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印贤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英语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已成为21世纪公民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英语教学也走入小学阶段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与语、数等其它学科一样,由于学生的起点不一,努力程度不同,接受理解能力有别,后进生群体也逐渐突显出来。如不及时进行转化,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日积月累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并累及后续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
可以说每个学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后进生,由于英语课时少任教班级多,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等因素,英语学科的后进生群体不容小视。作为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转化方案,“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后进生培养信任感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多样,有些并非学习态度或习惯不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应当以最大的宽容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然而,课堂中的他们承受太多老师的冷眼、同学的讥笑,郁积形成自卑心理。总认为“我不行”与普通同学有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要摆正心态,平等的对待,甚至还要“偏爱”后进生,多一份关心,少一些指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获得好感与信任,为转化工作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模式,会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大胆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可知、可感,自然地对话体验,会让所有人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实物呈现、对话表演、挂图展示、趣味游戏等,只要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能突出童趣充分激发后进生求知欲的都不失为好的方法。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一课时,我特别结合学生平时爱玩的“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游戏,让部分后进生学生当Mr 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 time is it ?根据Mr 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一定量的练习后再将两者的角色调换一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整堂课都在大胆的参与游戏。此外,可以将课文编成情景剧让后进生参与表演,也可以把一些知识编为押韵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三、善用体态语言拉近距离
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对后进生的转化起恰到好处的补充、促进作用。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专注而期待的眼神,可以让人产生安全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热情洋溢的笑容,友善诚恳的提问是师爱最直观形象的体现。轻拍肩膀、小小的拥抱也或是一个微微的点头都在向后进生传达着一份信任的讯息——“Don't give up!”、“You can do it!”、“Come on!”,能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期待,激发向上的渴望和动力。反之,爱理不理的态度,充满鄙夷的目光,唯恐避之不及的举动,则会成为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韩愈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善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英语教学。
四、课堂赏识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学量大,由于时间上的局限,许多教师会放弃对后进生的提问和考察。或是囫囵吞枣,后进生有能力回答的简单问题教师没有给予机会,却在一些难题上让后进生受到挫折。久而久之会消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敢举手,甚至不敢开口。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把难度适宜的题目留给后进生,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表演。当他们读准时,表演虽拙劣但基本完整时送上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是“Well done!”,会让他们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激动万分并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应宽容的告诉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或是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Never mind.”,让他们败不馁重拾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帮扶让爱在生生间传递
由于后进生的畏惧心理,使得他们怯于质疑问难,造成知识断层且缺乏连续性。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多给后进生“开小灶”,利用课余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亲密无间、沟通无阻的特点,借力“小老师”的形式开展帮学结对。充分激发英语学科优秀生的爱心,为他们每人安排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密集辅导、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后进生习惯不好、作业拖沓的毛病,小老师应格外“关照”,主动叫上“学生”一起完成作业,记诵单词,阅读英语读物,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等。一而再,再而三,对作业完成产生好感,对英语学科萌发兴趣,会促进听课质量的提升,学习自然也就进步。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需要投入耐心、细心与爱心的事业,坐在英语课堂角落里的他们,同样拥有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想法,只待爱的阳光洒满心头。相信明天的英语课堂上含苞的花蕾一样能绽放成妖娆的花朵。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英语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已成为21世纪公民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英语教学也走入小学阶段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与语、数等其它学科一样,由于学生的起点不一,努力程度不同,接受理解能力有别,后进生群体也逐渐突显出来。如不及时进行转化,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日积月累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并累及后续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
可以说每个学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后进生,由于英语课时少任教班级多,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等因素,英语学科的后进生群体不容小视。作为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转化方案,“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后进生培养信任感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多样,有些并非学习态度或习惯不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应当以最大的宽容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然而,课堂中的他们承受太多老师的冷眼、同学的讥笑,郁积形成自卑心理。总认为“我不行”与普通同学有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要摆正心态,平等的对待,甚至还要“偏爱”后进生,多一份关心,少一些指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获得好感与信任,为转化工作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模式,会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大胆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可知、可感,自然地对话体验,会让所有人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实物呈现、对话表演、挂图展示、趣味游戏等,只要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能突出童趣充分激发后进生求知欲的都不失为好的方法。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一课时,我特别结合学生平时爱玩的“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游戏,让部分后进生学生当Mr 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 time is it ?根据Mr 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一定量的练习后再将两者的角色调换一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整堂课都在大胆的参与游戏。此外,可以将课文编成情景剧让后进生参与表演,也可以把一些知识编为押韵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endprint
