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编者对话” 的策略探寻

2014-09-02 02:34张丽
教师·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对话

张丽

摘 要:“对话”理念的提出,给予阅读教学丰富而鲜活的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让教科书编者首次进入阅读教学的对话席,成为了阅读教学多重对话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编者的主体地位,试图构建阅读教学中与编者对话的具体策略,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对话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师;编者意图;“对话”;策略探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经过十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它变成了一种全新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颇具挑战的四方对话中,教材编者往往是被遗忘的对象,编者意图往往也被忽视,在平时的听课中,笔者发现这并非个人解读文本的误区,而是大多数老师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语文教师该怎样与编者对话,成为一大新的课题。

1.树立课程意识,理清编写体例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了解全套及各册教材的整体结构、编写原则、特点等;弄清教材中各个专题、板块、栏目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等。如人教版教材均以主题单元编写,但各学段侧重点却不相同。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兼顾了阅读、口语交际;中年级加强了阅读,开始了习作,重视综合性学习,还根据年段目标,加强了“导学”功能;高年级在编排上有变化,如穿插了“综合性学习”等。全套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整体推进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样,从整体到部分,理清编者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就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了。其次,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会将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成果,接收对象的知识能力、情感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等相关知识和因素渗透到教科书中。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是本册的重点,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以对话形式,渗透了这一读书方法。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这样既有工具性的应用又有情感的熏陶。

2.明确编者阅读导向,达成对话基础

编者的阅读导向一般通过单元导语、课后练习、插图、注释等途径体现出来。“单元导语”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教版教科书编写的一个亮点,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教师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仍孤立地教学每篇课文,在教学中会出现解读不到位的状况。如《伯牙绝琴》一课,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把目标定位为“高山流水遇知音上”,虽然没有跑偏,但不够到位。忽视了单元导语中提出的“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因此还可在“知音”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从而感悟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把编者意图落到实处。课后练习是编者遵循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的。它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后练习,了解编者意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笔者在执教《菩萨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将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句的意思”融入教案,课中落实,充分指导。

师:谁来读读翻译对朱司令说的话?(生读)

师:如果你是藏胞,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跑吗?

生:……

师:是呀,藏胞真是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这“乌云”是谁呀?

生:反动军队。

“乌云”一词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想象藏胞受的苦,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可现实中不少老师却把课后习题布置到课外做,使它成为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以上这些分布于课文前后,一步一步引导我们了解编者意图。

3.创造性解读编者意图,提升教学实效

新的教材观念认为,教材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本,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要将其视为可以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要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和创造,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富有个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例如苏教版语文五下第三组课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全是写人的文章,可是本组练习3却是练习写新闻报道,练习6才是写一位“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于是教者把练习6提前,而把练习3放在了学校举行运动会时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编者在编写教材时针对的是我国学生普遍特点来编写教材,学生的个性往往被忽视。另一方面,编者也具有个人的局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做编者话语的倾听者,而应站在与编者同等的立场上,和编者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如何有效提升阅读教学对话质量,优化教材资源?编者和教者要互相默契,形成合力。广大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树立课程意识,领会编者意图,使课堂成为一个彼此建构的对话共同体,一个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对话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