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忠,陈 颢,王治仓,祝艳华*,张国斌
(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2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甘肃 张掖 734031)
高寒牧区绵羊大肠杆菌病发病规律及病因调查研究
张 忠1,陈 颢2,王治仓1,祝艳华1*,张国斌2
(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2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甘肃 张掖 734031)
为了揭示高寒牧区绵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规律,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对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绵羊育种试验场及周边地区18个羊场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1)该地区绵羊大肠杆菌病发病率为4.92%,病死率为9.38%;(2)初步证实该地区绵羊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羔羊,发病率高达69.2%;(3)春季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4)饲养管理失宜、水质不洁等也是该病诱发因素。
绵羊;大肠杆菌病;发病规律;病因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祁连山腹地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原型细毛羊品种,在当地畜种结构中比例约占75%以上,是祁连山区广大农牧民畜牧经济中的主要生产资料[1]。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羊病的发生亦呈上升趋势,这严重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其中大肠杆菌病是该地区较为频发的传染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本课题组成员在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及当地养殖户的配合下进行了绵羊大肠杆菌病的病因调查,分析了本地区绵羊大肠杆菌病与年龄、季节、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以期为高寒牧区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1.1 调查时间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采用询问、现场考察的方法对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绵羊育种试验场及周边地区羊场共计18个羊场的基本情况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1.1.1 羊场基本情况调查 (1)羊场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包括当地海拔、气候、水土特点,羊场所在周边环境等;(2)饲养管理制度和养殖规模,包括羊场选址、圈舍设计、存栏数、卫生防疫制度、饲料、水源、饲养方式、用药情况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等。
1.1.2 发病情况的调查 绵羊大肠杆菌病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发病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1.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本调查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V16.0统计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1 发病情况
2.1.1 季节对发病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2010年3月~2011年4月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统计的数据显示:高寒牧区绵羊大肠杆菌病的总发病率为4.92%,死亡率为9.38%,这与2004年以前的发病率15%,致死率95%[2]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以春季发病及死亡数最高,发病率为4.72%,死亡率高达7.74%,夏秋季节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低,而在冬季不发病。
2.1.2 年龄对发病的影响 由表2可知,高寒牧区绵羊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羔羊,其中1~3周龄以内的羔羊发病率最低;1周龄的羔羊发病率较高;而发病率最高的是3~6周龄的羔羊,发病率高达69.2%。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2.1 临床症状 病羔羊精神萎顿,呼吸浅表,脉搏微弱。眼结膜潮红、充血,视力减弱。四肢僵硬,运动失调,头向后仰,磨牙,做游泳样运动。多于发病后4~12 h死亡。1周龄以内的羔羊发病主要表现为病初体温升高,精神萎顿,腹痛腹泻,排出黄色、灰色混有血液或带有泡沫的液状粪便,若不及时治疗,可经24~36 h死亡。
表1 发病与季节的关系Table 1 The morbidity of different seasons
表2 发病与年龄的关系Table 2 The morbidity of different weeks
2.2.2 病理变化 病死羊剖检发现胸腹腔和心包内有大量积液,内有纤维蛋白;有的病羊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液体混浊,内含纤维素性絮片或脓样渗出物;脑膜显著充血,有弥散性小出血点,大脑沟回常见多量脓性渗出物;羔羊主要病变为真胃、小肠和大肠内容物呈黄灰色半液状,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发红。
2.3 药物使用情况
经调查,18个羊场均使用了一些药物进行防治,使羔羊大肠杆菌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主要应用药物如:环丙沙星粉剂、VE-亚硒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缓释硒弹、水杨酸钠等。
2.4 诱发疾病发生情况
调查中得知,口炎、奶结等疾病的发生降低了羔羊的抗病能力,亦可诱发大肠杆菌病。
该地区绵羊大肠杆菌病以春季发病率较高,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饲养管理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所调查的高寒牧区终年采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经产母羊每年11月20日左右配种,来年 4 月中下旬开始产羔,母羊怀孕及产羔期是枯草期。怀孕母羊经过漫长的严冬和产羔期气候寒冷多变及青草返青迟等原因的影响,羔羊质量和繁殖成活率低一直是困扰养羊界的难题[3-4],故进行人工补饲是提高羊只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得知该地区对绵羊以青稞、燕麦进行补饲的羊群与使用配合精料补饲的比较,发病率较高。为了满足羊只的营养需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应在自然放牧的同时补充一定的饲料,有研究表明动物群体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3]。在调查中发现该病主要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羔羊,且以3~6周龄发病及死亡数最高。这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该研究所调查的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绵羊育种试验场及周边地区地处祁连山脉东端海拔2 600~3 600 m的雪山白云之间,但气候寒冷多变,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只有0.6~3.8 ℃,无霜期仅有45~60 d,属于典型的高寒牧区。气侯多变使羔羊的抵抗力降低是该地区绵羊大肠杆菌病及其他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5-6]。再加之3~6周龄的羔羊多发关节型大肠杆菌病,不容易引起牧民的注意及重视,故死亡率较高。