三、善用体态语言拉近距离
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对后进生的转化起恰到好处的补充、促进作用。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专注而期待的眼神,可以让人产生安全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热情洋溢的笑容,友善诚恳的提问是师爱最直观形象的体现。轻拍肩膀、小小的拥抱也或是一个微微的点头都在向后进生传达着一份信任的讯息——“Don't give up!”、“You can do it!”、“Come on!”,能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期待,激发向上的渴望和动力。反之,爱理不理的态度,充满鄙夷的目光,唯恐避之不及的举动,则会成为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韩愈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善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英语教学。
四、课堂赏识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学量大,由于时间上的局限,许多教师会放弃对后进生的提问和考察。或是囫囵吞枣,后进生有能力回答的简单问题教师没有给予机会,却在一些难题上让后进生受到挫折。久而久之会消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敢举手,甚至不敢开口。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把难度适宜的题目留给后进生,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表演。当他们读准时,表演虽拙劣但基本完整时送上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是“Well done!”,会让他们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激动万分并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应宽容的告诉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或是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Never mind.”,让他们败不馁重拾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帮扶让爱在生生间传递
由于后进生的畏惧心理,使得他们怯于质疑问难,造成知识断层且缺乏连续性。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多给后进生“开小灶”,利用课余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亲密无间、沟通无阻的特点,借力“小老师”的形式开展帮学结对。充分激发英语学科优秀生的爱心,为他们每人安排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密集辅导、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后进生习惯不好、作业拖沓的毛病,小老师应格外“关照”,主动叫上“学生”一起完成作业,记诵单词,阅读英语读物,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等。一而再,再而三,对作业完成产生好感,对英语学科萌发兴趣,会促进听课质量的提升,学习自然也就进步。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需要投入耐心、细心与爱心的事业,坐在英语课堂角落里的他们,同样拥有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想法,只待爱的阳光洒满心头。相信明天的英语课堂上含苞的花蕾一样能绽放成妖娆的花朵。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英语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已成为21世纪公民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英语教学也走入小学阶段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与语、数等其它学科一样,由于学生的起点不一,努力程度不同,接受理解能力有别,后进生群体也逐渐突显出来。如不及时进行转化,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日积月累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并累及后续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
可以说每个学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后进生,由于英语课时少任教班级多,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等因素,英语学科的后进生群体不容小视。作为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转化方案,“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后进生培养信任感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多样,有些并非学习态度或习惯不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应当以最大的宽容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然而,课堂中的他们承受太多老师的冷眼、同学的讥笑,郁积形成自卑心理。总认为“我不行”与普通同学有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要摆正心态,平等的对待,甚至还要“偏爱”后进生,多一份关心,少一些指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获得好感与信任,为转化工作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模式,会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大胆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可知、可感,自然地对话体验,会让所有人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实物呈现、对话表演、挂图展示、趣味游戏等,只要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能突出童趣充分激发后进生求知欲的都不失为好的方法。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一课时,我特别结合学生平时爱玩的“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游戏,让部分后进生学生当Mr 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 time is it ?根据Mr 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一定量的练习后再将两者的角色调换一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整堂课都在大胆的参与游戏。此外,可以将课文编成情景剧让后进生参与表演,也可以把一些知识编为押韵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三、善用体态语言拉近距离
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对后进生的转化起恰到好处的补充、促进作用。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专注而期待的眼神,可以让人产生安全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热情洋溢的笑容,友善诚恳的提问是师爱最直观形象的体现。轻拍肩膀、小小的拥抱也或是一个微微的点头都在向后进生传达着一份信任的讯息——“Don't give up!”、“You can do it!”、“Come on!”,能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期待,激发向上的渴望和动力。反之,爱理不理的态度,充满鄙夷的目光,唯恐避之不及的举动,则会成为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韩愈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善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英语教学。
