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芝
摘要:从教学研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来看,研究就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学情境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教学是一项带有一定复杂度的研究,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能对教学环境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读。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就是对教学情境真实性和对待问题的态度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研究时不能采用常规的教学研究方法。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对教学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通过有效的解决问题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研究。
关键词:回归教学;研究;原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45-01
虽然我国的教学研究在不同的时期都产生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几乎都是固定形式的研究,这不利于教学的研究,现阶段的教学研究出现了很多种形式,比如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对行为的研究等,这些为我国的教学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现代教学要将研究作为教学的原点,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场景,以此更好的研究。
一、对社会社会活动的研究
随着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过于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忽略了研究的本质。任何研究都是由于问题的产生而进行的,科学的解决问题就是研究的本质,在进行教学的研究时,要考虑事物的多面性,并且将问题的本质进行有效的解决。社会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社会活动,都包含着各种文化和利益的冲突,问题的性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就变得不可确定,因此在进行社会活动的教学研究时,往往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在进行社会活动的研究时,要将问题回归到特定的场景中,并且采取可实行的策略和方法,这也是解决社会问题最基本的思路。
常规性的问题使得问题拥有着一定的思维框架,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制和重现,解决问题的时候无需考虑过多的因素,问题的解决只需要考虑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解决时,研究者不能将自己设立在情景之外,从这个角度上看,解决社会问题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模仿性。
二、基于教学情境的研究
一切的问题都存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因此在进行问题的解决时要考虑到问题的背景和对背景的理解。从教学的模式上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是以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的一种“情景化”活动。每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人都会带有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中,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背景都会都对这个“互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要在这样复杂的关系中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教学情境的设定,并且改善教学方法,将每个人带来的可能性影响降到最低。
真正的教学环境是不能存在于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中的,这也是教学研究最重要的地方。很多研究者将教学情境作为一种研究,把教学的方法当成一种技术,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这样的做法忽视了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真实的教学情境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无法像技术那样进行有效控制,这就导致研究偏移了回归教学研究的原点。
三、回归教学研究的原点
教学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否则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现代教学研究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和相适应的方法,并且要与生活进行联系。教学研究的动力来源就是教学情境和活动中的多样性选择,为了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选择相应的教学情境和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
案例的研究对于教学情境的建立和问题的解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教学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创建出完全相同的教学情境,并且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无法再次重演,如果将这种教学情境中运用到另一种情境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对于案例的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对教学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参考,通过对其中现象的分析能够让教师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并且将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更好的结合。
2、将解决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目标
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很多时候会将研究者的个人思想加入到研究中,使固定情景下的教学研究呈现了多样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得教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意义,但是无论是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教学研究的基本目标都是对问题的解决,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从而确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情境中,研究者的自身行为和观念也得到了有价值的体现。研究者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药用研究的眼光来审视问题,并且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将问题的解决作为研究的原点,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设定,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研究的目的。在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要保证研究者能够制定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进行回归教学的研究时,要仔细的研究相关的案例,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对教学情境的研究能够让研究者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时刻牢记教学研究最根本的目的,通过对社会活动、教学情境的研究和分析,提升问题解决的方法,让研究成果更加的具有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教学生活批判与重建[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4-28.
[2] 高振宇.行动研究与课程改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泰瑞斯•卡森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11(6)6-12.
[3] 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3.
[4] 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