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生物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分析

2014-08-30 14:12肖俊涛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动能定理角速度小球

肖俊涛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卷I的物理试题函括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涉及了中学物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力学和电学部分,同时又涵盖了选修模块中热学、振动与波动、几何光学、动量、原子与原子核等内容. 其中必考部分的力学题有5题,共36分,占比32.7%,电学题有7题,共59分,占比53.6%;选考部分(三选一)各模块两题共15分,占比13.7%.

1. 考查双基,兼顾灵活

今年物理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与去年完全相同,但难度较去年有明显下降. 试题考查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题型更趋平稳,更加常规,不回避陈题. 题目比较基础、但又兼顾灵活.

第14题主要考查对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理解,其中的选项C把物理学史中科学家失败的做法也融入了进来,考查了物理学史的知识.

第15题主要考查对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理解. 安培力大小表达式[FA=BILsinθ],其中[L]是“有效长度”,[θ]是[B]与[I]的夹角,可见[FA]与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选项D将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但不知折的方式,若折后导线仍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则安培力大小将变为原来的[22];若折后导线另一部分平行于磁场,则安培力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若折后导线另一部分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磁场,则安培力大小将介于前两者之间. 如果导线开始时并不垂直于磁场,则情况更为复杂.

第20题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a、b两木块在与圆盘相对滑动前绕同一转轴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角速度ω相同,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动的ω增大到小木块开始相对圆盘滑动时,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由于木块b的圆周运动半径大于a的半径,即相对圆盘滑动前木块b的向心力大于a的向心力,可推知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先达到最大值,对木块b,有[kmg=mω2l],容易求出木块b开始滑动时的临界角速度.

第24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的关键要正确理解两车间的安全距离[x]等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匀速运动的距离与刹车后到停止过程中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之和. 设司机反应时间为[t],车速为[v],刹车过程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x=vt+v22a],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得[a=μg],问题便可得到求解.

2. 立意新颖,联系实际

第17题考查受力分析、胡克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设小球质量为[m],橡皮绳原长[l0],劲度系数为[k],小车加速稳定后其加速度大小为[a],橡皮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1所示). 开始时小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l0+mg/k];小车加速度稳定后橡皮绳受力[F2=mgcosθ],此时小球到悬点[O]的距离为 [l2=(l0+F2k)cosθ=l0cosθ+mgk],由于[tanθ=mamg],[a>0],显然有[l2

[图2][图1]

第21题考查了点电荷电场,由φM =φN可推知正点电荷Q应在MN的中垂线上,由φP =φF可推知点电荷应在PF的中垂线上. 作MN的中垂线上与PM交于O点(如图2所示),连ON,由几何知识可知ON为PF的中垂线,故正点电荷Q应放在O点,PN连线并不是等势线. 由于OPφM =φN,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第22题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果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没有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这一实验条件,则用测出的实验数据画出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图象应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显然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实验考查,体现探究

第22题与第23题这两道实验题都是创新性实验,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性.

第22题在用图3所示装置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设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为F,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测出实验数据画出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图象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显然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设为[m0]),表示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0g]. 如果将轨道的右端适当抬高一些进行平衡摩擦力后,对钩码与小车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F=Ma],由此可得[a=mgM+m],[F=mMgM+m=mg1+m/M],显然在[M?m]时有[F≈mg]. 平衡摩擦力是本实验应改进的措施,钩砝的质量[m]应远小于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M]是实验应满足的条件.

从②可以看出,[1I]与[R]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用实验数据作出[1I-R]图象则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k=3E],通过求直线的斜率就可提出[E]值;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b=3r+15E],从而可以求出[r]值.

第23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基本测量仪器的的读数,特别是对实验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第22题考查了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大胆的猜测能力.

4. 物理建模,数学依托

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以及动能与动量的关系. 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速率为v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动能[Ek=12mv2],[Bqv=mv2r],可得[B=2mEkqr∝Ekr],推知[MN]上、下方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B1B2=12].

第18题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线圈[cd]间的电压[Ucd=E感=nΔφΔt],[Δφ=ΔBS],[ΔB∝i],由此可推知[Ucd∝ΔiΔt],可见当线圈[ab]中电流[i]在某段时间内均匀变化时,该时间内线圈[cd]间的电压应是恒定的.

[ 图5][行星][地球][太阳] 第19题由题意知某地外行星“冲日”的情景如图5所示,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绕太阳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角速度为ω.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ω2r],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 [t=2πωd-ωx],其中[ωd]表示的是地球的公转角速度,[ωx]表示的是行星的公转角速度. 由以上两式得[t=2πGM/r3d-GM/r3x] ;设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则上式可化为 [t=yk3k3-1] ,其中[y=2πGM/r3d]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一年的时间). 对于火星[k=1.5],则[t=1.531.53-1y≈1.25y],对于木星[k=5.2],则[t=5.235.23-1y≈1.09y]. 可知后面的行星冲日时间间隔都大于1年. 当[k→∞]时[t→1y].