水质不洁是造成大肠杆菌病流行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大肠杆菌很容易通过饮水感染畜群[3]。该地区产羔季节正值雪山溶化时间,当地人、畜都饮用自然雪水,但动物饮水不能得到净化处理,直接饮用的自然沟渠水污染严重,所以,饮水受污染是当地绵羊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防治高寒牧区绵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位置及牧民养殖户的专业知识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因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因环境、气候以及饲养管理的改变而引起动物发病[7-8]。当地的牧民养殖户大多均未学过相关的知识,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意识,只凭个人经验,粗放式管理,对羊大肠杆菌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乱用药物[9]。在通过不断的宣传科学进行养殖及合理进行疾病防治知识的同时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防病措施,使该病对牧民养羊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李桂英.高寒牧区气候与营养因素对细毛羊体重影响的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27-30.
[2]王天翔,陈 颢.大肠杆菌引起羔羊综合症的诊疗[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5:50.
[3]颜 军.淮安地区禽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4]王天翔,王丽娟,张晓飞,等.穿衣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质量和繁殖成活率的影响[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2,20(3):13-14.
[5]黄 静.高寒牧区提高羔羊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3):58-59.
[6]王柏山.祁连山高寒牧区绵羊疫病防制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2):95-96.
[7]李 峰,沈志强.波尔山羊羔羊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4):37-38.
[8]靳光秀,武占银,尹长安,等.育肥羊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1):26.
[9]陈 颢,张国斌,王治仓,等.高寒地区羔羊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3,20(6):120-121.
《家畜生态学报》继续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RCCSE)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业已公布,《家畜生态学报》继续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中介性实体机构。中心学术期刊评价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通过信息计量(包括文献计量、科学计量等)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定量研究和评价,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指数模型,由此而得到的期刊综合指数及其排序。
由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2013~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排行榜中,共评选出权威期刊(A+)312种,核心期刊(A)961种,扩展核心期刊(A-)653种,准核心期刊(B+)1291种,一般期刊(B)1903种,较差期刊(C)1280种。评价期刊总数达到6400种。《家畜生态学报》在2013~2014年畜牧、兽医科学学术期刊中位列第16位。
InvestigationontheCausesandRegularityofSheepColibacillosisinPlateauPasture
ZHANG Zhong1,CHEN Hao2,WANG Zhi-cang1,ZHU Yan-hua1*,ZHANG Guo-bin2
(1.GansuPolytechnicCollegeofAnimalHusbandry&Engineering,Wuwei,Gansu,733006;2.SheepBreeding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ofGansuProvince,Zhangye,Gansu734031)
To find the regularity of sheepColibacillosisin plateau pasture,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heepColibacillo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incidence aboutColibacillosiswas investigated in 18 sheep farms from the Sheep Breed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Gansu Province to the neighboring area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ckness rate and the fatality rate was 4.92% and 9.38% respectively.It also reveals that lambs of 3~6 weeks are easily infected by theColibacillosisin spring,with a sickness rate of 69.2%;the disease incidence in spring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In addition,improper feeding management and water impurity is also the precipitating factor of sheepColibacillosis.
sheep;Colibacillosis;regularity;causes
2013-05-26,
2013-06-03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列专项基金项目(2013GMGY008)
张 忠(1979-),男,甘肃古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物疾病诊疗与防控。
*[通讯作者]祝艳华(1977-),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物病理。E-mail:zhuyanhua_0_0@126.com
S811.6
A
1005-5228(2014)02-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