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前店后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4-09-02 17:37周如俊马海兵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训室产教校企

周如俊+马海兵

【摘 要】"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的精髓。“4S前店后校”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对"教学工厂"模式的优化移植,形成的学校、实训基地和“4S店”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共育式培养模式,以“教学做合一”为共建基点,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基地建设要体现开放性,文化育人要体现融合性,产教研要体现互动性,校企合作要体现共赢性。

【关键词】“4S前店后校”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4S前店后校”校企融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产、学、研、训、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推动了教、学、做的统一。

一、实施背景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当前汽车维修维护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适用高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道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办学理念,立足于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创建校内汽修专业的“4S前店后校”融合式“产教工厂”,构建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五化”教学环境(实训教室“车间化”、实训环境“企业化”、教师身份“双重化”、课程实施“一体化”、学生培养“融合化”),形成校内实训场地设施布局与企业生产工作流程相对接、实训场景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相接近的实训育人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传统实施模式是以“校内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为主要特征,企业实训实习以盈利为最大追求目标与学校实习实训以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工学矛盾,[1]实习实训学生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学校难以对实习实训教学进行有效调控。学校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4S前店后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开展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教学内容改革,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育人场景营造的需要。职业教育教学环境要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训场景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相接近,专业环境布置突出专业技术发展历史、行业企业精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设备功能介绍、典型产品介绍等内容。学校要按照“引企入校、共建基地、定向双元、订单培养”的合作机制,创建一个完整的校内汽车“4S店”,建造一个校内汽车文化展览中心,营造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的“4S前店后校”职业环境,逐步实现产教工厂的“四合一”,即“课堂教学与实景(仿真)环境合一”“实训教学与岗位生产合一”“教学实施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和“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训练合一”。[2]

二、模式内涵

(一)“4S前店后校”培养模式的内涵。所谓“4S前店后校”培养模式,是指优化移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将汽修专业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汽车“4S店”企业环境引入职业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基地、“4S店”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3]简单地说就是“校店合一”,其突出特点是融理论于实践中,融教学环境于企业环境中,融专业教学于行业要求中,表现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其中“4S前店”,即学校与汽车“4S店”企业共建的校内生产性产教工厂,其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情境与实训资源。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企业岗位设置定岗工作,其核心是通过实际工作来完成专业学习任务。“后校”,即学校课堂,其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工学一体、实境训练的学习内容。

(二)“4S前店后校”培养模式的运行。“4S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前店”+“后校”融合方式构建起来的校企共育式培养模式,完全在学校与企业双主导下开展,以“教学做合一”为共建基点,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组织形式,二者通过工与学的交替融为一个整体,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递进式培养,实现了培养对象由学生到准员工再到员工的转化。“4S前店”按照汽修“职业体验与岗位认知→单项维修维护实训→综合维修维护实训→顶岗生产实习”的顺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企业岗位实践资源和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真实工作训练,其实施的“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后校”的“学”;“后校”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顶岗实习课”的顺序,为学生提供公共基础素养学习和模拟仿真、做学一体的专业学习,其实施的“学”直接来源于“4S前店”的“工”,是汽车“4S前店”的真实生产任务经过教学转化,形成学生在课堂上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项目。[4]

三、建设过程

(一)专业调研。对区域多家汽修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连云港市汽修行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人才数量的紧缺问题。汽车零配件已成为连云港市“十二五”期间十大重点产业布局之一,全市汽修从业人员有1.5万多人,但符合现代化汽车维修标准的人员只有20%左右。

2.维修技术培训问题。当前汽车产业由制造业向研发和服务业两端延伸,实现二、三产业同步发展,连云港区域4S店及修理门市(铺)140余家,现有维修工多缺乏对现代车辆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系统、自动空调等方面的维修技能。

3.维修岗位技术提升问题。当前以总调试和部件修复为目的的传统维修理念正在被先进的现代汽车性能检测、诊断理论所取代,智能型、复合型岗位增加, AT、ABS、GRS等新型维修岗位正在出现,汽车维修行业面临着技术技能转型。

4.专业课程校企融合问题。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对脱节,学校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校企融合、做学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定位论证。多次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产教工厂建设方向,明确校内“4S前店后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三个定位。

1.功能定位。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强与汽车行业协会或企业的广泛合作,构建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开放式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人才共育培养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实现教师与师傅互聘,资源与成果共享,责任与义务共担,优势与差距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深度融合。

2.教学定位。强化“4S前店后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校企一体化”“教产一体化”“学工一体化”,以汽车维修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项目,采用企业标准构建师徒化的师生关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六个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实训教学环境真实化、技能培养实用化。

3.建设定位。一是建设做学合一的“后校”实训教学基地。确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个专门化技能方向(汽车机修、汽车电气、汽车钣金与喷漆),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维修、汽车整车、汽车信息资料应用、仿真模拟等十大实训室,探索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现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做学合一路径,增强学生技能实训和实习的有效性。二是依托工业技术研发、培训与服务中心,建设生产实训合一的产教工厂,创新“4S前店后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成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之间的角色转换。三是依托产教工厂建设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创业中心。吸收和引入企业真实的研发情景、企业管理氛围,师生参与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培养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的合一。[5]

