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花,秦秀芳,张雅丽
失眠是住院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调查显示,临床各科室躯体疾病住院病人失眠发生率高达50%以上[1]。慢性肝病病人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肝硬化病人发生率更高,约占70.8%[2]。目前,失眠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苯二氮类受体拮抗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相对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认知疗法、心理疗法是改善失眠的长期、有效方法,且无副反应,更易被病人接受。近年来,中医技术逐渐用于失眠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肝硬化病人中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应用于肝硬化住院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3岁~68岁(49.6岁±8.7岁);Child评分(3.4±3.1)分。观察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31岁~72岁(52.3岁±9.4岁);Child评分(3.6±2.9)分。两组病人年龄、性别、Child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中医诊断为“鼓胀”,西医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神经系统严重疾病者以及精神病、肿瘤病人;②肾功能不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难治性腹腔积液。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①给予利尿、保肝、对症支持治疗。②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低盐饮食,密切观察病人血氨水平,有肝性脑病倾向者不宜进高蛋白饮食。③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
1.2.1.2 观察组 除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外,施以穴位按摩法。穴位选择:①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②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③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胫骨头前下方凹陷处;④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3]。按摩方法:护士剪短指甲,洗净双手,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站于病人右侧,双侧大拇指指端同时依次按摩病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风池穴。由轻而重向下按压,使病人感觉酸、胀为度,后改为按摩,先顺时针按摩30次,再改为逆时针,每穴按摩3min,按摩过程中尽量保持按摩穴位准确,手指不可移动。以上操作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
1.2.2 效果评价 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4](the 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价病人干预期间的睡眠情况。量表共有7项评估内容,总评分为28分,0分~7分为无失眠;8分~14分为轻度失眠;≥15分为中重度失眠。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状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状况比较例(%)
2.2 两组病人干预后3d、7d、14d睡眠状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3d、7d、14d睡眠状况比较 例(%)
2.3 两组病人肝功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肝功能比较
2.4 不良反应 整个干预过程中两组病人配合程度好,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1 睡眠在肝硬化病人恢复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睡眠对于肝硬化病人非常重要,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维持生命、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机体通过睡眠使受损的细胞进行自我修复,以增强机体抵抗力[5]。失眠状态下,大脑兴奋,脑血流量增加,肝血流量相应减少,可诱发各种并发症,特别是肝性昏迷[6]。Mostacci等[7]的一项单独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肝硬化组病人使用三唑仑类药物日间嗜睡、白天午睡、夜间觉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差的肝硬化病人抑郁和焦虑评分更高。Kanwal等[8]对156例晚期慢性肝病病人的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是否出现睡眠障碍已成为评估终末期肝硬化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3.2 肝硬化病人失眠的机制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9]。不寐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将其落实到具体脏腑,认为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肝藏血,其主疏泄,当病理上肝血不足,则易虚,当肝气郁结,则导致阴虚阳亢[10]。古书有云“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所伤。肝主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可以看出,睡眠与肝脏有明显的相关性[11]。肝硬化病人因病程长,病情复杂,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异常和情绪改变而出现肝火过旺,致使病人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若加上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当,过量利尿,损伤肝肾精液,导致肝肾阴虚,阴阳失调,易引起失眠。
3.3 同步双侧穴位按摩对肝硬化病人失眠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胃经合穴、下合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足三里穴与脑功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调节胃肠功能而治疗失眠[12,13]。有报道显示,针刺足三里可引起自主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与足三里穴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14,15]。阳陵泉与风池均属于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肝与胆相表里,且胆气通于心,胆脉“上肝,贯心”,可见胆胃与心神关系密切。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素有养血调血作用,可起到养血安神之功效,临床上也有针刺三阴交恢复脑功能的作用[16]。因此,本研究选用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风池穴,既和失眠涉及脏器有关,又和肝硬化的疾病密切相关,可以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研究结果也显示穴位按摩对肝硬化病人的失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素有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效,而人体的脉络大多双侧分布,两侧互为对称,功效相当。但是,从具体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常规护理还是穴位按摩对于中重度失眠疗效不是特别明显,一方面可能是受病人住院时间限制,干预时间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中重度失眠病人大多数病程较长,心理负担重,且有镇静药服用史,单纯采用一种干预手段效果不显著。因此,对于这类病人需要联合多种手段改善其睡眠情况。
3.4 穴位按摩对病人肝功能的影响 干预前两组病人的TBil、Alb与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Alb上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侧同步穴位按摩有助于短期改善病人的肝功能指标。
双侧同步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肝硬化病人失眠状况,且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但是对于中重度失眠病人,作用不显著,可以考虑采用综合疗法改善其症状。本研究只对双侧同步穴位按摩的近期疗效进行了评价,缺乏远期疗效评价的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 Enomoto M,Tsutsui T,Higashino S,et al.Sleep-related problems and use of hypnotics in inpatients of acute hospital wards[J].Gen Hosp Psychiatry,2010,32(3):276-283.
[2] 李惠聪,包志英.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8B):2104.
[3] 沈学勇.经络腧穴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7-195.
[4] Chung KF,Kan KK,Yeung WF,et al.Assessing insomnia in adolescents:Comparison of insomnia severity index,athens insomnia scale and sleep quality index[J].Sleep Med,2011,12(5):463-470.
[5] 杨亚娟,席淑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73.
[6] 宋如梅.影响住院肝硬化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26.
[7] Mostacci B,Ferlisi M,Baldi Antognini A,et al.Sleep disturbance and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A case control study[J].Neurol Sci,2008,29(4):237-240.
[8] Kanwal F,Gralnek IM,Hays RD,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predi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liver diseas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7(7):793-799.
[9] 任玉珍,李红,王忠.临床失眠病人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策略[J].全科护理,2013,11(11A):2896-2897.
[10] 厉建萍.中医对失眠的认识[J].河南中医,2008,28(8):15-17.
[11] 黄希翘,陈春红.失眠从肝论治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5):150-151.
[12] 张璞,高希言,魏玉龙,等.针刺四神聪穴治疗失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8):712-714.
[13] 朱智明,段立平,高连如,等.脑肠肽与肥胖[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66-2967.
[14] 尹岭,金香兰,石现,等.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9):523-524.
[15] 肖叶玉,吴仁华,裴仁全,等.针刺足三里穴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2):106-108.
[16] 焦黎丽,张毅明,吴倩扉.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