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萍
(湖北省新华医院 骨外二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疼痛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肢体对损伤的防御反应,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主要因素[1]。疼痛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应激严重影响整体手术的疗效,延迟了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1]。老年骨折患者是骨折中的特殊人群,他们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术后疼痛较为强烈。近年来临床疼痛的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对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无痛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CT及X光片证实,可显示患髋转子部骨折,而且多伴严重的骨质疏松;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前均体质和健康状况尚可;有明确的外伤史;非病理性骨折;无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认知学习能力,可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排除标准: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身体机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神经病、精神病史。80例患者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62~81岁,平均(68.5±5.7)岁,伤后至手术8 h~6 d。骨折类型参照Evans-Jenson分类法分为稳定型(Ⅰ、Ⅱ型)和不稳定型(Ⅲ、Ⅳ、Ⅴ型): Ⅰ型20例,Ⅱ型10例,ⅢA型10例,ⅢB型24例,Ⅳ16例。骨折部位:左侧46例,右侧3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行走摔伤45例。并发症:糖尿病28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26例,慢性支气管炎21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组患者手术方法基本一致,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随机健康教育、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无痛护理。
1.3.1 认知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疼痛的概念、原因、类型(切口疼痛和非切口疼痛)、术后镇痛的方法(说明自控镇痛泵是安全有效、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小,非药物方法有局部冰敷、按摩等)以及自身疼痛程度的判定[2], 增加患者术后疼痛的认知及接受度,让其意识到术后疼痛是必然的。告知患者术后会有专门的护理进行疼痛护理干预以及预期效果,增加患者的配合。
1.3.2 心理干预:主动与老年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创伤感受,给予患者康复信心及鼓励,努力让患者感到舒适及满足。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戏曲、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3]。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老年患者进行交流,分享手术及应对疼痛的经验,创造良好的身体恢复氛围。鼓励患者的子女、亲属多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护,提高疼痛阈值。
1.3.3 生理舒适干预: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病房内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消除异味,避免视觉、味觉及外力作用引起的疼痛感觉。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关注其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渗出、出血和感染等,进行术后疼痛评估,及时给予药物镇痛干预。每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搬动时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疼痛。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可指导患者适当实用芝麻、核桃、橡胶等利于肠蠕动的食物,减少便秘带给患者的痛苦[4]。多食用能够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选用肉鸽1只、当归10 g、田七10 g,炖汤食补,喝汤吃肉。
1.3.4 早期康复:术后仔细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行情况,取舒适卧位,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说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争取患肢的配合。术后第1天主要行踝关节、足趾被动及主动屈伸活动,第2天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教会患者家属局部按摩的方法,双下肢按摩由下至上,增加被动运动。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共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3分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睡眠; 4~7分为中度疼痛,能忍受,也不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8~10分为重度疼痛,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对患者睡眠造成很大影响,通常无法正常睡眠或极易从睡眠中痛醒,要求服用止痛药[5]。2组患者出院时让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程度评价术后的疼痛情况。康复积极性:包括对康复治疗有无积极的需求、康复护理的主动配合程度、康复期间有无放弃治疗的举动、出现并发症后有无抵触情绪、护士及家属的鼓励对否对患者产生效果。每方面评分0~10分,由责任护士和陪护护士共同评分,满分100分。髋关节恢复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来评价,包括疼痛、畸形、活动度(屈+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行走时辅助、系鞋带穿袜子、坐椅子、有能力进入公交工具、跛行、行走距离、爬楼梯是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其中优 90~100 分,良80~89 分,中70~79 分,差 70 分以下。出院前由专业人员评价。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出院前1 d进行无记名调查,内容包括8个方面,有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种答案,计分3、2、1分,≤14分不满意的, 15~20分为比较满意,20~24分为满意。
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n(%)]
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出院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的比较[n(%)]
疼痛是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反应,导致患者的血压、心率加快,还能导致体内酶系统和激素异常,不利于切口的愈合。部分患者由于惧怕术后的疼痛,而属于康复性功能锻炼,影响了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6]。虽然术后全身性或硬膜外止痛方法的应用,减少了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但仍有25%~35%的患者因疼痛而不能早日下床活动,由此导致了术后感染、压疮、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如何护理管理模式减轻疼痛,稳定情绪,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疼痛认知逐渐加强,术后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研究显示,完善的术后镇痛可以促进病情的转归,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器官功能促进康复,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和整体功能状态[7]。许振英[8]对91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加强疼痛护理干预,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当日的疼痛评分,而且显著增加了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李昂等[9]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其早日康复。无痛护理体现了一种护理模式的转变,其不仅体现了对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而且是护理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10]。本研究综合前人经验,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实施无痛护理,实施综合性、科学性、全面性的疼痛干预,主要措施有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生理舒适干预和早期康复指导,其中认知干预有利于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疼痛的应对能力,提高患者对手术疼痛的接受度,主动配合护士护理,提高护理效果[11]。心理干预能够调动其自身机体内在的抗痛能力,帮助患者建立其心理防御机制,以切断疼痛→消
极反应→加重疼痛的恶性循环[12]。生理舒适干预不仅避免可视觉、味觉及外力作用引起的疼痛感觉,还能通过按摩减轻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13]。早期康复运动不仅能够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血肿,而且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无痛护理组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康复积极性较高,下床活动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少,护理满意度高。综上所述,无痛护理符合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减少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康复的积极性,加快骨折康复。
[1] 郑玲娣. 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J]. 中医正骨, 2012, 24(6): 79.
[2] 梁书荣, 张运清, 韩向真. 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4): 411.
[3] 侯丽莉, 王峻, 张艳华. 规范化疼痛教育对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8): 93.
[4] 茹长英, 张丽, 赵金芝, 等. 舒适护理在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 2013, 35(1): 127.
[5] 唐珂. 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 当代护士: 学术版.2008, 12(9): 7.
[6] 陈静, 钱宏, 周超.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32): 3632.
[7] 曾燕玲, 张跃, 唐荣德, 等. 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中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4(20): 4147.
[8] 郑艳, 张建梅. 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2): 1997.
[9] 许振英. 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21): 45.
[10]黄天雯, 何翠环.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3): 221.
[11]李昂, 张春玲, 孙胜男. 疼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16): 1155.
[12]王翠花.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不全患者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9): 1155.
[13]邱业伟, 陈香彬. 骨折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21):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