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底下好乘凉

2014-09-03 12:54代保民
今日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叶老叶圣陶语文课

代保民

一本好书就是一座知识学养的宝库。所谓大家,其实是对书的先知先觉;所谓俗人,更多的是对书的不知不觉。而我,也许称得上是对书的后知后觉。

困惑岁月的偶遇

1985年7月大学毕业,我怀着万分惶恐和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向往走上了中学教师岗位。那些未当教师的高中同学开玩笑提醒我:“你别误人子弟哟!”确实,高中两年,我的学科强项是数学,学数学专业才是我的正途。但在填报志愿时,有同学说在大学读小说、看电影都是专业学习,于是我天真地填上了“中文系”。

读大学时,教师讲了许多语文教法方面的知识,但这些东西是否符合中学生的口味,我心中很没底。我始终感觉我这个语文教师是个门外汉。一则,我家世代都是农民,家中少有文化人出现,缺少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二则,我读小学时,上语文课几乎就是背《毛主席语录》;初中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谓短语”之类;高中时,语文老师经常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我们看书,不懂再问他。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我没有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

学校领导也许是出于对我年龄和闯劲的信任,居然让我上两个高三复习班的语文课。面对那些与我年龄相差无几的高三复读生,真是“压力山大”!为不辜负学校的厚望,我每天写详案,详到课堂45分钟说哪些话、写哪些板书、做哪些动作,字字在案。

为做到心中有数,达到每堂课都有“一桶水”,我经常与同事就教学问题争论到凌晨一两点。但第二年高考,并没有喜人的语文成绩出现。接下来的两三年,我依然如此这般教学。这样炼狱般的日子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学生的语文成绩与我的付出不成正比?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叶圣陶的一段话:“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哩噜苏,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①

读后我顿时明白为何这几年来我的语文教学总是效果不佳。原来我就是那个“噜哩噜苏”的“只给学生讲书”的老师,从来没想到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看书读书”。我想找到叶老这段话的原文,但翻遍了学校图书室都没有发现它的身影。于是,我拜托同学在其他地方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大图书馆借到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我如饥似渴,两周读完了上下两册,也摘录了部分内容。诸如:“教课之本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文章。”②读了叶老的语文教育专著,几年教学中的困惑得到了解答,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路也明晰了许多。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只给学生讲书”的做法。渐渐地,在我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当老师是常事,学生自由讨论是常事,开展语文活动是常事。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了起来,对语文课喜欢了起来。

蜗行日子的导航

教了十二三年语文后,我自感有些穷途末路。尽管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有许多让学生获取高分的“法宝”,有一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但我的语文课堂是年年如此的老调重弹,我自己对语文教学都没了激情。我经常反思: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少慢差费”的课堂我有吗?高效语文课堂该是什么样子?

此时,由于工作变动,我已从乡镇来到城市,由一位高中教师变成了初中教师。初中语文课该怎样上?初中语文课与高中语文课的差别有哪些?为何上初中语文没有上高中语文那么顺手?那一段日子,我似蜗牛般爬行在语文教学的路上。

苦思冥想,我又想到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再次借阅,细嚼慢吟,深耕厚翻,我似乎从叶老先生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关于“语文”的答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语文课堂、课后练习、课外阅读、语文考试……我才发现,几乎关于语文教育的所有问题在此书中都有说法。

这次叶老“导航”我的时间很长,我也设法买到了这两本书,一边研读,一边思考重构我的语文教学。2004年,《语文课缺失了什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接下来,多篇论文在各类刊物公开发表。

在学习与反思的同时,我又大胆尝试改变自己的语文课堂,把叶老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教学行动。由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语文学科本质规律的把握,我的课堂语文味浓烈了起来,学生们也开始踊跃参与教学活动。

我读了不少教育名著,如柏拉图、卢梭、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巴班斯基的著作等等,但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两年前我给武隆县语文骨干教师讲课时,引用的几乎全是叶老的话,课后听课老师说,还是叶老的话我们听起来亲切些。

应该说,我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反思型教师,与叶老这本书直接相关。它似乎读懂了我沉重的脚步,故而时时“导航”我,给我营养,给我动力。

碌碌中年的警醒

弹指一挥间,我已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田野耕耘了近30年。没有辉煌耀眼的光环,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声,我仍是一位普通语文教师。

这些年,在叶老“话语”的点化下,我在语文教学路上走得顺心了些,践行叶老思想的步伐也大了些: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硬笔书法作品、每周到图书馆上一节阅读课、每期读两本名著和自编优秀文集一本……乃至学生的预习、讨论、训练、作文,都有了具体有效的操作办法。但我依然在困惑中不断学习。

初2013级的一位同学,刚入学时,家长反映他在家写作文要6至8小时,仅题目就要想2小时。这引起了我的警觉,家长是在提醒我,我的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这位同学基础差,但他特别爱学习,特别勤奋,要是我浇灭了他的学习激情,那我就是犯了大错。可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我又重读叶老的书,结果有了答案:“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问问自己:(一)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二)平时出给学生做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③

很明显,我之前的做法没有切近这位同学的见解、理解、思想。我立即调整,允许该生在每次写作文时自选题目,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毕业时,他在40分钟内能完成700字的文章。

今年初,我特意为我名师工作室的七位老师各送了一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希望叶老的教育思想能帮助更多老师拨开前方的迷雾。

我不是当语文教师的料,却又恰恰成为了语文教师,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玩笑。忆往昔峥嵘岁月,我最大的感慨,是书让我在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愈来愈顺畅。在“大书”的遮蔽下,我躲开烈日的炙烤,浑身清爽。

猜你喜欢
叶老叶圣陶语文课
霜的工作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