四、课堂赏识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学量大,由于时间上的局限,许多教师会放弃对后进生的提问和考察。或是囫囵吞枣,后进生有能力回答的简单问题教师没有给予机会,却在一些难题上让后进生受到挫折。久而久之会消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敢举手,甚至不敢开口。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把难度适宜的题目留给后进生,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表演。当他们读准时,表演虽拙劣但基本完整时送上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是“Well done!”,会让他们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激动万分并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应宽容的告诉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或是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Never mind.”,让他们败不馁重拾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帮扶让爱在生生间传递
由于后进生的畏惧心理,使得他们怯于质疑问难,造成知识断层且缺乏连续性。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多给后进生“开小灶”,利用课余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亲密无间、沟通无阻的特点,借力“小老师”的形式开展帮学结对。充分激发英语学科优秀生的爱心,为他们每人安排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密集辅导、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后进生习惯不好、作业拖沓的毛病,小老师应格外“关照”,主动叫上“学生”一起完成作业,记诵单词,阅读英语读物,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等。一而再,再而三,对作业完成产生好感,对英语学科萌发兴趣,会促进听课质量的提升,学习自然也就进步。
endprint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需要投入耐心、细心与爱心的事业,坐在英语课堂角落里的他们,同样拥有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想法,只待爱的阳光洒满心头。相信明天的英语课堂上含苞的花蕾一样能绽放成妖娆的花朵。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英语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已成为21世纪公民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英语教学也走入小学阶段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与语、数等其它学科一样,由于学生的起点不一,努力程度不同,接受理解能力有别,后进生群体也逐渐突显出来。如不及时进行转化,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加,日积月累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并累及后续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
可以说每个学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后进生,由于英语课时少任教班级多,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等因素,英语学科的后进生群体不容小视。作为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转化方案,“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后进生培养信任感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多样,有些并非学习态度或习惯不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应当以最大的宽容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然而,课堂中的他们承受太多老师的冷眼、同学的讥笑,郁积形成自卑心理。总认为“我不行”与普通同学有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要摆正心态,平等的对待,甚至还要“偏爱”后进生,多一份关心,少一些指责,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获得好感与信任,为转化工作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灌”的单一授课模式,会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大胆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可知、可感,自然地对话体验,会让所有人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如:实物呈现、对话表演、挂图展示、趣味游戏等,只要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能突出童趣充分激发后进生求知欲的都不失为好的方法。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一课时,我特别结合学生平时爱玩的“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游戏,让部分后进生学生当Mr wolf,其他学生一同来问What time is it ?根据Mr wolf回答的不同时间来做不同的事情,一定量的练习后再将两者的角色调换一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整堂课都在大胆的参与游戏。此外,可以将课文编成情景剧让后进生参与表演,也可以把一些知识编为押韵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三、善用体态语言拉近距离
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对后进生的转化起恰到好处的补充、促进作用。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专注而期待的眼神,可以让人产生安全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热情洋溢的笑容,友善诚恳的提问是师爱最直观形象的体现。轻拍肩膀、小小的拥抱也或是一个微微的点头都在向后进生传达着一份信任的讯息——“Don't give up!”、“You can do it!”、“Come on!”,能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期待,激发向上的渴望和动力。反之,爱理不理的态度,充满鄙夷的目光,唯恐避之不及的举动,则会成为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韩愈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善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英语教学。
四、课堂赏识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学量大,由于时间上的局限,许多教师会放弃对后进生的提问和考察。或是囫囵吞枣,后进生有能力回答的简单问题教师没有给予机会,却在一些难题上让后进生受到挫折。久而久之会消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敢举手,甚至不敢开口。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把难度适宜的题目留给后进生,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表演。当他们读准时,表演虽拙劣但基本完整时送上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是“Well done!”,会让他们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激动万分并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应宽容的告诉他:“Please follow me again.”,或是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Never mind.”,让他们败不馁重拾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帮扶让爱在生生间传递
由于后进生的畏惧心理,使得他们怯于质疑问难,造成知识断层且缺乏连续性。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多给后进生“开小灶”,利用课余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亲密无间、沟通无阻的特点,借力“小老师”的形式开展帮学结对。充分激发英语学科优秀生的爱心,为他们每人安排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密集辅导、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后进生习惯不好、作业拖沓的毛病,小老师应格外“关照”,主动叫上“学生”一起完成作业,记诵单词,阅读英语读物,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等。一而再,再而三,对作业完成产生好感,对英语学科萌发兴趣,会促进听课质量的提升,学习自然也就进步。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需要投入耐心、细心与爱心的事业,坐在英语课堂角落里的他们,同样拥有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想法,只待爱的阳光洒满心头。相信明天的英语课堂上含苞的花蕾一样能绽放成妖娆的花朵。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