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探讨

2014-09-01 17:30黄绍金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黄绍金(1974-),男,新会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外科学讲师,研究方向:外科学及外科护理学教学。(广东 江门/529100)摘要:本文在实践教学和试验的基础上,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中职外科护理学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的教学效果。并认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模式授课能有效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现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病人;腹部疾病;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59-02随着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扩招,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难以实施。为解决上述现状,近几年来,学生标准化病人(SSP)作为教学媒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使用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还不多。为此,我校于2013年开始尝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课程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中引入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模式,现探讨如下:

一、SSP的选择与培训

(一) SSP的选择

于2013年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临床实习阶段)共8人作为SSP进行培训。挑选的条件为:(1)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2)有一定的表现才能;(3)有良好的体力和记忆力;(4)成绩优秀并愿意参加本课题。

(二)培训方法与内容

SSP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2学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习《SSP培训手册》,培训时详细讲解有关SSP的概念等内容,由于课时限制,外科疾病知识的培训采取课堂内讲解知识要点与SSP课后自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二是熟记并掌握《SSP外科护理学实践手册》中各项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的项目;第二阶段为病情模拟(3学时),即进行初步的病人演示,能模拟出相应的健康史、症状、体征;第三阶段为综合演示(3学时),加入病人的情绪、表情,将病人的症状、体征与常见病的表述方式、配合情况进行融合,形成逼真的SSP演示。

二、SSP的应用

(一)学生的分组

将我校2012级护理1班(52人)、护理2班(53人)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基础课学习成绩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二)具体实施

实验组用设计好的病例模仿临床过程,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包括健康史、身体状况(症状、体征)、患者的心理状况、辅助检查等的资料采集,并作出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措施。在练习过程中,SSP在所有学生询问时均应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然后将学生问到的内容与评分表上应取得的资料进行比较,再用30分钟反馈学生资料采集中遗漏的内容和不当之处。资料采集完毕后SSP必须迅速填写评分表交给学生,让其及时了解自身在考核时的表现和技能水平;同时要求学生对SSP模仿的真实性、是否应用医学术语、是否有暗示性动作和语言、评价内容是否可靠等项目逐一填写,作为对SSP表现的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1)问卷调查法。课程结束后,以班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对教学法的满意程度、医患沟通能力、师生交流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健康评估技能等。共发放问卷105份,有效回收105份,回收率100%。

(2)测试评定。对两组学生进行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章节内容测试,试题包含主观题(占40%)和客观题(占60%),客观题采用近几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章节题目。两组学生考试题、考试时间相同,主观题评分标准和批改由同一老师负责。

(四)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在对本教学法的满意程度、医患沟通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等八方面,实验组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能否增强师生交流能力方面,两组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人)

项目实验组(n=52)对照组(n=53)x2P是不是是不是满意本教学法401228256.676<0.01能培养医患沟通能力381427265.452<0.05增强师生交流能力331927261.679>0.05能培养观察能力371526275.340<0.05能培养解决问题能力391330233.942<0.05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91328255.586<0.05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401231224.072<0.05强化健康评估技能4111262710.086<0.01

(二)考试成绩结果

考试成绩经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x±s,分)

组别人数平均分 tP实验组5284.21±4.287.419<0.05对照组5376.34±6.40

四、讨论

(一)采用SSP教学模式的意义

外科护理学课程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采用SSP模式教学,有着明显的教学优势,主要表现为:

(1)有效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现状。随着医学院校不断扩招,见习和实习人数不断增多,医院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医学院、校的见习和实习要求;同时,随着病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多数病人不愿意配合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工作,导致学生采集病史不全面,体格检查不能系统进行,局限了学生护理评估能力的提高,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在教学中引入SSP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现状,进一步减少医患纠纷和摩擦;同时又达教学目标。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引入SSP模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健康史的采集、身体状况的评估及一系列的思考等,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同时,通过健康史的评估,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医患沟通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健康评估技能等。

(3)良好的教学和反馈作用。SSP以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从而有助于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SSP根据自身的感受,指出学生做得不对的或遗漏之处,从而使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纠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教法·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探讨(二)SSP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SSP的教学模式在一些医学院校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SSP进行健康评估的时候,只是一种模拟方式,不能真正的代替病人或床边教学;同时SSP要经过培训或学习,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人力资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SSP不能模拟部分外科疾病等。

尽管SSP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内医学教育面临着学生多、病源病例不足,病人不配合、维权意识强的环境下,SSP教学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可选途径之一并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健康评估技能等,经完善后可以在临床科目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宇,陈岩,郝玉芳.内科护理学学生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89-90.

[2]刘宽浩,王艺卓.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急腹症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83-84.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个对接”导向下的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