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作娟,隋树杰,仰曙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尹作娟,隋树杰,仰曙芬
(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半结构化访谈建立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函询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改。结果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护理程序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文件处理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应急配合能力),43项二级指标、内涵及评价标准。结论本研究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指标筛选、权重赋值以及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协调性的量化检验,初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但其结果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实测研究。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体系
[Nurs J Chin PLA,2014,31(5):13-16]
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是指胜任护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体现[1]。近年来,随着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已成为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层次[2]。目前多数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主要选择到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这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以培养具有临床、教学、管理、科研等综合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相符[3]。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性学科,临床实践在护理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为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提供指导,从而促进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1.1.1 半结构化访谈对象选取 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资深专家各3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中护理教育专家要求参与临床实践教学,熟悉护理研究领域;护理管理专家为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对全院情况比较了解;临床护理专家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长,从事临床工作超过10年,同时从事教学工作超过5年。
1.1.2 德尔菲法专家选取 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天津、黑龙江、山东、福建、辽宁、新疆等七省的护理专家40名。纳入标准:具有护理本科生培养与管理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熟悉护理本科教育质量管理工作或长期从事本科护理教育研究;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愿意回答专家咨询问卷并能保证在课题研究的时间内持续参加本研究的多轮函询;在该研究领域从事10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最终入组34名,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
*该项为多选
1.2 方法
1.2.1 文献检索 采用文献检索法对我国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核心能力等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初步形成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框架。
1.2.2 专家函询 函询表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和邮寄三种方式,内容包括:各级评价指标及重要程度;二级指标内涵;专家基本情况,专家判断的依据及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1.2.3 指标权重系数确定及指标筛选 一级指标权重采用优序图法判定,二级指标权重根据专家对确定的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计算而得。指标筛选采用界值法,以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3.5、满分比>0.2、变异系数<0.25[4]为界,删除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最终确定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专家函询的可靠性 专家权威程度以权威系数反映,权威程度系数为判断依据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本研究专家平均判断系数为0.912,熟悉程度系数为0.882,权威系数为0.897;专家的积极系数以回收率表示,本研究第一轮函询发放问卷40份,有效回收34份,有效回收率为85%;第二轮函询发放问卷34份,有效回收3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来反映,变异系数以0.25为标准,大于此值将直接删除,协调系数以肯德尔协调系数(W)表示。经两轮函询,一级指标(W)为0.354,二级指标为0.335。
2.2 指标框架的形成 (1)通过查阅文献、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补充,形成包含护理程序应用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等5项一级指标、34项二级指标及指标内涵的初表。(2)经半结构化访谈和小组讨论,确定增加管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共7项一级指标、42项二级指标及内涵的第1轮专家函询表,进行第1轮专家函询。(3)对有效回收的函询表进行整理、分析、修改,形成增加科研能力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43项二级指标、内涵及评价标准的第2轮专家函询表,进行第2轮的专家函询。最后确定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项一级指标、43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具体修改如下:
2.2.1 增加的指标 有3位专家指出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中含有护理研究课程,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本科生应具备的,经小组讨论后接受专家意见,增加“科研能力”为一级指标,其下包含“发现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资料分析整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4项二级指标;有1位专家建议增加二级指标“安全管理能力”,鉴于先进的安全文化是患者安全管理的灵魂,予以采纳;有专家建议增加“现代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护理查房组织能力”,经讨论意见予以采纳。
2.2.2 删除的指标 因增加的一级指标“科研能力”中包含二级指标“发现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中此条删除;有2位专家提出,“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概念范围太广,护理程序本身就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过程,经讨论将其删除;专家对“专业外语交流能力”认可率较低(55.9%),指标重要程度赋值均数为3.59,变异系数为0.229,表明专家对该指标意见不太集中,另有专家指出此能力对本科生来说要求过高,予以删除;“填画体温单的能力”变异系数为0.289,直接删除;专家对“职业生涯规划”认可率较低(73.8%),指标重要程度赋值均数为4.12,变异系数为0.196,表明专家对该指标意见不太集中,有4位专家提出异议,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护理专业而言不具有针对性,予以删除;“教学意识”不属于能力范畴,予以删除。
2.2.3 修改的指标 专家指出,“管理能力”概念范围过大,覆盖面太广,经讨论后决定将其修改为“临床管理能力”;有1位专家指出“护患沟通前的计划和准备能力”中“计划”与“准备”重复,将其修改为“护患沟通前的计划能力”;1位专家指出“应用护理沟通技巧的能力”、“和谐护患关系的能力”、“协调工作关系能力”表述结构与其他不同,改为“护理沟通技巧应用能力”、“护患关系协调能力”、“同事关系协调能力”。
2.2.4 未采纳的意见 有专家建议将“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改为“整体护理能力”,鉴于整体护理是一种理念,未作修改;有1位专家建议增加一级指标“级别护理能力”,考虑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级别护理已成为常规,该意见未予采纳;有1位专家提出删除“护理交接班能力”,考虑交接班是临床护士的基本工作,因此本科护生必须具备该能力,意见未予采纳;有1位专家建议增加 “财务管理能力”,考虑财务管理能力是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未予采纳。
2.3 指标框架及权值 为判断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计算指标权重,一级指标及部分二级指标(最高及最低)权重见表1 。