(三)建设内容

1.建设“4S前店后校”式产教工厂。引进连云港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成立校内汽车“4S”店产教工厂。学校临路开设汽车“4S店”,进行汽车展示与销售,校内建设汽修实训室与汽车维修、维护生产区,用以教学和生产。师生依托“前店”承接汽修技术服务等项目,依托“后校”完成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等任务,进行相关项目设计或从事汽修维修业务。

图1“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2.创建“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按知识、技术技能递进形成规律(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将三类实训室(基础性实训室、仿真性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与培养职业素养融为一体,组建“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如图1),[6]实施“基于岗位、项目导学、实境训练、做学合一”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2)。基础性实训室,即学校的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实训室、底盘拆装与检测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等,用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仿真性实训室(安装了学校与凤凰传媒集团合作的汽修软件,通过虚拟仿真体现企业真实情境),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生产性实训室主要是“4S”店的维修区,用于学生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经历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工作的感悟,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统筹能力。

3.建立“双向互动”管理体系。构建“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的循环驱动系统,推行教学系统与产教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如图3),[7]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培训中心,建立校内“系部专业实验(习)室——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室)——产教工厂”三级实训教学管理体系,搭建“四个”育人环境(企业化育人环境、生产实践环境、教学实习环境、职业训导环境),渗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素养”7S管理,使学生在提高技能和实训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素质要求的岗位习惯,促使学生向现代企业员工转型,提高学生在区域企业中的受欢迎程度。

图3教学系统与产教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四、建设思考

(一)基地建设要体现开放性。“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的基地建设环境和总体设计要具有社会开放性,尽可能实现汽修专业群内专业的综合实训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又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及鉴定功能任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二)文化育人要体现融合性。打造“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促进校园教育文化和企业汽修文化紧密结合,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环境中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推动知识学习、技能实训、职业鉴定、生产研发、培训服务等全面育人功能的整合,实现学生“职校人—准职业人—职业人”角色的自然转向。

(三)产教研要体现互动性。以产教工厂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加大创业中心“真空胎安全装置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207160.0)、“无源爆胎报警装置国家专利”(专利号:200920162670.8)等技术研发专利推广力度,提升师生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从而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校企合作体现共赢性。学校与企业要制定刚性制度和合作机制,签订满足双方需要、切实可行的合作项目。不仅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还为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固定、可靠的实时实习场所,把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机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形成企业赢、学校赢、学生赢等“多赢”局面。

【注释】

[1][2]郝桂英.“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1):78.

[3]姚月琴,李建国.“前店后厂”模式下“四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57-58.

[4]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16):63-64.

[5]楼锡银.基于“前店后校”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66-168.

[6]骆美富,江会平,陈开考,郑尧军.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3):82-84.

[7]周如俊.基于CDIO审视中职校专业教育实施误区与应对之策[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7/8):33-35.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号:2013104)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周如俊。

3.建设定位。一是建设做学合一的“后校”实训教学基地。确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个专门化技能方向(汽车机修、汽车电气、汽车钣金与喷漆),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维修、汽车整车、汽车信息资料应用、仿真模拟等十大实训室,探索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现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做学合一路径,增强学生技能实训和实习的有效性。二是依托工业技术研发、培训与服务中心,建设生产实训合一的产教工厂,创新“4S前店后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成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之间的角色转换。三是依托产教工厂建设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创业中心。吸收和引入企业真实的研发情景、企业管理氛围,师生参与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培养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的合一。[5]

(三)建设内容

1.建设“4S前店后校”式产教工厂。引进连云港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成立校内汽车“4S”店产教工厂。学校临路开设汽车“4S店”,进行汽车展示与销售,校内建设汽修实训室与汽车维修、维护生产区,用以教学和生产。师生依托“前店”承接汽修技术服务等项目,依托“后校”完成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等任务,进行相关项目设计或从事汽修维修业务。

图1“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2.创建“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按知识、技术技能递进形成规律(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将三类实训室(基础性实训室、仿真性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与培养职业素养融为一体,组建“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如图1),[6]实施“基于岗位、项目导学、实境训练、做学合一”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2)。基础性实训室,即学校的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实训室、底盘拆装与检测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等,用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仿真性实训室(安装了学校与凤凰传媒集团合作的汽修软件,通过虚拟仿真体现企业真实情境),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生产性实训室主要是“4S”店的维修区,用于学生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经历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工作的感悟,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统筹能力。

3.建立“双向互动”管理体系。构建“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的循环驱动系统,推行教学系统与产教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如图3),[7]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培训中心,建立校内“系部专业实验(习)室——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室)——产教工厂”三级实训教学管理体系,搭建“四个”育人环境(企业化育人环境、生产实践环境、教学实习环境、职业训导环境),渗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素养”7S管理,使学生在提高技能和实训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素质要求的岗位习惯,促使学生向现代企业员工转型,提高学生在区域企业中的受欢迎程度。

