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4-09-02 02:34智旭辉
教师·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智旭辉

摘 要: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它的具体实施一直是语文老师们探索的热点。文章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教师、学科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实践性、目标的综合性。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有效地实施它呢?通过组织实施多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在不挫伤积极性的同时,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如在活动中参考学生的兴趣、责任心等,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小组由不同个性和层次的同学组成,既让有优势者能充分表现,提高整体的展示效果。又能避免搞成几个骨干的小团体演出,充分锻炼到每一位同学。

2.重视教师的指导性

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掌舵人,要从起初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转化为退居一旁的观察者。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要有效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 [1]。

最初组织“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我在确定主题、分好小组后就撒手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它本身是一个灵活、开放的活动,许多同学在缺少督促时会敷衍了事,甚至直接展示,遇到了各种设想不到的困难。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活动整体开展得很不顺利。

由此可知,如果老师只做旁观者,所谓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教师必须参与到活动中,时刻关注活动进程,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在准备阶段,应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 ;同时,协调各小组关系,避免因缺乏沟通,互造神秘感而在展示阶段撞车。在展示阶段,须提醒各小组不偏离主线,避免过分娱乐化倾向,忽视语文的主体性;还要多关注语文素养欠缺的同学,促使各小组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只有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才能在不偏离主航道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充分地展示自我!

3.重视语文学科与各学科的融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就要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是学科间整合的前提,它也直接影响着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新课标同时也指出:“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那就意味着不能变成各学科大杂烩,“语文”是主体,而不仅仅是载体。“青春随想”不是单纯地表演关于青春的歌舞,不能只是披着“语文”的外衣而已。只有综合不同学科知识,找到契合点,通过语文的途径表达,才能达到综合性学习探究的目的。“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表明,“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这就要避免学生依靠单一的课堂途径来学习语文。

4.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青春期的孩子爱表现,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这就需要老师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给学生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同时每个学生、小组也应该进行总结、反思。活动展示中,可以记录下每个小组的优缺点,并简略点评。展示完后,可以分类让同学们投票评选,既是对孩子们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激发他们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终进行活动的整体性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注重个体差异及进步,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2]。

总之,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理念、方式、策略、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综合性学习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从而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新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2004(11上).

[2]焦建喜.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1(18).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