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吉飞
摘要:忙碌伴随着充实,喜悦伴随着成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渐近六载,六年的努力学习,六年的虚心求教,六年的追寻探索,笑中含泪、苦中作乐的六年教学生涯,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陶行知老师的“六个解放”。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技巧,就必须要遵循陶老师的“六个”解放原则。
关键词:解放孩子;提高;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81-02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激励他们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
教师对学生的最初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于孩子们而言,从字、词、句、文本来就是越来越日趋复杂的事情。加之刚入学的时候,在老师那里学来的就是一些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拼音符号以及生字。然而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年级的升高,步入阶梯型的学习阶段,而孩子的大脑里却深深的刻着最初的简单数字、拼音、生字的烙印。因此,孩子的头脑似乎一下子就进入了峡谷——要如何将曾经所学的单调的毫不相干的汉字拼成一篇所谓的作文呢?
所以,我认为应该使孩子们得头脑从以前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途径、循循善诱、悉心引导。比如说“蝴蝶在飞”可以说成“美丽的蝴蝶姑娘正在翩翩起舞”;“小鸟在树上叫”可以说成“小鸟在枝头欢快的唱起了悠扬婉转的歌曲” 等。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尽力寻找机会教导他们:看似毫不相干的文字,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用心人,世界上再平凡的东西,我们都能够找到最美丽的语言去形容它。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鼓励他们勇敢开启创造的大门
“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所”(陶行知《创造宣言》)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到作文课就是简单的出世作文题目和要求,甚至还为作文规定一个字数。一次作文下来,首先看学生作文字数,字数凑齐则算勉强过关了,这就好比在强压着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走多少步路一样,逼得学生在忙乱中一边冥思苦想“对策”一边掰着手指细数着自己的作文字数,心猿意马的乱想一通,不着边际的胡写一切。其实这不光达不到效果,还给老师自身带来麻烦。学生的作文不知所云,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上面圈圈点点,满头大汗之后任无果而终,最后的批语几乎一致“建议你多看作文书,多请教同学或老师减少错别字”等。这不是适得其反给学生徒增烦恼和为自己招致祸患吗?
所以,我觉得从事语文教学的我们,应该从传统教育观念中挣脱出来解放出来,解放孩子的双手。在每一堂作文课上,都结合本组所学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词句。面对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词句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记下自己瞬间的灵感和真实的感受。此外,还建议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一篇相关的例文,引导学生赏析优秀作文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鼓励学生先在心里打好腹稿,确定目标后再轻装上阵。
三、解放孩子的眼睛,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奇妙的世界
眼睛是心灵明亮的窗户,心中可贵的灵感来自奇妙的世界。奇妙的世界需要孩子去发现,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就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个好的作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来自聪明的眼睛,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睿智,更谈不上健康成才,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给他们观察的机会,教他们观察的方法。小孩子看见的新鲜东西多了,感知经验也就丰富了,就会对新事物产生兴趣,这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眼界满足其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比如“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丑陋的毛毛虫又是怎么得以变身成美丽的蝴蝶?”鼓励学生去细心观察和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并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把眼睛一直锁定在书本上,要适当的放眼远方,去发现一些书本上找不到,在大自然中才寻求得到的美丽!
四、解放孩子的嘴巴,支持他们积极探讨美丽的生活
正所谓“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孩子们的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像一群可爱的小麻雀叽叽喳喳的说过不停,也许一不小心就说得不那么合乎成人的心意。这时候,一般都会招致家长的责备、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尤其是在课堂上。很可能引起老师的误解,认为“这个学生是在故意捣乱”。恰如本册课文所学《童年的发现》:那位年轻的女教师认为小作者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结果把他赶出了教室。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假设,假如当时那位女教师理解了“我”的笑声,而对“我”加之鼓励,也许“我”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允许并鼓励孩子的多种思维和大胆发言。在课堂上我经常强调的话就是:“大胆发言吧!畅所欲言吧!各抒己见吧!”久而久之,我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多了,我班34名同学都敢在班上上台展示自己,并且大部分同学说得绘声绘色,尤其令人可喜的是很多作文难的同学也不再冥思苦想半天后仍无从下笔。
五、解放孩子的空间,带动他们勇于走向广阔的社会
不要把孩子关在家中,囚在教室,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集体生活是儿童的自我走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也只是一个悲剧。
有人曾说:学生是鸟,学校是笼;以前的学校是小笼,现在的学校是大笼。也有人曾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不能只是想着把小鸟关闭笼中,而要想着放他们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到更大的学校——社会上去学习!到更大的阅读空间去。陶老师亦曾说过:“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在做上学才是真学。真教才是先生,真学才是学生。”我认为,任何理论的成立都离不开无数次实践的探索与求证。因此,要想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大自然。让他们在体验中求真知求技能,有了刻骨铭心的经历,自然就有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而后细心引导他们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灵感,将生活的体验倾注于文字,借用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正所谓“作文来源于现实,同时又高于现实”,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对其自身的习作技能有相当大的提高。
记得我在上习作四前,先让学生去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然后再进行本次习作,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不错,而且给人一种既朴实又真实的感动。
六、解放孩子的时间,给他们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
解放孩子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多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去学习新知去消化学问,并想一想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允许他们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给他们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装点多彩的人生。多给他们一些必要的锻炼,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非得在他们的作文上交加上一个短暂的期限,应尽可能多的给他们专门的写作时间。
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成人就是成人,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你把孩子当作敌人,你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仇恨;如果你把孩子当作成人,你会使自己徒增太多烦恼;如果你把孩子当孩子,你会为自己找到很多乐趣。老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不一定非给他们规定一条独路,要告诉他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写好作文的技巧不止一种。让孩子得到应有的解放,还给孩子属于他们的自由,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