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淑兰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039—01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既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心理。
2. 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3. 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由于监护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二、解决办法
1.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激发留守儿童的上进心。学校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班主任要关爱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留守儿童的详细档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心理上给予正确的疏导,使他们感觉到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在关心着他们的生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比如,学习方面,老师上课多提问,作业面批,课后多辅导;生活方面,常问寒问暖,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吃住问题和营养问题等。另外,多和他们谈心,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使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2. 和家长取得联系,让留守儿童有一个生活温馨的港湾。学生除了在校读书,其余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所以,教师要利用家访、家长会、打电话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为了孩子最好父母中有一人在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作为家长也能及时帮助解决。如父母双方在外的,应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利用晚上闲暇时间通过打电话、网上视频等形式和孩子交流,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隔一段时间回家看看孩子。平时要与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加强与社区合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首先,要净化社区环境,现在,游戏机室、网吧、酒吧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有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但学生离开学校后,老师是很难一一看管的,监护人也做不到。但如果学校跟社区派出所合作,派出所发现有学生进入网吧等地方,可以联系学校工作人员跟踪了解,及时告知监护人。其次,学校每学期初或放假前应为学生开讲座,请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派出所相关人员讲法律知识、案例等,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法律意识。另外,学校要定期了解周边的治安环境,与交警队、派出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联络,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4. 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给予留守儿童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社区成立志愿者小分队,开展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入户了解其生活情况,讲解用电、用煤气、用蜂窝煤、安全饮食、学会自我保护等知识,帮助留守儿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提高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通过结对子,做“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有“家”的温暖,有亲人照顾的感觉。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广大的农民家庭,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我们必须找准方法,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儿童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