of leukocyte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tro by antithrombin[J].Acta Med Austriaca,2002,29(3):97-99.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d,均给予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良肢位摆放、患病一周神经功能不再进展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观察组采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ESS评分观察组(28.4±8.1),对照组(19.5±6.3)。ADL评分观察组(74.8±6.84),对照组(62.7±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明显,ESS评分治疗后(28.4±8.1),ADL评分治疗后(74.8±6.84),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能够显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疏血通;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B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近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大多数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早期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发病72h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2],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mmHg、严重心、肾功能障碍、心源性脑梗死。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28例患者为对照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具体资料做回顾分析如下:观察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岁。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d,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包括吸氧,调控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预防并发症,良肢位摆放,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床边关节活动度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用曲克芦丁4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在30 min内滴完[3]。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疏血通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1.3疗效判定
采用ESS 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在患病1周神经功能不再进展及治疗28天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录入SPSS软件(版本19.0)中进行集中处理,期间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x2检验,在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 、ADL评分比较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以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可持续6h至数天,多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在学流动力学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溃疡,出血,诱发血栓形成。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了内皮下胶原组织,在炎症细胞的趋化下,以及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活化并释放血栓素A2、二磷酸腺苷、凝血酶等,使血小板聚集,与凝血过程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导致血栓形成,最终使动脉管腔狭窄。继而使得血流减速甚至停滞,导致梗死面积不断增大[4]。
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其主要反映机制在于:限制ADP(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法你赢,同时降低糖蛋白GPlIb/HIa复合物的活化水平,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除能够发挥对ADP(二磷酸腺苷)的影响以外,经由ADP释放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趋势也能够在氯吡格雷的干预作用之下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血小板受到其他相关激动剂的因素影响而发生聚集反应,根据这一机制认为,以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在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对于依达拉奉,其作为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药物,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相关药动力学数据显示:本药物在正常给药剂量与给药频率下的血脑屏障穿透率可达到60%左右,对于控制黄嘌呤氧化酶(包括次黄嘌呤氧化酶在内)活性水平有重要价值,从而可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神经细胞的死亡。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或梗死的体积,从而减轻脑水肿,使其恢复正常。此外,静脉给药之后依达拉奉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并不会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溶解或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从而达到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症状和活动障碍的目的。依达拉奉通过调节血液平衡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进展性脑梗塞或早期失去溶栓治疗时机的患者,起到重要的脑保护作用。疏血通在脑缺血后,减轻缺血后的炎症反应,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抑制凝血酶也能减轻白细胞、血小板的聚集[5],还有改善脑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以上三药联合应用,从引起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一方面可抑制血栓继续形成,改善脑循环减轻梗死后脑组织缺血坏死风险,另一方面可抢救缺血半暗带,加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及脑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的发生。同时加强护理,配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显著提高(由12.8±3.5升至28.4±8.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优势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大幅上升(由28.2±10.2上升至74.8±6.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优势显著(P<0.05)。充分证实,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与曲克芦丁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相比,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并且提高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
[2]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欣.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J].医药导报,2009,28(6):750-751.
[4]张丹,李琛琛.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43-44.
[5] Gritti D,Gasparetto C,Malinverno A,et al.Inhibition of leukocyte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tro by antithrombin[J].Acta Med Austriaca,2002,29(3):97-99.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d,均给予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良肢位摆放、患病一周神经功能不再进展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观察组采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ESS评分观察组(28.4±8.1),对照组(19.5±6.3)。ADL评分观察组(74.8±6.84),对照组(62.7±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明显,ESS评分治疗后(28.4±8.1),ADL评分治疗后(74.8±6.84),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能够显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疏血通;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B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近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大多数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早期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发病72h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2],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mmHg、严重心、肾功能障碍、心源性脑梗死。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28例患者为对照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具体资料做回顾分析如下:观察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岁。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d,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包括吸氧,调控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预防并发症,良肢位摆放,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床边关节活动度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用曲克芦丁4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在30 min内滴完[3]。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疏血通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1.3疗效判定
采用ESS 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在患病1周神经功能不再进展及治疗28天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录入SPSS软件(版本19.0)中进行集中处理,期间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x2检验,在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S 、ADL评分比较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以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可持续6h至数天,多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在学流动力学作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溃疡,出血,诱发血栓形成。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了内皮下胶原组织,在炎症细胞的趋化下,以及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活化并释放血栓素A2、二磷酸腺苷、凝血酶等,使血小板聚集,与凝血过程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导致血栓形成,最终使动脉管腔狭窄。继而使得血流减速甚至停滞,导致梗死面积不断增大[4]。
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其主要反映机制在于:限制ADP(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法你赢,同时降低糖蛋白GPlIb/HIa复合物的活化水平,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除能够发挥对ADP(二磷酸腺苷)的影响以外,经由ADP释放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趋势也能够在氯吡格雷的干预作用之下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血小板受到其他相关激动剂的因素影响而发生聚集反应,根据这一机制认为,以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在抑制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对于依达拉奉,其作为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药物,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相关药动力学数据显示:本药物在正常给药剂量与给药频率下的血脑屏障穿透率可达到60%左右,对于控制黄嘌呤氧化酶(包括次黄嘌呤氧化酶在内)活性水平有重要价值,从而可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神经细胞的死亡。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或梗死的体积,从而减轻脑水肿,使其恢复正常。此外,静脉给药之后依达拉奉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并不会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溶解或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从而达到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症状和活动障碍的目的。依达拉奉通过调节血液平衡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进展性脑梗塞或早期失去溶栓治疗时机的患者,起到重要的脑保护作用。疏血通在脑缺血后,减轻缺血后的炎症反应,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抑制凝血酶也能减轻白细胞、血小板的聚集[5],还有改善脑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以上三药联合应用,从引起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一方面可抑制血栓继续形成,改善脑循环减轻梗死后脑组织缺血坏死风险,另一方面可抢救缺血半暗带,加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及脑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的发生。同时加强护理,配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显著提高(由12.8±3.5升至28.4±8.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优势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大幅上升(由28.2±10.2上升至74.8±6.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优势显著(P<0.05)。充分证实,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与曲克芦丁联合氯吡格雷依达拉奉相比,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并且提高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
[2]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欣.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J].医药导报,2009,28(6):750-751.
[4]张丹,李琛琛.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43-44.
[5] Gritti D,Gasparetto C,Malinverno A,et al.Inhibition of leukocyte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tro by antithrombin[J].Acta Med Austriaca,2002,29(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