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现实教学中存在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消化”的现象。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以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66-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改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建立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总体来说,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主动性、独立性、多样性、体验性、问题性。
(二)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1.目前,我国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出现“着眼中间,兼顾两头”、“部分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消化”的现象。
2.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上存在着差异,使班内同学的学习认知水平出现多个层次。
3.大班的存在。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照度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降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得不到表达的机会;教师精力有限,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面对面指导的机会……,这些都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和教育而厌学、辍学的情况出现。
因此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以发展。下面谈一谈我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措施: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对七年级的新生,通过对学生观察、提问、课下交流等方法,对他们进行“把脉确诊”,综合其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能力、潜力、基础程度等各方面情况,采用“S型划分法”。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班级10~18名为每组的第二位人选,以此类推,每组6名或7名同学。然后按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号~7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并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使他们可以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授课的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以英语新授课为例,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鼓励1、2号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Pair work和Group work为主要形式;对于3、4、5号学生,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Practice),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6、7号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Drill),一旦有一点进步,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有些课型特别习题课,每组内的1~4号同学对内容已理解掌握,不需要老师再多言;但5~7号同学,却感到很困难,一片茫然,怎么办?老师们此时就可采用分层次授课的方法—“一国两制”法,教室内的座位按第二套方案坐,每一组的1~4号学生坐在教室的前5排,后3排坐每组的5~7号学生。前5排学生的任务是做一些难度稍大、综合度强的习题,后3排面向后,老师利用后面黑板,给同学们进行详细分析讲解…甚至还可以实行“一国三制”。
3.分层次回答问题,分梯度加分。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和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同一个问题,若小组内1号回答则加1分,2号回答给小组加2分,……6号回答则加6分,引入这样的加分机制,既有利于小组的交流合作,又激励学习落后的同学,给落后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学习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对落后的同学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提问或演板时,对于基本问题,提问多是每组的7号或6号回答。若提问6号,每组都是6号;若5号演板,每组都是5号;对于提高题,找的是每组4号、5号。每组的4号~5号,一方面可以从他们的回答或做题中找出课堂的短板,及时进行反馈;另一方面,4号~5号的同学处于思维的中间地带,若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他们就处于思维的积极状态。否则,他们就有可能处于懒惰的状态,这就是中间同学的成绩忽高忽低的很大原因。对于前3号同学,他们反应比较快,做题时间用得短,当其他同学演板时,我可以给每组的前几号同学进行面批;另外,通过同号也能引入激励的竞争机制,这不是一举三得的好方法吗?
4.兵教兵——小组交流合作。“合作交流”,对本节课中的知识,有的学生有所领悟,形成正确的思路;有的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因存在问题而产生疑问。因而,迫切需要寻找帮助合作的机会,进而共同交流讨论未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己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我校的高效学习小组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一个大组又分为两个小组,每大组的1号2号分别作为两个小组的小组长,每组的3号4号又分别作为每个小组的副组长,这样一个小组4个人,2个组长,那合作交流起来,就更加有效率。在交流时,组员提出自己的预习时或自己做题时不会的问题,副组长回答,组长补充。在过关或检查作业时,一个组长对一个兵,一对一讲解,一对一核实。这样兵教兵、兵对兵的模式,不但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减少盲区,更有利于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分层施教的优势是能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分层施教能够使学困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困生向学良生转换。能够使整个班级产生一种协作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能够使学良生变优,学优生更优。
分层施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是“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精神思想的体现,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袁孝凤.给教师的建议[Z].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