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昕颖
摘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承受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及各种伴随生理发育而来的心理变化,这也意味着这段时期是青少年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期。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将心理学渗透到学校的学科教育过程中。高中生物课程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的课程,它更强调一种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因此,应注重心理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介绍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强调了将心理学渗透到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渗透;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67-01
一、引言
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生理上在飞速地发生变化,他们的内分泌系统更为旺盛,脑神经较容易兴奋,生理上的变化促使他们心理上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他们开始渴望独立,情绪比较敏感,并且有可能会因为生理上的变化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变化。可以说,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但是,高中青少年还得面临学习上的各种挑战,承受升学压力,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期能够更好面对社会竞争、压力。
面对上述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都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所,期望通过几名专业的心理教师开导学生,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主动将心理学渗透到学科教育中,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学生心理问题。
现代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向学生讲授生物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物教学直接与自然界各种生命物质息息相关,因此,将心理学渗透到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高中生的心理现状
1.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求知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2.充满自信。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保持自信,以开阔的心胸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处事有主见,并能够保持自己言行的一致性。
4.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较好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自我认知,包括对自我体形、外貌、体质、生理特征及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的认可和正确的认识。
5.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应该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善于理解别人,真诚地对待周围的同学朋友。
6.具备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应该表现出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过于成熟和过于幼稚的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当代高中生面临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多重压力,出现了许多抑郁、自卑、压抑等不健康情绪,甚至还有生理变化等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心理变化。如何帮助高中生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心理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学科渗透,指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就像液体入渗原理一样,润物无声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改善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单纯的心理教育不同,学科渗透的主要任务还是学科教育,因此,它必然无法构成一个系统的心理教育体系,从而只能够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慢慢进行渗透,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现代高中生物学科强调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物教学直接与自然界各种生命物质息息相关,因此,将心理学渗透到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心理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单方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会厌倦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影响其心理行为。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2.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人格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高尚的人格能够产生非凡的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人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富有魅力的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身教效果,引导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心理行为。
3.教师应注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自身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因学生个体的捣乱行为出现过激行为,给学生传达一种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
四、结论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是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期。将心理学渗透到生物学科教学中,能够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可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节奏,减轻其学习压力,同时通过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及心理健康水平,以自身言行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心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2]门江涛,席蔚.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报告[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l2).
[3]胡继飞,郑晓葱.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金志秀.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4,(0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