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怡,张燕敏,王秀华,丁 钰,何有才,季显琼
(1.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杭州 311122;
2.江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浙江江山 324123;
3.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温州 325005)
量表作为医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因其所具的规范化、标准化特性,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1-2]。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是人之天性,先天得赋,应物而发。七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度的七情反应有助于脏腑功能发挥,启动人体自我保护机制,防御疾病或助疾病向愈;若七情反应 “暴”“过”“久”“多”,超过人体的生理心理调节能力,则损伤脏腑精气,诱发疾病或使疾病难愈[3-5]。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情志护理己被广大护理人员普遍认同,不少学者尝试开展情志护理的临床与研究,但评估手段的欠缺和适用工具的不足,是困扰临床护士为患者优选情志护理对策的一大症结,大多临床护士只能通过观察或询问去估测患者的情志状态,其因人而异的主观差异显而易见。部分学者也借鉴了西方的一些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但缺乏中医特色和优势,不能反映患者最基本的七情状况,影响护理人员采用有的放矢的情志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因此,本课题根据中医七情学说理论,将心理测量学技术移植到七情评定中,通过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与访谈、质性研究与心理计量方法,对七情评定量表进行条目筛选与统计分析,意在形成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七情评定量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七情测量的“尺子”和“工具”,现就七情量表条目筛选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1 设立研究工作核心小组 由中医专家、心理专家、文献中心专家、中医护理人员组成核心工作组,讨论七情量表编制的目的、范畴、维度及内容,确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分工合作。
1.2 备选条目池的建立
1.2.1 拟定定性研究调查提纲 系统搜集中医古典书籍中有关七情学理论的记载,包括七情涵义与范畴等,为本课题的评定量表编制提供中医学的理论依据;通过近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检索,并参考相关教材、专著、出版物等,吸收参考多种研究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组共收集有关七情的现代用语描述词242个,并设置1个数字分级法问题和3个开放性问题形成定性研究调查提纲。问题1:请对您自己目前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状态在1~10之间进行选择并画圈(1为完全否认,10为完全肯定);问题2:请写出您认为最能描述自己某一时段七情的句子(可以是情绪、感受、行为等),如当我喜的时候,我会……;问题3和4:分别为请选择您最熟悉的一位同事和患者,写出最能描述她/他七情的句子(可以是情绪、感受、行为等),如当她/他的喜的时候,她/他会……
1.2.2 定性研究
1.2.2.1 专家访谈 中医学在某种意义上仍属于经验医学的范畴,其精华也就必然特别集中在专家的临床经验中,访谈是提取专家经验的一种简捷、实用、高效、科学的方法,可以消除个别专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6]。该研究通过方便抽样和主题资料达饱和为原则[7],对8名中医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访谈,以确定定性研究调查提纲中现代心理学或医学描述对七情的准确性,以初步建立定性研究调查提纲的内容效度。每位专家的访谈时间约为45~60 min,访谈过程全程录音,访谈结果经转录成文本后,由定性调查分析Nvivo软件进行分析。
1.2.2.2 小规模前期试测 采用定性研究调查提纲对30名被试者进行测试,向被试者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请每名被试者在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的242个描述词中分别选出10个描述词,共70个描述词;对自己目前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状态在1~10之间进行选择并画圈;对问题2、3、4进行描述。对定性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七情各维度和内容结构。
1.2.3 编制七情初始量表的条目池 条目池的编写源于开放性问卷所得的代表性条目,访谈和专家的意见,与情绪有关的量表问题等,核心小组成员根据定性研究获得的结果对喜、怒、忧、思、悲、恐、惊7个维度各编制10个条目,共70个条目。再请临床中医专家和心理学专家遵循重要性大、敏感性高、独立性强、代表性好、确定性好的原则,并兼顾可操作性及可接受性[8],对条目进行筛选、删除或合并重复条目,拆分多含义条目,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条目形成条目池,共计49条目。
1.2.4 确定七情量表条目的量尺 核心小组讨论及专家访谈认为在多数情况下Likert 5点评定式最可靠,且易接收、易辨别,可反映温和意见与强烈意见之间的区别。但以“1”到“5”代表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或“非常不肯定”到“非常肯定”等不容易理解,最后确定以出现的频率予以表达,即以“1”代表“从来没有”,“2” 代表“很少有”,“3”代表“有”,“4”代表“多数有”,“5”代表“总是有”。
1.3 预试及修订量表 为测试量表条目的可理解性、分析量表的歧义条目、测试5点评定法的实用性及分析条目的ceil和floor效应,以确定条目在七情评定量表中的存留或删除。用预试量表对30名被试者进行匿名预测,请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条目的答案进行选择,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再根据统计分析结果修订七情评定量表。
1.4 七情修订量表的现场测试 通过方便取样对550名被试者采用七情修订量表进行测试,收回填写完整的量表509份(回收率92.5%)。根据样本量=量表条目数×(5~10)+量表条目数×(5~10)×20%公式[9],该量表为42个条目,故所需样本数为252~504人。本次测试有效样本量为509份,故达到了量表编制的样本量要求。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管理采用Epidata 3.1双人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Cronbach’sα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及独立两组t检验等综合统计分析方法。
