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闲的时候,我喜欢用整理来打发时间,比如,在炎热而漫长的暑假。一次重新整理书柜时,一本素雅整洁的书页悄然滑落,信手捡起,一行朴素的文字赫然映入眼帘:“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句中排比构成的一连串的“一”似乎像一束强烈的引力,让人不由得再次细细拜读起肖川的文字。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了教育的众多领域,那一个个直抵内心的话题及论述,读起来,仿佛在和老朋友促膝而谈,不急不躁,随意温和,书中的许多文字都表现了作者对教育独到的阐释。沉浸在他的文字中,不由得让人也学会内省与自察。教师,班主任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载体,每天我们都要教书育人。那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读完全书,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良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引领。引领孩子在心灵的世界中有了求真的信念而成为向善正直的人;引领孩子在人际世界中友爱互助,和谐相处;引领孩子在知识的世界中,以学习为使命,自由表达。接下来,以自己的两个教育故事浅谈如下。
一、学会用故事说话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孩子的错误,如果这时我们用上说教或是训斥,师生关系毋容置疑会显得紧张生涩。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使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发展。”那么,这时不妨让我们学会用故事说话。
一次,放学后,我将学生送至操场返回教室,值日生已经做完值日走了,可是拖地的拖把就扔在教室过道中,有几排桌子也是横七竖八的。加上学校清洁工几次提出的拖把乱放在厕所里的现象,再联想起白天看到有孩子将脱落的桌子面板拎起当玩具等,第二天的夕会课上,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昨天晚上你们做梦了吗?孩子们回答有说做的有说没做的。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来到了咱们的教室,看见了教室里的奇特景象。你们想听吗?”勾起了学生听的欲望,我说开了:“第二组中有一张桌子首先叫苦,‘哎哟,昨天我的小主人将我的头都拎起来了,还让我冲了个冷水澡。摊上个这样的主人,我真苦啊!话音刚落,桌椅被踢被撞的,全都叫苦不迭。这时,地面上传来了哭声,大家低头一看,原来是拖把。拖把边哭边诉说着‘昨天,小主人拖完地把自己扔在了地上,害得自己有家不能回,本来说好今天晚上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听柳树爷爷讲故事的。”话说完了,有些孩子忍不住“嗤嗤”笑出了声,我自己也忍着笑意问同学们可知道拖把的家在哪里?同学们齐声回答:“学校小池塘旁。”希望下次能听见桌椅、拖把夸夸你们这些小主人呀。这样的故事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显得幼稚了些,但是从谈话后的第二天至今,在我们教室,再也没有见到横躺在地上的拖把了。
当然,讲故事只是教育引领的一种形式,故事的力量来自于形象,来自于情感,来自于对倾听者的尊重,来自于心灵间的共鸣。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轻蔑与惩罚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让孩子们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备受老师关怀的童年生活,这应该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标。
二、用书籍涵养性情
肖川在书中提到:“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在我近20年的从教生涯中,这是第五轮带毕业班。以往每次到了六年级,面对孩子们,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学科上我总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怎么办呢?我将目光投向了书籍。于是,在晨诵午读的时间,我们一起背诵优秀诗文,我们一起阅读经典书籍,在聆听孩子们的背诵时,我的思想和孩子们的思想在交流碰撞。日积月累中,我们班悄然兴起了以文字交流的班级管理的别样风景。
这是几株曾经被遗弃在角落里的吊兰,因为遇见,它们和六(3)班的孩子们一起步入了新的生活天地。在这里,吊兰享受到了阳光的抚摸,甘泉的滋润,孩子们温情善良的悉心照料,它们蓬勃生长,幸福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几个孩子却在吊兰的枝叶上发现了累累伤痕,她们听到了吊兰内心深处的阵阵呐喊。于是,孩子们忍不住提笔写下了吊兰的故事向全班同学发出了倡议。
我是一株吊兰,一株来自六(3)班的普通的吊兰。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我的叶片已是伤痕累累了吧。
事情是这样的,这天,阳光明媚,气候温和,是秋日里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那时,我正在轻柔的微风中舒展身子,班里的同学也正好下课了,我看着这群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心里有些不一样的情绪,或许,这就是幸福吧。这时,一个同学走来了,我以为他要侍弄我,没有任何防备,却发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只见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一把尖尖的刀,捊过我的一片叶子,四下看了看,见没有人注意到他,才握紧小刀对我“痛下杀手”。只不过,他似乎也知道这样不对,没刻几笔就环顾四周。我痛得昏了过去,便一无所知了。过了好久,我才悠悠转醒,发现自己的身体早已惨不忍睹了。我多希望这只是一场梦,可惜,一切早已成真。第二天,我又见到那位同学拿着一些东西向我走来,我害怕地闭上两眼,生怕再一次受到凌辱。但,疼痛并没有预期而来。只是在根须旁多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我凭着触感断定那是一颗糖!有了这个认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糖分是植物的大忌,因为糖易招虫,也易霉化,会损坏根部,使我得不到充足的养料,彻底枯死。刹那间,我的生命充满忧伤。
直至今日,土里的糖才被取出,叶子才被修剪。可是,身体上的创伤与心灵上的阴影需要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修补。亲爱的同学们,我与你们一样渴望幸福和健康的生活,希望你们能好好对待我,我会对你们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湖塘桥实验小学 六(3)班 黄云柯
母亲节到来之际,徐依宁同学选取了生活中的喝梨水一事在夕会课上感恩母爱的至高境界,“梨把它的清甜献给了梨水,妈妈把她的爱献给了我。被人捧在手心里呵护,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一碗梨水,一种平凡的幸福。”
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周里,王一诺同学收获了一份别样的心灵悸动。“散步时捡到了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回了家,我们把它放在阳台上。第二天一早,我兴冲冲地给它喂食。刚一走近它,它就抵触地大叫,带着异常的固执守着自己的那一片弹丸之地,把身和心都用一种名为坚定的盔甲武装起来。真疼啊。我的心被莫名的感觉揪住了,呼吸逐渐艰难,有种想哭的欲望。但随之而来的叫声仿佛想把人震聋似的。我丢下饭食,捂着耳朵往后退。但无意中却看见了它布满血丝的双眼带着近乎渴求的目光望向窗外。窗外有什么?有花,有草,有大树,还有……还有蓝天。
它终是属于蓝天的,我叹了口气,打开窗户,小心翼翼地把笼子举到窗户口再打开,余光中见它如箭般扎入树丛,那欢快的样子仿佛在对着同伴说:‘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从此,树丛里响起了欢快的鸟鸣,那个我曾经听到的悲鸣到哪去了?喏,也许被遗忘在了蓝天上吧。”
在繁琐的班级教育中,我始终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相信文字的魅力。日不间断地诵读,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孩子们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或许这也正好巧妙地诠释了肖川关于什么是良好教育的精彩回答。
良好的教育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引领,一种致力于孩子思想和情怀的引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