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江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51)
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临床观察
范 江
(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51)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疗法;康复训练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V)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1]。2007-10—2012-09,笔者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CSV 24例,并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2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48例均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24例)及住院(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33~69岁,平均(44.9±3.3)岁;病程7 d~9年,平均(3.0±2.1)年;颈椎X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椎间隙变窄7例,项韧带钙化及椎体和钩椎关节增生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9例。对照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31~66岁,平均(45.8±1.9)岁;病程10 d~11年,平均(3.2±1.5)年;颈椎X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椎间隙变窄6例,项韧带钙化及椎体和钩椎关节增生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CSV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针刺疗法。取穴以颈夹脊穴为主[3],配合百会、风池(双侧)、四神聪、列缺(双侧)。操作手法:常规消毒,针刺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后向病变部位传导为佳,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级康复训练。一级康复训练:主要行物理疗法即低频电刺激,采用上海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VFT-MG201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将治疗电极置于患者两侧耳后乳突处,选择模式3,频率130~180 Hz,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10 d。二级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心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即锻炼颈肩肌肉,包括屈、伸、侧屈及旋转。①颈前屈后伸:双手虎口插腰,低头使颏部尽量接触第一领扣,仰头面部与屋顶平行;②颈左右侧屈:耳垂尽量接触到肩峰处;③颈左右旋转:先用头部旋转,再以颏尽量接触肩峰。每个动作按节律反复进行,每日2~3次,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疼痛为度,锻炼10 d。三级康复训练:患者按照护理人员的规定计划,在家中重复进行二级康复训练及自我按摩,抓捏颈部,避免过伸过屈体位,康复训练10 d。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但在劳累或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症状;有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部分消失,但仍旧留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眼花、眼胀、视物模糊、颈部肌肉疼痛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表1经秩和检验,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2.00971,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颈椎病泛指颈椎段脊柱病变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混合型,其中椎动脉型发病率居第2位。CSV是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四周的交感神经丛而反射性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状[4-5],属中医学眩晕、痹证、头痛、项强等范畴。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本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CSV中有着独特的疗效。颈夹脊穴配合百会、风池、四神聪、列缺的选穴法是在长期针灸实践中,以“头项寻列缺”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局部神经、颈部血管的走行及颈部肌肉群的分布,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针法,是一种局部取穴为主的针法[6-7]。三级康复训练的特点是把康复训练延伸到家庭和社区,通过对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的康复教育和训练,使患者在出院回家后能够坚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并通过护理人员的定期随访,针对患者在恢复中后期的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应用电刺激治疗,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神经及周围组织炎性水肿的减轻或消除[8]。运动训练可缓解局部组织的痉挛,扩张血管,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颈椎内外压力平衡恢复,从而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具有抑制痉挛、镇痛等功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CSV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极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动性,值得临床推广。
[1] 王云菲,吴俊梅.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65-6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36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50.
[4] 余全民.推拿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25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64.
[5] 赵志勇,钱永刚,程远钊.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25例[J].河南中医,2008,28(8):80-81.
[6] 张红,潘穆之,易晓净.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44-745.
[7] 林汉凌,宋红梅,仲卫红,等.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6):9017-9021.
[8] 马倩,李敏,濮红萍.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联合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用于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45-1046.
[9] 蔡敏英,吴剑静,吴眷雷.康复训练治疗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5):385-386.
(本文编辑:石 康)
范江(1965—),男,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康复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卒中偏瘫康复。
R246.21;R681.531
A
1002-2619(2014)06-0873-02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