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2014-09-01 09:33姜忠明
成才之路 2014年23期
关键词:辩论观点历史

姜忠明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巧妙编排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若想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巧妙编排课程,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合理地衔接起来。

(1)抓住典型,随机引导。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2)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1)创设民主、宽松的问题意识氛围。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袁振国先生说:“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时刻保持微笑,用鼓励、幽默的语言去和学生沟通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实践证明,只有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确立起“敢问”“善问”“会问”的信念。

(2)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学生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方法如下。①根据上下节关系提出问题。例如,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时,先介绍幕府统治的危机和倒幕运动,再介绍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那么,“倒幕运动”同“明治维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在互相联系中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②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例如,在讲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提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为什么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划时代意义之果呢?”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思考问题更仔细、更深刻。

三、让辩论在历史教学中出彩

把辩论引进历史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把辩论引进课堂,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我在组织“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教学的时候,补充学生初中学过的“三国干涉还辽”进行辩论发言。学生的发言不仅超出了历史课本的有限材料,而且还能提出言之有理的观点。如“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土问题是主权问题,主权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在当时清政府腐败的情况下,把辽东半岛赎回来,尽管是赎,但金钱有价,主权领土无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因为我们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讲评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我在组织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的“商鞅变法”这一节的辩论时,问学生可不可以自设辩题,许多学生都说可以。有位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社会变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积极因素多,还是消极因素多?”然后持积极因素多或消极因素多的学生便纷纷针对对方提出的观点进行辩论。如正方的观点有:“社会变革时期,奴隶演变为农民,人身地位提高,劳动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各诸侯国为了争霸都纷纷采取一些发展社会生产,重用人才的措施”等。反方的观点有:“长期的诸侯争霸,给农业、手工业造成极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生活极端困难。”“长期的战争,社会动荡,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观点明确,精彩迭出。这充分说明了辩论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合作、探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习成为自主的、快乐的事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要讲思想、讲观点、讲方法,对于具体的历史事物,要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允许而且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表不同的见解。把辩论引进历史课堂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辩论到后来双方依据的已不是同一回事或持的立场相反。我对“辛亥革命”这一课提出的论题是:“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持胜利的正方观点同学提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持失败的反方观点的同学提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我很赞成一位教师的观点:“不怕学生观点有误,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对于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都应该鼓励和表扬。”

把辩论引进课堂后,一般留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辩论。现在不但学生有胆量站起来说,而且有些学生的观点很明确,甚至超出历史课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到辩论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辩论观点历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观点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