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么一段话:“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段话是告诉我们要重视课堂评价,以满足学生成才的需求。
一、评价,让孩子们自主探索
教师要关注孩子们学习的结果并及时给予评价。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是教师的评价内容。如在孩子们学习了8加几、9加几的加法后,我进行了一次复习练习。我先出示了第一组题型:2+8、7+8、4+8、1+9、2+9、8+9,要求孩子们计算并找出规律。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发现规律。然后我再出示第二组题型:5+8、6+8、5+9,再要求孩子们先计算,再找规律。这个时候,之前一次练习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认真思考,能否将之前讲过的内容运用到这次的练习中,就一目了然了。而我也会及时给予评价,对能够找到规律的孩子们予以鼓励和表扬,对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孩子给予提醒和帮助,使他们不气馁、不放弃,继续思考寻找规律,整个课堂充满了思考的氛围。像这样通过自身的探索和思考,孩子们知道了8加几和9加几的题目,它们的计算思维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凑十法”,这不但为以后学习7加几、6加几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珠心算课堂。
二、评价,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6+7”应该如何计算时,我并没有直接教学,而是让孩子们先尝试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回答。此时通过尝试,班上有位孩子是这样描述的:“先在左边放上6根小棒,再在右边放上7根小棒,发现可以从右边拿出4根小棒放到左边,这样左边是10根小棒,右边是3根小棒,10和3加起来是13,所以6+7=13。”面对如此完整流畅的叙述,我及时给予他肯定和表扬:“孩子,你的回答真完整,你表现的真棒!”同时,借此鼓励其他孩子们:“你们能和他说得一样完整吗?不要怕,同桌互相再说说看?”于是在我的鼓励下,又陆续有孩子能够描述出来,且在互相说一说的活动中,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所以,关注课堂教学,及时评价孩子们的话语,给予他们鼓励和欣赏,能使他们有兴趣去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评价,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关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并及时给予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个应该如何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们能够及时地将他们的想法告诉我,我也能够及时地把握住他们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当然一开始孩子们也并不愿意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因为有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说出来对不对,但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孩子们都愿意说出他们心中所想的。这时,我再及时对他们说:“嗯,是的,你能将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真了不起!”这样,孩子们就再也没有顾忌了。久而久之,“畅所欲言”出现了,课堂“热闹”了,而我也不会因为课堂中没有人回答问题而尴尬了,课堂的效率也有所保证。
四、评价,让孩子们充满竞争
教师要关注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关注孩子们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以及孩子们行动的实际效能,并及时给予评价。如我是这么进行口算练习的,我说算式,指名一位孩子回答,而其他孩子马上判断正确与否。这样的练习,我每节课都会进行。练习后,我会鼓励和表扬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思考了答案并给予了判断,这大大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希望被肯定的心理。这样在接着第二次、第三次以至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能更加准确和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他们愿意进行这样的练习,因为老师不只评价了一位同学,老师评价的是所有的孩子。他们也不再觉得数学课的口算是枯燥、无聊和没有意思,反而觉得这正是和小伙伴们比一比高低、看一看谁更厉害的好机会!他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展现出了不甘示弱的精神风貌。类似这样的游戏和比赛,丰富了课堂,激发了孩子们主体参与的意识,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各个环节部分不同的评价,给予孩子鼓励和赏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成才的需求,变“枯燥无味”的课堂为“丰富多彩”的舞台,提高课堂的效率。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