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2014-09-01 10:53郑彩凤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境

郑彩凤

本人从教7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也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其中情境教学是我比较认可的,课堂操作中也较常运用到,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

情境教学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概念“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人为创设的教育环境、人际环境、活动环境、校园环境,渗透着教育者的意图,富有教育内涵、美感的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空间。

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的工作。语文学科由于其学科的性质特点,更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情境教学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方面。古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谓“意境说”的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章能写出来是受到外界的情感的感染、冲击。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情境渲染,导入激趣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如果学生脱离了兴趣而学习语文,那一定是一种痛苦。在教学过程中,导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得以激发。导语方法种种,情境渲染无疑是课前最佳激趣方法之一。 我教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从背景介绍入手,先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背景,回归当时的历史情景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比如在教《范进中举》时,我会先问学生:“当时的社会为什么大家都要考科举?考上了会怎么样,考不上又怎么样呢?”逼近激发学生兴趣,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来看待作品中的人物。

然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播放磁带录音,也可以教师范读,给学生一个主观的感受。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时,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在其中,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的那个时代,走进文本所描述的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借助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

多媒体功能多,可以播放音乐,可以展示图片,还可以播放短片。我常常使用这些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音乐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文本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阿炳在1950》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的经典旋律。曲调凄婉悲伤,在播放了音乐营造了悲伤气氛的基础上,对课文凄婉的感情基调也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影片的播放,不仅让学生进入形象当中,也对课本有个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在教《桃花源记》时,我就播放了皮影戏,让学生在观看皮影戏的同事时想象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获得了多种美的感受,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三、联系实际生活,展现课文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些篇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遵循跳出文本,再回归文本的原则,那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也可以为我所用,成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最好的扶手。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便带着孩子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春天,我和学生去踏青,去感受春的那一抹淡淡的绿;秋天,我和学生一起去后山游玩,感受秋的气息。学生置身于此情此境中,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常常即兴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既在情境中学习语言,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是鲜活的语言,才是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会感到语言的匮乏,从而“学生——知识——生活”体系得以建构。这样的文章才会迸发生命的热浪。

四、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进入情境体验

情境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

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一些适合

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

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表演走

进人物内心以此来把握人物性格,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在讲《空城计》时,诸葛亮的“三笑”很有内涵,诸葛亮和司马懿个性鲜明,故事情节也很有戏剧性。于是我就想到要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迅速地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揣摩文本,然后选定角色来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之前必须读懂读透课文,才能演得活灵活现。而通过表演之后,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又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模拟角色情境的心理历程可概括为“熟悉情境-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产生顿悟。” 整个过程是学生从理解到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得到锤炼,心灵得到了震撼,潜能得到了释放。

五、小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紧密联系文本,深入研究“情境”,领悟“情境教学法”的精髓,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激情的课堂!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