图3教学系统与产教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四、建设思考

(一)基地建设要体现开放性。“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的基地建设环境和总体设计要具有社会开放性,尽可能实现汽修专业群内专业的综合实训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又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及鉴定功能任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二)文化育人要体现融合性。打造“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促进校园教育文化和企业汽修文化紧密结合,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环境中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推动知识学习、技能实训、职业鉴定、生产研发、培训服务等全面育人功能的整合,实现学生“职校人—准职业人—职业人”角色的自然转向。

(三)产教研要体现互动性。以产教工厂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加大创业中心“真空胎安全装置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207160.0)、“无源爆胎报警装置国家专利”(专利号:200920162670.8)等技术研发专利推广力度,提升师生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从而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校企合作体现共赢性。学校与企业要制定刚性制度和合作机制,签订满足双方需要、切实可行的合作项目。不仅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还为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固定、可靠的实时实习场所,把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机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形成企业赢、学校赢、学生赢等“多赢”局面。

【注释】

[1][2]郝桂英.“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1):78.

[3]姚月琴,李建国.“前店后厂”模式下“四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57-58.

[4]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16):63-64.

[5]楼锡银.基于“前店后校”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66-168.

[6]骆美富,江会平,陈开考,郑尧军.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3):82-84.

[7]周如俊.基于CDIO审视中职校专业教育实施误区与应对之策[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7/8):33-35.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号:2013104)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周如俊。

3.建设定位。一是建设做学合一的“后校”实训教学基地。确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个专门化技能方向(汽车机修、汽车电气、汽车钣金与喷漆),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维修、汽车整车、汽车信息资料应用、仿真模拟等十大实训室,探索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现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做学合一路径,增强学生技能实训和实习的有效性。二是依托工业技术研发、培训与服务中心,建设生产实训合一的产教工厂,创新“4S前店后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成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之间的角色转换。三是依托产教工厂建设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创业中心。吸收和引入企业真实的研发情景、企业管理氛围,师生参与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培养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的合一。[5]

(三)建设内容

1.建设“4S前店后校”式产教工厂。引进连云港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成立校内汽车“4S”店产教工厂。学校临路开设汽车“4S店”,进行汽车展示与销售,校内建设汽修实训室与汽车维修、维护生产区,用以教学和生产。师生依托“前店”承接汽修技术服务等项目,依托“后校”完成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等任务,进行相关项目设计或从事汽修维修业务。

图1“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2.创建“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按知识、技术技能递进形成规律(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岗位技能),将三类实训室(基础性实训室、仿真性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室)与培养职业素养融为一体,组建“三基共育”的实训基地(如图1),[6]实施“基于岗位、项目导学、实境训练、做学合一”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2)。基础性实训室,即学校的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实训室、底盘拆装与检测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等,用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仿真性实训室(安装了学校与凤凰传媒集团合作的汽修软件,通过虚拟仿真体现企业真实情境),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生产性实训室主要是“4S”店的维修区,用于学生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经历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工作的感悟,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统筹能力。

3.建立“双向互动”管理体系。构建“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的循环驱动系统,推行教学系统与产教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如图3),[7]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培训中心,建立校内“系部专业实验(习)室——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室)——产教工厂”三级实训教学管理体系,搭建“四个”育人环境(企业化育人环境、生产实践环境、教学实习环境、职业训导环境),渗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素养”7S管理,使学生在提高技能和实训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符合现代企业素质要求的岗位习惯,促使学生向现代企业员工转型,提高学生在区域企业中的受欢迎程度。

图3教学系统与产教工厂之间“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四、建设思考

(一)基地建设要体现开放性。“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的基地建设环境和总体设计要具有社会开放性,尽可能实现汽修专业群内专业的综合实训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又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及鉴定功能任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二)文化育人要体现融合性。打造“4S前店后校”产教工厂,促进校园教育文化和企业汽修文化紧密结合,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环境中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推动知识学习、技能实训、职业鉴定、生产研发、培训服务等全面育人功能的整合,实现学生“职校人—准职业人—职业人”角色的自然转向。

(三)产教研要体现互动性。以产教工厂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加大创业中心“真空胎安全装置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207160.0)、“无源爆胎报警装置国家专利”(专利号:200920162670.8)等技术研发专利推广力度,提升师生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零距离接触,从而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四)校企合作体现共赢性。学校与企业要制定刚性制度和合作机制,签订满足双方需要、切实可行的合作项目。不仅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还为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固定、可靠的实时实习场所,把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机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形成企业赢、学校赢、学生赢等“多赢”局面。

【注释】

[1][2]郝桂英.“前店后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11):78.

[3]姚月琴,李建国.“前店后厂”模式下“四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57-58.

[4]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16):63-64.

[5]楼锡银.基于“前店后校”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66-168.

[6]骆美富,江会平,陈开考,郑尧军.汽车类专业校企互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3):82-84.

[7]周如俊.基于CDIO审视中职校专业教育实施误区与应对之策[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7/8):33-35.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号:2013104)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周如俊。

猜你喜欢
实训室产教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