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河南省焦作市环南一小,河南 焦作 454000)
赏识教育与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合
王平
(河南省焦作市环南一小,河南 焦作 454000)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一种激励手段,它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本文通过赏识教育与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合,对赏识教育的功能和实施方法作了一定探讨。
赏识教育;自信心;语文教学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基础上,用爱心去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儿童树立自信心,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儿童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教育者和儿童在赏识教育过程中同是赏识和发展的主体,二者双向互动,相互赏识,共同发展。
一个人只有融入身边集体,自我激励体现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很好的心理承受与调节能力锻炼,才能不断完善提高心理素质。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通过竞争与合作、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复杂的互动关系给予学生赏识、期待和暗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提高促使学生调整人生目标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积极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促进儿童潜力的开发,最终带来学习和生活中自身的进步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练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频繁的身心接触,不断地变换角色,心理承受与调节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只有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环节、情景和表象,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也就是说要找到赏识教育与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连点。
1.随机赏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深。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由于孩子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参与学习的程度、能力、机会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动态水平,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不同角度的赏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以获得最佳的学习动机。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我们应该运用多把激励性评价的尺子衡量学生,潜移默化地缩小学生的差距。以往教学,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教师手中的评价尺度往往是给他们设置的,在这种尺度面前,学习好的学生总是脱颖而出。而拿相同的尺度去评价学习差的学生,总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格格不入的。教师应该时刻去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都应该给予鼓励与表扬。有的学生从不肯说到肯说会说,要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从小声说到大声说,要给予表扬;有的学生从回答不规范到规范,要给予表扬;当学生及时发现并指出教师或同学的错误时,要给予表扬;当学生朗读时注意到了抑扬顿挫,也要给予表扬。时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调整教师手中评价的尺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会使学生信心倍增,积极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争取更大的进步。
2.运用赏识语言点燃学生的主体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教师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来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样一个问题用不同语气、语言来评价,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说:“读得很好,真棒!”或者说:“你读得很棒,但如能用心和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加完美!”试想,肯定是后面的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增强学生的信心。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自信心得以加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3.赏识有度。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因人因事而异,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样做不仅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一种虚伪性行为,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过度会导致学生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会一撅不振。若赏识不够,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儒弱或破罐破摔。同时,教育者应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学生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学生、任性的学生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们克服任性的行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进行适度赏识教育,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健康的个性得到张扬。赏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怎样赏识对学生最有益,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1]白媛媛.赏识教育及其时代价值解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2]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办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彭荣.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探析[J].教育科学,2012.
G622.0
A
1674-9324(2014)21-0154-02
王平(1970-),女,河南内黄人,大专,工作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环城南路第一小学,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