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强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新课改下的教学背景,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感知、概括及应用的思维能力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加上教师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顺利的完成中学历史的教学任务。
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主体,课堂的主角,其行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与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形式基本不同,课前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和收集相关资料,上课时由学生自由发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地、主动的和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求知的欲望与激情也被激发起来;让学生学习了用心去感受历史知识,而不是简单用脑去记历史,同时展开丰富联想,让历史走出教材,走向现实生活中,要让学生“讲”出来,学进去。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备教材,转变为先备学生,但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教材,做到随心驾驶,有的放矢。可有的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认真备课,造成了课前未吃透教材、未了解学生,上课时往往产生课堂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种倾向,前者多见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老师,课文讲完,练习处理后学生无事可作。很多课堂在30分钟内完成,学生在富余时间里,无所适从。与此相反,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目标,对教材不作轻重处理,更不作取舍处理,甚至连同书上设计的所有问题,都要个个解析。切忌平均使用,环节不全,造成课堂饥饱不匀现象产生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减少了,也没有了以往的小字内容。但是正文虽少,但辅助内容就比较丰富。
历史是一门生动的学科,应该把枯燥知识用生动语言讲述,切实履行孔圣人的“寓教于乐”。然大多数老师让学生无精打采,气氛沉闷,学生保持缄默。很多学生把历史课被戏称为“睡觉课”,“休息课”。这是教师教学者的悲哀,更是先人们得悲哀。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形象富有亲和力,语言富有感染力,问题富有吸引力,师生互动融为一体。要把历史课上好、上活、上出味道、上出精彩。这样就能使历史课演化成兴趣课、探究课,切实把学生从边缘引入中心。人们打趣地称这种教师为“一劳永逸”型。此种教法短则一本书,长则用三年。把教学当成了一种形式,这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基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要让学生钟情于定式思维,探究于鸟笼之中,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缺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而为了避免陷入这类误区,教师要多探究和钻研教材、多分析和把握学生因势利导地采用恰当的教法来激活课堂的生命力。切忌教学理念固步自封,办法千人一面。
一、教学观念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以教学主体的地位“自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而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从原有的“教”转变为“导”。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在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应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辅导学生为主。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古代史所讲到的《封建帝国的危机》,然后教师将清朝的转变以及殖民侵略渗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知耻而后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等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进行知识探索。这样的教学观念,能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历史学习中。
二、教学个性
新课改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但决不能理解为一个规格。一个模式,那不是培养而是塑造,新课改自始至终贯彻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针对学生个性差异采用分层次教育方法,课前要对学生情况作充分了解,整个教学应面对大部分学生进行设计。在整个历史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对历史观念的认识,同时能够端正自己的历史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应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具体的历史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与之相符的辅导,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再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打破原有的“成绩重心”,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为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发奋图强,真正做到“知耻而后勇”。最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到一些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参观游览,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国家兴衰的“荣辱”,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三、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多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打击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历史厌学情绪。而随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历史学习中。而在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中的一些音像资料,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发生的真实。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课时,面对现在高水平的物资生活,多数学生无法体会也无法想象当时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一味的讲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猜疑与反感。若教师通过一些音像资料来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在学习中能够深刻理解当时的艰苦环境以及长征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师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在学生心底产生震撼。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结合着历史教材营造不同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新中国成立时应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教学指导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正确指导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观,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独立探索,形成自己的历史学习风格。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从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讲起,然后引入利益关系,引导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个国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在深化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历史教学在我国初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在新课改教学制度的指导下,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历史成绩以及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