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叶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然而据国内相关调查显示:每年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受到伤害。幼儿园作为低幼儿童生活学习的集体护养机构,是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所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分析意外伤害的成因并制定预防策略是很重要的。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故越来越多。今年的4月,本市的某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幼儿意外事故。晚上放学,乘车的孩子和以往一样登上了返家的校车,在到达目的地后,一个5岁的小男孩下车后,司机直接发动了汽车,孩子的衣服被车门夹住了,没有人发现,就在一瞬间,惨剧发生了——车轮重孩子身上碾过,一个鲜活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其实,在这起事故中,如果驾驶员和押车老师能多一点责任心,在孩子下车后检查一下,看到孩子完全离开车子后再开车的话;如果家长在家多教给孩子一些安全方面的小常识及乘坐校车要注意的事项的话;如果幼儿园能真正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的话,如果……悲剧就可能避免了。
结合自己的见闻,并查阅有关资料,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常见类型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是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幼儿年龄小,正处于身心逐步发展阶段,缺乏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的、自然方面的生活常识,他们头脑中没有“危险、伤害”的概念;缺乏分辨安危的能力,更谈不上具有自我防护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然而又好奇、好动、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也不会保护自己。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二、保教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漠,也是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不到位
在保教人员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在对幼儿实施保教过程中,保教人员容易重视教学而轻视安全,贪图方便而忽略危险排除,最终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2010年,12月22日下午,4岁的杨杨在温州滨海园区“旭日幼儿园”玩滑梯时,毛衣后领被尖物钩住,随即衣服勒紧了他的脖颈,导致孩子窒息而亡,这一起看似匪夷所思的意外事故,暴露出了一些幼儿园对幼儿监管的漏洞。当时老师没在现场,因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差,动作控制能力有限,所以事故就这样发生了。因此,老师不仅要在活动前尽可能的预测到游戏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在户外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给幼儿更多自由空间的同时,还需要教师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单易行的活动规则,以确保活动圆满进行。
三、家长缺乏安全教育意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
家长作为孩子监护人,缺乏安全意识、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过于依赖幼儿园安全教育等现实,家庭安全教育缺失亟待补上。多位专家认为,家庭不该在安全教育中缺位。“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儿童安全的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家庭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延伸,然而不少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在家中接受到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
例如:在2013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某幼儿园小班孩子琦琦和姐姐在家里玩,孩子的奶奶则在后面一栋房里准备饭菜。孩子家门前有一块几米长的水泥场地,场地的那头是一个平常洗洗刷刷的小池塘,琦琦平常经常和姐姐以及村上的小伙伴在门前这块场地上玩。那天,琦琦姐姐因为陪弟弟玩了会后做作业去了,就没照看他。琦琦一人觉得无聊就跑到门前的场地上玩,结果悲剧发生了——琦琦失足掉入池塘。两小时后才被发现,被发现时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
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正是奶奶的粗心大意,总以为孩子经常在门口玩没事,所以放心大胆的让两个孩子独自在家中玩,自己做自己的事,让孩子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范围。结果,孩子的一条命就这样没了。如果家长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不要让幼小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并且平时能够根据自己家周围的环境经常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根据幼儿常见类型成因分析,幼教机构应从以下几个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和防止幼儿在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帮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应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幼儿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摔伤、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使幼儿学习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2.强化责任,提高教养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幼儿园的教养人员是特殊的群体。因为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接近危险而自己毫无感觉,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年龄。所以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必须具备爱心、观察力、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工作中,要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3.家园同步,有效实施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工作繁杂,整理琐碎,面面俱到,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因此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协同防护。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家园安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同步。教师应主动了解幼儿家庭环境。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低,教师可以进行家访,常常电话联系,有事可以立刻联系。还有一些幼儿父母工作忙,与爷爷奶奶生活,教师可以在接送时与家长沟通,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告诉家长,也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要防患于未然,去除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防止和减少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发生
4.努力改变幼儿园状况,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1)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幼儿园实行依法制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应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职工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起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作用。
(2)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定期检查幼儿园的各项设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幼儿是我们祖国的希望,他们稚嫩的身心需要我们呵护,而儿童在幼儿园的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期待的,这就需要全社会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加倍防范、常抓不懈、确保平安。使形形式式的悲剧不再上演,让幼儿园里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渡过童年的美好时光,平安、快乐、健康的成长。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