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野下小学科学校本化实验有效途径探索

2014-09-01 02:07张建文
成才之路 2014年23期
关键词:蜗牛校本科学

张建文

2011年版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纵观教科版科学教材,它涉及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让学生有效探究科学知识,实验是探究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校本化实验的有效途径。

一、积聚校外自然资源

在自然环境中,不少是小学科学探究的内容,开展校本化实验需要教师能够结合科学实验去挖掘校外自然资源,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从而让学生模拟先辈开展科学探究。在大自然中,岩石、土壤到处都是,河道纵横交错;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个季节变化都会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这些就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平时,司空见惯的风、雪、雨、露、霜、云等自然现象也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因此,开展校本化实验就要结合学校实际,将大自然巧妙利用起来,构建天然的“实验室”。在利用校外资源时,教师要紧扣课本提供的实验主题,有目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探究自然,从而在大自然中探究科学知识。

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土壤中有什么”,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生活中特别容易接触到土壤。但学生对土壤的理解可能是停留在相对感性的阶段,对土壤成份的理解不深。在开发校本化实验时,就要积极利用校外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发现土壤中的科学知识。本课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去寻找土壤里有什么,因此,在设计校本化实验时,我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土壤、观察土壤。如收集土壤前,我先让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有什么?然后带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当学生来到野外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然后再将湿润的土壤收集起来。再带学生去观察干燥的土壤,每个学生由于观察的区域不一样,他们对土壤的认识就不一样。当学生观察完之后,回到实验课堂时,我让学生交换彼此收集到的土壤,结合实验过程去观察。这时候,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又会不太一样,于是,在二次实验中,学生就会逐渐对土壤有相对理性的认识。在研究土壤和生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了解土壤,放眼望去,田野里都是粮食,学生再认真去观察,又能发现一些动物在活动等,课堂上教师再结合一些参考资料,学生就能对土壤有更深的认识。

二、巧妙利用家乡动植物资源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动物和植物的研究是重要内容,虽然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很具体的研究,也没有要求学生掌握非常准确的科学概念,但是要求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之上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发现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很重视,很多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能获得多么准确的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也就2011年版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将伴随着学生的终身成长,它比结论更重要。因此,在开展校本实验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巧妙地将家乡动植物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探究实验,获得探究方法。

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蜗牛”,蜗牛生活在大自然中,学生容易在菜园里等地方见到它。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蜗牛的运动、身体构造了解蜗牛的特点,如何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开展校本化实验研究时,就要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为了让学生对蜗牛有研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观察蜗牛,捉蜗牛,但在学生观察前,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学生带上观察工具去观察蜗牛。特别是观察蜗牛的运动,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一定的方法,这样蜗牛“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运动特点才能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对蜗牛产生兴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饲养蜗牛,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巧妙利用身边资源开展实验

2011年版小学科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源和数据。科学探究的特点是动态化,并不是说一定要用实验室的仪器才能完成实验,有时,一些自制的材料或替代品如果用在实验上,效果同仪器是一样的,甚至会有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出现。因此,在开发校本化实验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取材生活中的资源,巧妙运用到实验中,从而感受生活中处处皆可实验。

例如,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本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学生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泡沫、小石块等,这些和生活经验有关,学生也比较容易判断。但是,教材后面出现了些学生无法正确做出快速判断的物体。这时,只有引入实验才能让学生正确判断物体的沉与浮。在开发校本化实验时,我发现这个主题比较适合学生课后去探究,虽然课本也提供了一些实验的材料,如小刀、塑料、泡沫等,但由于课堂探究的时间有限,而实验的材料学生在课后又比较容易找到。因此,在开发校本化实验时,就要结合教材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实验。如实验室用到的水槽、烧杯、小刀之类的,学生在家容易找到一些替代品,如用脸盆代替水槽,实验过程可以根据课本来操作。但在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一些课本之外的材料进行实验,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的实验方式。如本主题有一个实验,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橡皮泥本来放入水中是沉的,但是如果将橡皮泥做成小船般的形状就会浮起来,但是这个实验在课堂上成功率非常低,如果教师将实验引导至课外,学生就能在尝试实验中获得成功。可以说,在小学科学的实验内容中,有不少实验材料,学生都可以通过身边的资源进行实验,校本化实验就是要立足学生实际,积极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从而让学生爱上实验,学会实验。

总之,要想有效实施科学课程校本化实验,需要教师紧扣科学教材和学生实际,将实验内容巧妙地同本地资源相联系,优化实验设计,引领学生去探究蕴含在实验中的科学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成才。

(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蜗牛校本科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