2.1 七情评定量表的维度结构 七情各维度的主要描述词语见表1,就每个词语设计相应的问题,力求表述明确,通俗易懂,共49条目构成七情初始量表。
表1 七情各维度的主要描述词语
2.2 条目的筛选 通过前期对30名被试者七情初始量表的预测试发现:“想到亲友将要离开非常悲伤”“某些事情或情境常使您感到恐惧”“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是个失败者”3个条目存在歧义,予以修改;根据ceil和floor效应分析,删除或合并Item-Total Correlation(ITC)<0.2和>0.9的7个条目,并对个别条目的文字进行调整,形成了42个条目的七情修订量表。七情修订量表各条目见表2。
表2 七情修订量表各条目
表2(续)
2.3 七情修订量表的综合统计分析
2.3.1 七情修订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与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见表3。 509名被试者七情修订量表测试结果显示,量表Cronbach’sα为0.912,项目平均值为0.918。
2.3.2 七情修订量表条目的敏感性与相关性 509名被试者七情修订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各条目与总量表的校正项目相关系数在0.202~0.634之间;“喜”维度的各条目(A1~A6)与总量表呈低度负相关;“怒”(B1~B6)、“忧”(C1~C6)、“思”(D1~D6)、“悲”(E1~E6)、“恐”(F1~F6)、“惊”(G1~G6)各条目与总量表呈中度正相关;各条目与本维度的Pearson系数在0.3450~0.777之间。
2.3.3 七情修订量表条目的区分度 将509名被试者的量表总分作为分组变量进行排序,得分最高的27%被试者组成高分组,得分最低的27%被试者组成低分组,以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各条目得分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两组t值在2.032~16.476之间,P<0.05。
表3 七情修订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与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1 编制七情评定量表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七情致病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竞争和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七情变化往往就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随时影响着病情的轻重和康复[10]。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量表学的科学方法,编制具有较高信效度、简捷实用的七情评定量表可以为临床提供七情量化评估工具。
3.2 七情评定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表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是最常用的信度考核指标,克服了分半信度的缺点,相当于将任何一条目的结果同其他所有条目的结果作了比较[11],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更为谨慎的估计。该七情评定量表的Cronbach’sα和项目平均值均在0.9以上,说明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各维度与总量表的Cronbach’sα在0.693~0.804之间;各条目与总量表的校正相关系数在0.202~0.634之间,没有条目超过总量表的项目平均值0.918,提示条目的存在均没有降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应作为七情评定的条目被入选采用。
3.3 七情评定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 根据心理测量理论,量表的各个因素之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构建健全的量表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应在0.30~0.80之间,项目间相关系数应在0.10~0.60之间,在这些范围之内的题项为测验提供满意的信效度[11]。该七情评定量表的各条目与总量表之间、条目与本维度之间均呈中低度相关,说明该七情评定量表的维度和条目都达到了心理学测量标准的要求,量表的构想效度是合理的。
3.4 七情评定量表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区分度采用独立两组t检验或校正t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量表有区分不同属性人群的能力,区分度良好[7,12],七情评定量表的高分组与低分组的42个条目经t检验值在2.032~16.476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七情评定量表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陆盈.现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124.
[2] 方积乾.生命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15.
[3] 周少林.“七情致病”说[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71-72.
[4] 韩素萍,王强,王景璋.浅析对《内经》七情学说的认识[J].光明中医,2008,23(7):998-999.
[5] 张丽萍.现代中医情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0-59.
[6] 姜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方法概况[J].中医学报,2010,25(1):94-96.
[7] 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0.
[8] 朱燕波.生命质量(QOL)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9-62.
[9] 戴霞,王成岗,韩晓春.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8):1168-1171.
[10] 张光霁.中医病因七情发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8.
[11] 李文玲,张厚粲,舒华.教育与心理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实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2-233.
[12] 史周华,胡春雨,安礼,等.易怒体质量表条目筛选的统计学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