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2014-08-30 13:06樊炎彰
考试周刊 2014年5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学生

樊炎彰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明显不足,大多以作文书为主,还有少数的笑话故事、童话故事等语言类的故事书。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的原因,首先是不重视,只要孩子完成作业,最多看基本作文书或者故事书就可以了;其次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绝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没有能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二是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和指导,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用在应付测试上。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没有能力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但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营造书香环境。学校校园布置凸显文化氛围,体现系列化、主题化。教室的墙壁展出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每一面墙壁都蕴含浓浓的文化气息,飘溢浓浓的书香味。

2.保证课外阅读有时间。学校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固定一节课外阅读课,逐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3.保证课外阅读有读物。学校定期开放图书室,把班级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小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定期更换图书。还可以选择“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实现学生私有课外书籍资源共享,确保学生有书可读。

4.在学生餐厅设置小书柜。摆放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让寄宿生在茶余饭后随手拿起一本书翻阅。尤其是下午放学后时间比较长,学生有足够时间畅游书海,汲取营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1.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大多数学生喜欢看漫画书和各种卡通读物,这往往是老师和家长不能接受的,认为这些书对写作和阅读能力没有多大帮助。其实不然,1990年和1991年,来自32个国家的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了“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的测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阅读书刊是什么呢?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看一本漫画书。由此可见,漫画书也有其可取之处,关键在于看书的人是否用心,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把阅读和口语交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每天早自习前的一段时间,如果老师没有合理安排,学生就会无所事事,这岂不是浪费了大好时光。我的做法是,每天安排两名负责任的学生督促其他学生读书,有时还让他们领读,然后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自己读的故事,可以讲自己的读书体会,也可以诵读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这样给每个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读有所获。

3.小组合作共编阅读小报,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乐趣,有成就感。每个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阅读小报,内容不限但要尽量丰富,可以摘抄书中的优美诗文,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或者自己的习作,再配上图画,在教室的展板上展示,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会更加热爱阅读。

三、教给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诵读法。让学生高声诵读国学经典和优秀诗文,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反复诵读一篇文章,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识字率。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先由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再让学生高声诵读,最后留些时间开展诵读比赛。

2.勾记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注,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做上标注,同小伙伴讨论交流,或者请教老师。当然,阅读时要对必要的词句等做适当摘记,如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记下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孩子们在自己的习作《美丽的家乡》和《美丽的校园》中都“引用”了一些好词佳句,当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修改,从而更具地方特色。如:“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枫树的叶子变红了,像一枚枚邮票。”“冬天,下雪了,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树上、房子上全白了,孩子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

3.默读法。新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到五、六年级就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一句话、每一段话的意思看懂,看完一自然段就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然后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最后可以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或收获。如阅读《绝招》、《妈妈的账单》这类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课文,多采用默读形式。阅读课外中长篇小说如《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等,一般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

4.拓展法。拓展课外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又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如在学习了《蜜蜂》一文后,学生知道作者通过试验,认识到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童话故事《丑小鸭》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阅读。在学习了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可推荐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故事。在学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教师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中自觉获得新知。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学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