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鑫+张银霞+陶佰睿+于晓敏+李敬有
摘要:针对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一定的软件应用能力,深化计算机基础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研究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2-02
一、引言
我国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沿革,其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工具,且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在《工程教育改革的三大战略》一书中所提出了改革的整体战略包括三项内容,即“做中学”、“产学合作”、“国际化”。本文以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型教学为手段,用实际探索的课题或项目为提纲,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分组式、讨论式、探索式、开放式等为主要形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自主研究实践教学理念
当前国内外应用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回归实践、面向产业现状及发展需求作为信息时代必要的工具,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开放指导、过程教学和合作参与,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选性和复合性。我国大学正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这也是当前各大专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以本科基础教育为主的院校需梳理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及保障教学质量。“教”体现在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开放指导、过程教学和合作参与,要求教师实现个体化教学向合作化教学转变,适时开展有效的独立研究和团队协作等组织形式;“学”体现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可选性和交互性,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主动学习,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处理加工信息,尤为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型实践教学原则除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外,还有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原则。通过构建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厚基础,宽口径”教育转变。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自主研究能力培养
我校人才培养计划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用“递进式”教学体系。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依据学生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课程深度的调整;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语言类技术基础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智能化音乐制作”和“Authorware”等8门课程;合理强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后续教学环节,开设《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设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通过所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设计相关软件。该课程最终要求学生能提供程序设计思想、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实施自主研究实践过程中注意如下四个环节。
1.提升师生双方对计算机实践环节认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实验对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其次,一定要认真、负责,并且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对各种问题积极解答,促进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乐于实践、爱上实践的态度,充分利用示范实例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寻找机会,强化课堂上掌握的操作,挖掘计算思维潜力,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2.确保教学计划中实践与教学环节对接。各实践环节需纳入学校本(专)科教学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保证在校生获得必修学时和学分的需求。通过学科课程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课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建构一系列实施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最终实现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更能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全新学习方式。
3.计算思维引导自主研究实践教学环节。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维形成”为主线,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中,计算思维的案例处处存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需要有一系列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作支撑和拓展。这些课程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各种专业的问题。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4.探究小组研究团队激励自主研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即研究小组),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培养,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以锻炼,相互研讨,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研究顺利进行。这种环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强化从小组成员的建立组成、探究计划的形成、小组探究方案制定、小组成员交流及教师指导等方面充分体现出研究型教学特点,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给教师的科研带来更多的灵感,进一步鼓励学生多想多做,把想法付诸实践,使创新精神上升为创新能力,达到双赢的目标。
5.网络教学课程平台保障教学的研究探索环节。网络课程平台中按模块设置课前预习、多媒体学习、网络学习、资源网站、交流论坛和学习评价等。平台上放有充足的网络资源,包含名校的精品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布置的复习内容和扩充内容。小组间可交流,教师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平台上考核。在“课程学习交流论坛”上,教师参与到网络交流平台的活动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鼓励学生多参与网络交流论坛,对积极主动的学生在考核评价时给予加分,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机学科中的相关思想和方法,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导向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实施课程设计中拓展,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自主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4.
[2]陆一平,查建中.缤纷课堂:源于国外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137.
[3]陈瑞玲.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28.
[4]王丽,李敬有,王大鹏.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网络无纸化考试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3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2010679),2013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陈淑鑫(1978-),女,吉林德惠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