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祥
频繁跳槽是我国职校生就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基本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一是专业选择盲目造成的必然性跳槽。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欧洲类似,实行的是初中后分流,分流因学生年龄偏小、职业倾向不稳定造成专业选择盲目,这种盲目性选择必然导致职业选择的频动。二是学习内容的狭隘造成的无奈性跳槽。目前唯经济功能和唯技能教育的观念占据了一些职业教育者的思想,使职业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过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作为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和工具,不注重其主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江苏省新修订的80个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教学计划为例,同样存在课程门类多、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如物理课的开设专业一般以工科为主,占总数的55%,开设专业中61.3%有后续课程,97.73%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单独开设的仅27.27%,课时从30~132节不等,平均60课时左右。这种狭隘的学习必然导致职业选择的适应性差。三是职业精神的缺失造成的不负责跳槽。独生子女的特性造就了学生职业精神欠缺,而学校氛围又缺乏企业文化的熏陶。其实企业最关注的不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职业精神,这也是中职学生稳岗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从学校层面来说,科学的选择和科学的培养是解决学生跳槽最有效的举措。科学的选择是解决跳槽问题的起点,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能力倾向测试,在科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也可以大类专业来招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专业。科学的培养是解决跳槽问题的根本,我们要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既要考虑到企业的岗位需求又照顾到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品性、塑造其健全人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树立尊严意识、诚信意识、岗位意识、创新意识,在不断自我认同、自我超越中实现人生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