5. 方法灵活,注重思维

第25题是关于带电小球在重力场与电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平抛运动、电场强度、电场力、动能定理及功与能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 图6] 合场、动能定理等知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能力立意高,求解方法灵活. 第(1)、(2)问都有多种解法.

第(1)问解法1: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的初速度为[v0],历时t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为[vA],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tanθ=2tan30°=23], [cosθ=37],[vA=v0cosθ],则[EkAEkO=v2Av20=73]

第(1)问解法2:设OA=d,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历时t,通过A点时竖直分速大小为vy(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vyt],由此得出

vy=v0tan600,则[EkAEkO=12m(v20+v2y)12mv20=73]

第(1)问解法3:初动能Ek0=mv02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gt2];由动能定理,有[mgdcos60°=EkA-Ek0],解得[EkAEk0=73]

由第(1)问的结果可得:[mgd=mv02],这将作为求解第(2)问的一个条件.

小球从O到A由动能定理,有

[mgdcos60°+Eqdcos(60°-α)=3Ek0-Ek0]

小球从O到B由动能定理,有

[mgd+Eqdcosα=6Ek0-Ek0],又[mgd=mv02]

解得[α=30°],[E=3mg6q]endprint

[ 图5][行星][地球][太阳] 第19题由题意知某地外行星“冲日”的情景如图5所示,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绕太阳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角速度为ω.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ω2r],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 [t=2πωd-ωx],其中[ωd]表示的是地球的公转角速度,[ωx]表示的是行星的公转角速度. 由以上两式得[t=2πGM/r3d-GM/r3x] ;设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则上式可化为 [t=yk3k3-1] ,其中[y=2πGM/r3d]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一年的时间). 对于火星[k=1.5],则[t=1.531.53-1y≈1.25y],对于木星[k=5.2],则[t=5.235.23-1y≈1.09y]. 可知后面的行星冲日时间间隔都大于1年. 当[k→∞]时[t→1y].

5. 方法灵活,注重思维

第25题是关于带电小球在重力场与电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平抛运动、电场强度、电场力、动能定理及功与能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 图6] 合场、动能定理等知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能力立意高,求解方法灵活. 第(1)、(2)问都有多种解法.

第(1)问解法1: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的初速度为[v0],历时t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为[vA],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tanθ=2tan30°=23], [cosθ=37],[vA=v0cosθ],则[EkAEkO=v2Av20=73]

第(1)问解法2:设OA=d,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历时t,通过A点时竖直分速大小为vy(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vyt],由此得出

vy=v0tan600,则[EkAEkO=12m(v20+v2y)12mv20=73]

第(1)问解法3:初动能Ek0=mv02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gt2];由动能定理,有[mgdcos60°=EkA-Ek0],解得[EkAEk0=73]

由第(1)问的结果可得:[mgd=mv02],这将作为求解第(2)问的一个条件.

小球从O到A由动能定理,有

[mgdcos60°+Eqdcos(60°-α)=3Ek0-Ek0]

小球从O到B由动能定理,有

[mgd+Eqdcosα=6Ek0-Ek0],又[mgd=mv02]

解得[α=30°],[E=3mg6q]endprint

[ 图5][行星][地球][太阳] 第19题由题意知某地外行星“冲日”的情景如图5所示,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绕太阳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角速度为ω.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ω2r],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 [t=2πωd-ωx],其中[ωd]表示的是地球的公转角速度,[ωx]表示的是行星的公转角速度. 由以上两式得[t=2πGM/r3d-GM/r3x] ;设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则上式可化为 [t=yk3k3-1] ,其中[y=2πGM/r3d]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一年的时间). 对于火星[k=1.5],则[t=1.531.53-1y≈1.25y],对于木星[k=5.2],则[t=5.235.23-1y≈1.09y]. 可知后面的行星冲日时间间隔都大于1年. 当[k→∞]时[t→1y].

5. 方法灵活,注重思维

第25题是关于带电小球在重力场与电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平抛运动、电场强度、电场力、动能定理及功与能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 图6] 合场、动能定理等知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能力立意高,求解方法灵活. 第(1)、(2)问都有多种解法.

第(1)问解法1: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的初速度为[v0],历时t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为[vA],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tanθ=2tan30°=23], [cosθ=37],[vA=v0cosθ],则[EkAEkO=v2Av20=73]

第(1)问解法2:设OA=d,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历时t,通过A点时竖直分速大小为vy(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vyt],由此得出

vy=v0tan600,则[EkAEkO=12m(v20+v2y)12mv20=73]

第(1)问解法3:初动能Ek0=mv02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gt2];由动能定理,有[mgdcos60°=EkA-Ek0],解得[EkAEk0=73]

由第(1)问的结果可得:[mgd=mv02],这将作为求解第(2)问的一个条件.

小球从O到A由动能定理,有

[mgdcos60°+Eqdcos(60°-α)=3Ek0-Ek0]

小球从O到B由动能定理,有

[mgd+Eqdcosα=6Ek0-Ek0],又[mgd=mv02]

解得[α=30°],[E=3mg6q]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能定理角速度小球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小球别跑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基于构架点头角速度的轨道垂向长波不平顺在线检测
一种无角速度信息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