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华, 崔菊香, 周 娟, 周艳红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 阜宁, 22440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患病率高,临床症状重,治愈困难,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心衰患者的综合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院通过对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34~79岁,平均(72.2±9.9)岁,心衰病程2~7年,平均(4.7±2.2)年。其中冠心病24例,心肌病7例,瓣膜病16例,高血压病13例,心功能分析Ⅲ~Ⅳ级(NYHA分级)。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无法交流者;其他对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疾病的患者,如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将6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因治疗、基本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相仿。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加强治疗心衰药物的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干预。持续观察2组患者3个月,并在患者入院时、1个月、3个月评价心功能分级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对综合护理组患者出院后仍继续随访(通过复诊或打电话形式),随时了解病情并进行护理指导。
1.2.1 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分别观察患者入院时、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NYHA)变化,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问询患者最近4周内心力衰竭对生活的影响。问卷表由21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有0~5分,21个问题共0~105分,0分为无症状,105分症状最重。问题包括躯体症状、体力限制、经济社会问题及情绪变化等项目,其中8个问题主要与呼吸困难和疲劳有关,涉及体力方面的评估,5个问题主要与情绪有关,涉及情绪方面的评估。培训4名护士学会应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的评分方法及心功能分级的分级方法。
1.2.2 用药指导:心衰患者的治疗包括病因、诱因、症状的治疗,重度心衰患者的用药常在5种以上,用药繁琐、时间长,心肌能量调节剂需终身治疗[1],加之药物使用特点及副作用,用药依从性差,尤其在出院后的治疗常不能到位。因此护理人员要反复向患者强调长期用药的目的与重要性,指导其正确按医嘱服药,详细向患者介绍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ACEI、β受体阻滞剂要逐步增加剂量。同时监测血压、心率,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当心率低于50次/min或低血压时,应停止用药并及时联系医生。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因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需密切观察中毒症状,如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随诊。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漏服后不得补服[2]。使用利尿剂时应定期监测电解质,避免电解质紊乱,告知患者利尿剂最好在早上或上午使用,以避免夜间排尿过频影响睡眠;告知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会因血管扩张产生头痛、头胀、面赤、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属于正常反应,解除顾虑。
1.2.3 运动干预: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宜活动,适当运动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防止长期卧床形成坠积性肺炎、体位性低血压及下肢静脉血栓。入院初期在床上活动肩、肘、关节、翻身及床边小坐,3次/d,5~10 min/次,鼓励患者自主完成床上吃饭、洗漱、穿衣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以坐椅、站立、室内步行为主,2次/d,15~30 min/次,完成洗澡、如厕等。运动量逐步增加,每天能耐受行走1 km,时间30 min,心率>休息时心率增加20次/min为宜[3]。患者步行过程中出现心悸气喘、心衰加重、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应立即终止步行,并对症治疗。
1.2.4 心理护理:由于心衰患者承受较多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评说病情,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心理,尽可能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使用合适的监护措施。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告诉患者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时可采用半卧位的缓解方式,观察患者感情的细微变化,调动家属积极参与,共同做好患者护理,保证心力衰竭患者身心舒适感。
2组患者护理1个月及3个月后,综合护理组心功能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好转(P<0.05)。2组患者护理1个月及3个月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护理(P<0.05)。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对比表 分
综合护理组中患者用药种类常有5种以上,ACEI、β-受体阻滞剂呈滴定性增加,利尿剂是依水肿轻重而增减。随访中发现有21例(70%)患者在出院后有不能按时按量服药、自行加量、减量、停用的现象。通过护士在随访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对其讲解药物作用方式,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及方法并动员定期随访,80%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明显提高。预后60例心衰患者在随访3个月中1例死亡, 1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中风。
心血管疾病患者极易发展成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过程中的情绪、运动、营养、药物[4]等因素,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本院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运动干预等。护理干预中发现,患者平和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改善心衰症状,更能增加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氧运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运动疗法,并被证实在提高心功能和身体全面健康方面是安全有效的[5]。本组患者在体力活动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护理中发现, 70%的患者存在不按医嘱用药现象,这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的不依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患沟通及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组通过与患者沟通及对其监督,用药依从性有着明显的好转。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综合护理前的55.1分下降到37.2分,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着明显的好转,可见仅在综合护理中加强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运动干预即可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但鉴于本组病例数少,岁访时间短,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1]沈一同. 心肌能量调节剂—曲美他嗪在心力衰竭中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1, 22(1): 32.
[2]尹红.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 2010, 7(21): 18.
[3]王中洁, 陈丽爱, 黄春燕, 等. 早期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5): 1069.
[4]喻平. 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12(5): 1115.
[5]茅斌. 康复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 5(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