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菁,甄国粹,温业良,胡少芝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广东 佛山,528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于睡眠时间间断出现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引起的呼吸暂停及呼吸浅表,夜间反复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正常睡眠结构被破坏且存在有打鼾、白天嗜睡、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2]。近年来随着该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3]统计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目前已达4.78%)以及其严重危害程度,因此日益受到重视且成为研究热点[4]。本文对该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相关炎性因子变化进行观察及其价值分析,现报告如下。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共205例,所有患者符合《呼吸内科学》[5]诊断标准并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得以确诊。其中男163例,女42例,年龄40~80岁,体质量指数(BMI)23.0~33.45 kg/m2。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均由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夜间平均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将205例患者分为:轻度组72例(观察Ⅰ组),5次/h≤AHI<20次/h; 中度组68例(观察Ⅱ组),20次/h≤AHI<40次/h; 重度组65例(观察Ⅲ组),和AHI≥40次/h; 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AHI<5次/h。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4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对比
① 心、肝、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 ② 认知功能及语言障碍或精神疾病影响沟通交流; ③ 合并存在其他睡眠障碍性疾病; 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脑肿瘤等影响研究结果; ⑤ 长期酗酒和滥用镇静药物; ⑥ 急慢性感染,近2个月应用过抗生素或激素; ⑦依从性差。
回顾性观察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同时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C-反应蛋白水平及炎性因子变化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水平变化观察表》并指定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记录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表中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姓名、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分类、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介素-6和白介素-18等相关炎性因子水平。
① BMI=体质量(kg)/身高(m2); ② 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一整夜至少7 h的睡眠呼吸监测,记录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 ③ 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和白介素-18等相关炎性因子检测:在多导睡眠监测结束后,于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3~4 mL、在3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查,其中C反应蛋白利用免疫单扩散法对血清 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而白介素-6和白介素-18等相关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即ELISA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应分析,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随着病情加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逐渐升高(AHI)、血氧饱和度下降、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白介素-18水平逐渐升高,见表2。
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8与AHI、血氧饱和度具有相关性,其中与AHI呈正相关性、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性,见表3~5。
表2 4组研究对象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8检测结果对比较
表3 C反应蛋白与AHI和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白介素-6与AHI和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 白介素-18与AHI和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作为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累及呼吸系统,同时由于长期低氧状态还能对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也因此影响了患者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甚至可能诱发交通事故等恶性事件发生[6]。目前研究[7-8]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鼻咽部病理解剖异常、上气道狭窄、肥胖等因素所致,而炎症发应、氧化应激、免疫功能与该病存在密切关系,尤其是炎症反应在该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例如,炎症反应参与了上气道狭窄、咽部呼吸肌功能紊乱等病理过程、且贯穿于系统性炎症反应中[9]。
本组选取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8指标并对不同人群中上述指标的水平加以观察和分析,从表3~5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上述3项指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AHI呈正相关性,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性。结合表2数据监测结果可知,随着病情加重(AHI数值升高、血氧饱和度水平下降),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白介素-18水平逐渐升高,而上述指标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情况、组织损伤程度等一系列内容,因此根据这些指标变化对评估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已成为临床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可靠指标之一。首先,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其产生多在应激状态下肝脏在诸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及白介素-6等因子影响下合成与分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来患者由于夜间睡眠中存在睡眠片段化、反复的缺氧/再氧化等现象,致使活化的核因子kB激活下游的白介素-6mRNA,同时间歇性缺氧造成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产生活性氧化物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引起机体白介素-6水平升高(白介素-6是睡眠的主要介导者,其水平高低与睡眠质量具有相关性),而升高的白介素-6则可导致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10-12]。这两种物质参与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炎症反应过程,因此C反应蛋白、白介素-6在该病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白介素-18作为一种新的多向性效应的促炎因子,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1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属于一种氧化应激性疾病,患者常在睡眠中出现反复的间歇性低氧和再氧合作用,对组织能产生一种类似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现象,使得白细胞活化而引起自由基等物质产生,对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作用导致炎症因子释放[14],例如白介素-18释放,而此种物质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15]。因此对白介素-18进行监测也能有效预防阻塞性睡
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症发生,以提前进行有效干预。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 9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 9.
[3]林其昌,黄建钗,丁海波,等.福州市20岁以上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3): 193.
[4]曾琢,林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29(4): 417.
[5]钟南山,王辰.呼吸内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99.
[6]黄昀超,李晓,刘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 898.
[7]张晓玲,王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2,14(2): 182.
[8]孙娟,高玉敏,胡文良,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分析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1): 44.
[9]秦远英,林勇.阻塞性15 t$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骨桥蛋白及炎症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2,31(3): 369.
[10]云春梅,赵小娟,李晓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4): 430.
[11]彭裕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 902.
[12]赵靖,刘瑞吉,邵彩慧,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水平的变化[J].河北医药,2012,34(4): 545.
[13]凌月福,何晓松,陶赞英,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医学信息: 中旬刊,2010,5(12): 3448.
[14]范嘉铨,陈飞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意义[J].实验及检验医学,2011,29(3): 224.
[15]朱会分,张冬会,李江力,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0):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