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有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这三种对话形式,三种对话形式往往不是界限分明,相互孤立,而是互动联系、融为一体的,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人思考,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与课本进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领会课文内涵。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悲剧性小说《药》时,大部分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所得到的只是华、夏两家的悲惨结局——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华小栓治痨病,最终没治好,小栓死了。而所买的人血馒头上的血,正是夏大妈为了解放民众去参加革命终被杀害的儿子夏瑜的。
师:小说这种文体的主旨大意要紧密联系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认识作品所折射出的内涵。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题目《药》和小说的主旨有什么样的联系?生:我认为从小说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华老栓、夏大妈、“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身上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的麻木不仁、愚昧不堪、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生:我也认为《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看客的话:在杀害夏瑜时,有一堆看得起劲的观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同时根据鲁迅先生那句“把有价值的东西揉碎了给人看”,我们也可以推断作者大声疾呼人们寻找唤醒人民群众的“药”!这样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记忆会更加清晰。
二、师生对话
对话是围绕话题展开的。话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要让学生有创新性,才有思考的价值。在教学《山居秋暝》这首诗时,我提出:“在这首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生:一共有四幅图画,而且都很美丽。师:是啊,描绘的景色太美了,透过诗句我们了解到画面的时间——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师:看到了——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师:还看到了——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师:如此迷人的景色,怪不得苏轼曾赞叹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下同学们能够明白王维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田园诗人兼画家了吧?在这几幅图中,你最喜欢那个图画呢?说出你的理解。学生们分别发表见解,并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画面的美好想象。师:大家都是想象力丰富的人,而且对诗句的理解都很到位。下面,让我们重温王维所描绘的如此美丽的山中秋日景色,感受一下作者所寄托的情感。再想一下关于这首诗同学们还有其他方面的思考吗?生: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的描绘穿越回唐朝看到了祖国的美丽风景。但这些美景在现实生活中却看不到,我们觉得只有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才能让这样的美景重现。师:说得好,说明同学们不仅认真阅读这首古诗,而且还是一群热爱环境的人。保护环境,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这样的对话不仅让学生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加深了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也达到了语文育人的目的。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对不同的问题会有着不同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提出富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或者辩论,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以“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应该称之为英雄?”为主题展开讨论。我把学生分成“项羽组”和“刘邦组”两方,针对自己的论题展开激烈的对话。
代表“项羽组”的一方说:我们认为项羽应该称之为英雄,他在少时学万人敌,不满秦的统治,说出“彼可取代也的豪言壮语”;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勇救赵国,尽显英雄本色;因曾与刘邦结为兄弟,不杀刘邦的父亲,比起为了逃跑,丢下自己亲人的刘邦更显得重情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难道不是对这位英雄的真实写照吗?”
代表“刘邦组”的学生说:古人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是项羽却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拔剑自刎,还发出怨天悯人的感慨,这并非一个大丈夫的作为!而刘邦在灭秦时功劳最大;分诸侯时却被封在了当时很偏远的汉中,他忍了,因为他心中装着的是天下,并非个人的一时的得失——胸怀大志;刘邦善于听从部下的谏言——腹有良谋,比起不肯听取别人意见,在鸿门宴上,亚父范增三次示意杀刘邦时却没有理睬、攻城破阵后“夜坑秦二十万余人”“入关后,引兵西屠咸阳,杀义帝,烧秦宫,掠夺财宝与妇女”残暴的项羽来说,刘邦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学生相互的辩论中,他们懂得“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些能够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英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我们的母语同他人进行交流,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对话教学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对话教学的优越性来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
(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