3.1 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分析 一项研究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主要在于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用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只有研究方法正确且恰当,研究结果才具有可靠性。本研究是以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化访谈、专家函询法为主要方法。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先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回顾分析,查阅和整理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文件,以及国内外有关临床医学及护理学质量评价、能力评价等大量文献;并依据高等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等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材料和理论支持。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既考虑了临床,又考虑了护理本科院校和护理管理领域,使专家覆盖领域更广,更具代表性。为保证德尔菲专家意见的代表性,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函询专家,兼顾研究的可行性及院校的地域分布,邀请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山东、福建、辽宁、新疆等七省的护理专家共计40名参与函询。每轮函询后向专家反馈上一轮函询结果,通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和积极系数、权威系数等指标衡量专家函询的可靠性。
表1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部分指标权重值
3.2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构建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炼了43项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的行为指标,并界定各指标内涵,对每项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形成A、B、C、D四个等级,并对其赋分,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使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有据可依,评级标准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有望成为护理本科生出科考试中使用的客观、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任何一项评价工具的研究,都要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需要实践来验证。由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只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了理论研究,尚未进行进一步的实测研究,故其结果的可靠性有待在今后对指标体系进行大规模、宽范围的实证研究中加以论证,
[1] 蒋艳.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的初步研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2] 李小寒.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5.
[3] 刘迪成,黄惟清,王富珍.护理专业不同层次的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6-427.
[4] 肖顺贞.护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2.
[5] 周厚秀,朱京慈.对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期望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4-6.
[6] Alison E.Competence versus performance:Which more important [J].J Adv Nurs,1994,20(10):525-531.
[7] 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0.
[8] 杨英华,周红波,刘成璋,等.对高等护理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期望[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5):276-278.
[9] 何平先,雄诗华,李莹,等.护理本科教育与临床教育需求适应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58-659.
[10]杨秀木,徐淑秀.医院对护理本科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9):32-34.
[11]黄云娟,濮品洁,张红芳,等.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71-72.
[12]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
[13]顾仿亚,李雁.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与护理临床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41-43.
[1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54,628.
[15]曹伟新,吴蓓雯.从护理论文发表现状认识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34-36.
[16]肖顺贞.护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2.
[17]谭丽萍,蒋银芬.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61-1562.
[18]关勋强.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80-84.
[19]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10.
(本文编辑:陈晓英)
StudyonEstablishing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ClinicalPracticeCompetenceofNursingUndergraduates
Yin Zuojuan,Sui Shujie,Yang Shufen
(Basic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ivision, Department of Nursing,Harbin Medical Universtiy,Harbin 150086,Hei Longjiang Province,China)
Author: Sui Shujie, E-mail: ssj512@hotmail.com
ObjectiveTo construct a nursing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compete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to create a guideline for nursing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competence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Methods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it was measured by two rounds of Delphi Technique.Results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8 level indicators (nursing process application ability,health education ability,communication ability,nursing documents processing ability,clinical management ability,and clinical teaching ability,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emergency handling ability); 43 second-level indicators,connotations and the standard of appraisal.Conclusion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pplies scientific method of the indicator screening,weight assignment and the quantitative inspection of enthusiasm,authority and coordination of expert,setting up a set of scientific,logical nursing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compete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l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esult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nursing undergraduates;clinical practice competence;index system
2013-04-21
2013-10-02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31137)
尹作娟,硕士在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隋树杰,E-mail:ssj512@hotmail.com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5.004
R197.323
A
1008-9993(2014)05-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